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轉課堂”這種基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全新授課模式發端于國外,因其具有學習信息高效迅捷、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的優點,現已廣泛應用于我國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通過完善課前預習這一“翻轉課堂”的前置環節,課上交流自學成果的關鍵環節,拓展教學內容的有一環節和學生反饋的檢驗環節來進行教學創新勢在必行。
【關鍵詞】“翻轉課堂” 高中政治課 選擇性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4-0162-02
作為教育教學領域的一個新生事物,如何與高中政治教學很好嫁接,乃至于“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是值得每一位任課教師深思的問題。許多一線教師人紛紛為此傾注了孜孜不倦的研究與探索。
一、“翻轉課堂”的產生及內涵
“翻轉課堂”最早被運用于科羅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園高中,該學校的主要問題是學生往返學校的時間都浪費在途中,導致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參加學校活動,因此學習質量和效率下降。2007 年該校的化學老師Jon Bergmann 開始嘗試利用視頻軟件錄制課程,將授課的PPT及講解制成視頻,并將錄其上傳到網絡,該舉措使缺席的學生能夠補習到相應的課程,從而使困擾該校多年的問題得以解決。在此基礎上,他們繼續進行開創性的嘗試——把講課的視頻和授課的內容延伸到家庭,而課堂上,老師主要負責問題輔導,或是對實驗過程中遇到困難的學生予以援助。這種模式逐漸在美國中小學教育中廣泛使用。這種發端于西方國家的授課模式,在我國被稱之為“反轉式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這一名詞轉譯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有譯者稱其為“顛倒課堂”,意指重新劃分課堂內外的時間,把學習的決定權充分賦予學生。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的做法,教師不再利用課堂時間講授課程基本信息,這些內容需要學生在課前自主完成,他們可以通過視頻講座、收聽播客、瀏覽電子書等方式,或在網絡上與其他同學討論,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就能查閱到需要的材料。教師也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與每個人充分交流。在課后,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掌控學習節奏和呈現知識的方式,教師則負責通過講授法和協作法的運用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要,促成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其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實踐獲得更扎實的學習內容。“翻轉課堂”是一種“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全新教學模式,實現了時間和空間上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翻轉,同時又發揮了信息技術在提升課堂效率方面的作用,特別值得肯定的是“翻轉課堂”提供了每位學生獲得個性化指導的機會,也充分展現了學生知識內化的交互性,進而為學生搭建了積極主動獲取新知,成為學習主人的平臺。
二、“翻轉課堂”勢在必行
1.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在高考指揮棒的導引下,高中政治教師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知識體系的建構要求很高,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把授課節奏安排得十分緊湊,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覺得課堂上十分疲憊。以教為主,必然漠視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的接受能力限于個體差異,很難全部內化吸收課堂內容。傳統教學模式盡管可以順利完成教學進度,但與新課標的理念背道而馳。在這種教學中,教師與學生近似“水壺與茶杯”的關系。教師是“水壺”,學生是“空茶杯”,教師負責把水壺的水倒入空茶懷中。學生作為空茶杯在教學活動中完全是受動者。因此,改變現行教學中的這種弊端,改進教學方法,彌補傳統教學的缺陷,勢在必行。
2.“翻轉課堂”優勢明顯
較之傳統教學模式,“翻轉課堂”的優勢如下:第一,教學視頻簡短精煉。每一個視頻針對性強,具有暫停、回放等多種可調節功能,可以自由控制,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十分有利。第二,教學信息明了清晰。視頻中只展現教學信息和教師的講解內容,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第三,重新理順學習流程。在課前,教師通過提供視頻和在線輔導對學生進行“信息傳遞”;在課上,教師針對課前對學生學習困難的了解,在課堂上給予有效輔導,同時學生們互動交流,集中探討,促進知識“吸收內化”;第四,復習反饋方便快捷。學生在觀看授課視頻后,可以馬上進行自我檢測,迅捷發現自學中存在的問題,為課堂上有針對性的聽課奠定基礎。
三、選擇性運用“翻轉課堂”實現高中政治教學創新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這就決定了不是所有的模塊和知識都普遍適用。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類似《企業的經營》、《市場配置資源》等章節由于知識點明確集中且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緊密,翻轉課堂更容易實施。而像《民主選舉》、《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等章節,由于知識點分散淺顯,學生的探究欲不強,并不適用,因此要有選擇地實施“翻轉課堂”。
1.實施“翻轉課堂”的前置環節——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環節是實施“翻轉課堂”的前提條件,學生只有對相關內容的課前有效的自學,才能順利高效地開展后續的課堂互動、交流研討,才能駕馭 “翻轉課堂” 的整個教學流程。學生在課前預習環節,尤其是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要注意捕捉疑難問題,對存在的困惑先選擇重復觀看,獨立進行思考,如果問題沒有解決則可以借助自媒體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和討論。需要強調的是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要留下學習痕跡,即把學習困惑及時記錄在固定的學習筆記上,當然也可以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記錄下來。在完成視頻教學內容的自學之后,學生還應及時進行課前練習的自我檢測,而后將練習與學習筆記一并匯報給任課教師。“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課前自學環節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成效明顯。
2.實施“翻轉課堂”的關鍵環節——課上交流自學成果
課堂教學環節是“翻轉課堂”的關鍵。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是主要形式。“翻轉課堂”的互動交流形式可以是不拘一格的,諸如教師的提問、課堂的檢測以及自學筆記的分享等等。通過互動交流環節可以使教師對學生的自學效果進行準確地把握,學生也可以在課堂互動中明晰教學的重難點。比如在“文化創新的途徑”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開展自學交流。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什么?基本途徑是什么?注意點有哪些?舉出實例證明。同時教師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把關鍵內容通過板書展現出來,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分析和點撥,進而明確教學重點。同學們也可以把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與大家分享、討論,從而達到明確學科主干知識的效果。
3.實施“翻轉課堂”的有益環節——擴展教學內容
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自主權得到了充分保障,學習空間和學習方法較之傳統教學模式更為自由,在學習過程中比較容易找到自己學習的興趣點。教師通過評價和點撥學生提出的興趣點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豐富與拓展。例如在“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的教學中,同學們對生活中的道德沖突興趣度較高,教師在教學中順勢引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進行擴展講解,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教學氣氛十分活躍。
4.實施“翻轉課堂”的檢驗環節——學生反饋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的采用,都要以學生喜歡不喜歡、學生參與不參與作為是否繼續使用的標準。在“翻轉課堂”中或者課下,教師通過創建網絡學習交流平臺,讓學生即時提出問題,并對相關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通過小組合作,從而得出最終的正確結果,遵循了師生的雙向交流原則,一方面拓展了資源,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小組討論的時間限制和地域限制,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得到有效的提升。經過幾次嘗試,學生無論是在課堂檢測方面,還是在問題探究方面,成績和能力都有所提升。
“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總會遇到困難,但是只要教師有操作的決心,學生有提升自己能力的決心,這種模式必將在課程改革這條路上越走越寬。
參考文獻:
[1]張海潮.高中政治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考[J].中學教學參考,2017(1):63
[2]文江華.高中政治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7).
作者簡介:孟令敏(1979—),女,遼寧盤錦人,本科,沈陽市第八十三中學政治教研組組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