摘 要:初中物理教學是義務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教師面面俱到地將所有的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一股腦地灌輸給學生。新課改背景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強調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要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小組合作就是非常符合新課改要求的一種教學方式,本文分析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旨在進一步提升初中物理小組合作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物理;小組合作;課堂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是研究性的基本組織形式和主要活動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教學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具體學習模式,在促進學生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除了促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初步的物理知識外,還能夠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呢?
一、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和分工
對班級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和分工,是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教師要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
“組間同質”就是教師要盡力使得每個小組之間旗鼓相當,這樣才能便于展開小組競爭。試想,假如一個小組的綜合能力很強,一個小組的綜合能力一般,綜合能力強的小組總是獲勝,那么綜合能力一般的小組就會降低合作學習的積極性,綜合能力強的學生也會因為沒有挑戰性而降低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意愿。如果小組之間的能力大致上相當,那么每個小組在小組競賽中都有獲勝的可能,每個小組成員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每個小組成員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會很強。
“組間異質”就是教師要在充分了解班級學生的物理基礎上,要在充分了解班級學生性格特點的基礎上,把不同學業成績,不同認知思維,不同性格特點的學生組織到一起學習,讓這些性格迥異和思維認知不一的學生在互相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便于學生展開縱向的比較。比如有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總是能想出新奇的思路,那么其他學生就會想,為什么他就能想出這樣的方法,為什么我就不能呢?經過多次的合作討論,每個學生的思維認知都會得到提升。
對班級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工,就是引導學生在小組范圍內選舉出小組長,選舉出負責監督小組記錄的學生,選舉出負責匯報小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學生,然后一段時間后,小組職務可以進行互換,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各司其職,共同推進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提升。
二、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選擇合適的小組合作學習內容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最忌諱的就是無論什么樣的學習內容,教師都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從表面上看,這樣的課堂氣氛輕松活躍,但是實際上學生并沒有通過合作學習而在能力上得到實質性的提升。因此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小組合作學習內容。
首先,對于學生個人思考困難的學習內容,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物理知識比較抽象,有些物理現象和物理結論需要學生進行深度的思考才能進行自我構建,但是學生個人思考時會出現一籌莫展的情況,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例如教學《重力》,在引導學生思考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有的學生會猜想可能與物體的形狀有關;有的學生會猜想可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有的學生會猜想可能與物體受到的阻力有關……學生做出這些猜想只是合作學習的第一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驗證。比如學生猜測的與物體形狀有關,那么學生要怎樣驗證呢?學生可以選出形狀不一,質量一樣的三種同一類型的物體進行驗證,學生也可以選出形狀不一,質量一樣的三種不同類型的物體進行驗證,通過驗證得出結論。其他猜想也是一樣,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進一步提高探究問題的能力,并會總結實驗結果。
其次,當解題方法多樣時,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面對同一道物理題目,有著不同的解決方式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和交流,歸納和總結。例如有關電學的問題:有一組串聯的彩燈,當全部開關閉合后,所有的燈都不亮,已知其中一盞燈的燈絲燒斷,請大家判斷一下是哪盞燈的燈絲燒斷了?學生可以自選器材。小組討論中,有的學生說可以用電壓表進行分別檢驗,有的學生說可以用電流表進行分別檢驗,有的學生說挨個換燈泡進行嘗試,學生們學習到了不同的解題思路,綜合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學習是非常符合新課改要求的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對初中物理教學來說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教師要學會科學應用小組合作學習來提升學生的物理能力,并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京玉.找準癥結,對癥下藥——初中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6(29).
[2]董永輝.淺談如何使初中物理合作學習獲得實效[J].新課程(中),2015(09).
作者簡介:
周禮軍,江蘇省南京市,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洪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