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之前,高中語文教學注重以“讀”來為高中生提高在語言方面的感知能力,以“寫”來為高中生提高在文字方面的掌控能力。然而,學生在僅有的作文課上面對寫作卻是提不起興趣,提筆寫不出內容。在新課程改革后,課堂練筆如一束陽光,照進高中語文教學,讓學生能夠在感受生活、感受課文內容的過程中科學合理地寫出具有自己想法的文章。
關鍵詞:練筆;感悟;高中語文教學
課堂練筆與作文練習有所區別。作文練習是為寫而寫,而課堂練筆是有感而寫。后者較之前者能使學生在動筆的過程中更加有積極性、主動性。課堂練筆與作文練習又有所相似。課堂練筆和作文練習都能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在課堂練筆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會有各種原因致使課堂練筆的功效不盡人意,反而浪費了師生珍貴的學習時間。那么,課堂練筆的作用到底怎樣才能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得到充分地發揮呢?
一、 練筆注重感悟
感悟,指的是學生在閱讀文章后代入進去理解文章得到的感受。正如蘇聯教育家贊科夫所說“只有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詞語”。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了代入感才能切身體會到人物的在文章中的感受,才會情緒高漲,才會有想表達自己想法的沖動,才能下筆如有神。
老師先正確地帶領學生去閱讀理解文章里面深層次的含義,激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情感,讓學生有一種想要表達的沖動,然后再指導學生用文字把這種感受適時地寫下來。如此,學生既能深刻地感受到筆者用心沁入到文章里的感情,又能進一步加深學生的體驗,還能在日后把這種感受和體驗當作一種素材使用。
就像教材里的那些課文,比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的韓愈《師說》一文,這篇課文是韓愈在古文運動中宣傳自己維護先秦儒家思想,反對佛老思想;提倡先秦兩漢古文,反對魏晉駢文的主張,并告訴當時的青年什么才是老師,解放當時青年的思想。教師可以在課文教學后讓學生寫下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受。有些學生可能支持作者,認為老師就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有能力的人都能夠成為老師;只要比你強,他就是你的老師。有些學生也可能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作者,認為老師應該不止能“傳道授業解惑”,還能做生活上的朋友,認為老師還能夠和學生一起分享自己所獲得的喜悅或是困難。這樣,學生在課堂上練過筆后,當遇到關于教育的作文題材的時候,這些感受就能成為學生寫作練筆的內容,使學生寫作時能夠水到渠成,更是在這些感受升華之后變成感悟時這些就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 練筆注重學習
學習,指的是學生在閱讀文章后發現文章中所運用的各種表現手法、修辭手法等,并進行模仿練習。因為模仿產生學習,學習不是創造,學習不能無中生有。宋朝教育家朱熹也曾表示古人寫詩詞歌賦幾乎都是仿效前人,仿效多了,就能夠自己寫詩詞歌賦了。
高中語文教材里面的文章都是時間的積淀,經歷過歷史的考驗,是全世界人民寶貴的財富,對于后人來說是具有無盡的學習意義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語文教材進行詞、句、段、篇、章的分段模仿練習,先教導學生分析這個詞為什么要用在句子的那個位子,用在那里有什么好處,換一個詞代替那個詞可不可以,然后照著這個樣子分析文章中的句子,接下來就是段落,然后就是文章,最后讓學生在限制字數的條件下運用這些寫作手法和詞句來進行模仿練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比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是散文體裁,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和通感等修辭手法體現出極強的畫面感,讓讀者猶如身臨其境。文中開頭就以“頗不寧靜”來為整篇文章奠定感情基調,中間運用了“幽僻”“寂寞”等詞對各種環境的描寫來為下文鋪墊,文章最后引用古句“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表達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教師在教導時,可以在學生落筆的時候讓學生好好可考慮自己的用詞,然后讓他們多用各種寫作手法,最后引用古詩句等來豐富自己的文章內容。
三、 練筆注重補充
補充,指的是學生對一些優秀文章的戛然而止之處進行補充。留白,此處無聲勝有聲,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能夠為文章帶來無窮無盡的想象余地。補充,就像高鶚先生對曹雪芹《紅樓夢》所做的續作,不是漫無邊際的想象,不是荒誕的續寫,是延續作者的寫作思路,是延續文章故事的發展情節,是把文章寫得更加具體且完整。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感悟后,學習后,只有回到實踐中,學生才能真正掌握寫作的技巧,才能提高寫作能力。故而,練筆最后一步是“補充”。許多文學巨著都具有大量的留白。高中語文教材精選其中,保留那些文學著作的文章整體性。在高中語文教材中也有部分具有留白的文章,能夠提供給學生發揮想象,補充文章內容。
比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一文。《邊城》通過描寫湘西的自然與民風來表現人性美,結局卻在翠翠等待儺送歸來時戛然而止。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通過維持小說歌頌人性美的主題不變的前提來為小說進行續寫,進行補充。有的學生可能認為“這個人也許明天回來,也許永遠回不來”,小說的結局是個悲劇,儺送應該不會回來了,翠翠應該又要重復上一代的悲劇了;也有學生可能認為翠翠是個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清新脫俗的姑娘,她不應該被所謂的命運掌控,而是應該主動起來,去尋找自己的幸福。隨著精彩故事的展開,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在不斷地提升。
四、 結語
高中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高中語文教材是一個現有的文學寶庫,能為學生提供接觸諸多文學著作的機會。而課堂練筆又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方法,能夠落實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將高中語文教材與課堂練筆結合起來,能夠充分發揮高中語文教材的作用,能夠讓課堂練筆更加系統規范。且有效的練筆的系統規范能夠減少師生在課堂上的時間浪費。上文就為練筆的系統規范做出一個合理的指導性建議,能夠徹底利用課程資源,為師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練筆環境,讓老師在練筆課堂上有明確的指導方向及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課堂上練筆時想落筆、能落筆、能落一手好筆。
參考文獻:
[1]張云峰.一道語文練習題帶來的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15(5):9-15.
[2]洪天才,鄒鳳才.作文取材有道[J].作文取材有道語文教學與研究,2016(19):23-26.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2015(3):16-21.
[3]聽鄭桂華老師講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J].高中語文教學探討,2015(15):37-39.
作者簡介:張賢華,廣東省湛江市,廣東省湛江市吳川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