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是教育中的重要元素,現代教育要求教師充分重視幼兒情感的發展,進而促進其主體性的發揮。當情緒、情感的不當表達之時,幼兒如何能管理情緒,表現出恰當的情緒行為。就要讓幼兒學會對情感的管理,培養積極的情感。
關鍵詞:繪本閱讀;多元活動;積極情感
情感是教育中的重要元素,現代教育要求教師充分重視幼兒情感的發展,進而促進其主體性的發揮。日常生活中,孩子經常會發生一些情緒的困擾,不開心、哭泣、發脾氣和孤獨感等等。他們不會向大人訴說自己的情緒狀態,更不能自己化解。
當情緒、情感的不當表達會產生不良影響時,幼兒如何能暫時抑制沖動,表現出恰當的情緒行為。就要讓幼兒學會對情感的管理,培養積極的情感。在研究過程中,教師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有豐富的情感體驗。
一、 通過“自畫像”“我的心情故事”,增強自我認知
幼兒年齡小,對自我認識不足,對自己的情緒更是覺得無法把握和控制。為了讓幼兒更加了解自己。每學期讓幼兒為自己畫幅自畫像,對自己有個初步的感知和認知。同時,為了讓孩子對自己的情緒有個直觀的呈現,課題組在各班級開展了我的情緒記錄活動,幼兒每天將自己的心情進行記錄,“我今天是開心的”“我今天是傷心的”……使幼兒學會了表達自己的情緒,同時也有了關心小朋友的心情,有時還會相互問一問:“你今天的心情是什么樣的?”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大膽地說說自己的心情故事,提高了幼兒的表述能力。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讓幼兒大膽地用繪畫形式表達出來,有的畫媽媽和我一起看書,有的畫在六一兒童節開學舞蹈的畫面,有的畫在和小伙伴一起游戲很開心……一個個溫暖的故事讓我感到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充滿了溫情。同時,教師也感到在孩子們的心里也有著一些不那么開心的事情,孩子們也表達著令他們不快樂的情緒:跳舞時沒有好朋友一起舞蹈,做了噩夢媽媽不在家等。小朋友在畫面上畫出了自己不開心的畫面,鼓勵幼兒用畫筆畫出自己的心情故事,從而幫助他們學會表達舒緩不快樂的心情,在活動中孩子們進一步提高了表達自己內心感受的技能,學會了多種表達情感的方法。
二、 親子共讀,促進親子關系和諧發展
親情永遠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孩子們的成長離不開親人的關愛。在閱讀繪本《我爸爸》《我媽媽》這兩本繪本時,孩子們通過書中的畫面,將抽象的父愛與母愛外化于行,通過一幅幅妙趣橫生的畫面將偉大的親情直觀地展現出來。此外,在閱讀時,與孩子們聊一聊自己的父母,會讓他們回想起父母平日的溫暖和愛。因此,在親子共讀時,這是一個增進親子溝通的好機會,父母可以像朋友一樣平等地與孩子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促進親子關系和諧發展。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園共育,親近圖書,與孩子共享讀書的樂趣在親子共讀的時光里,孩子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及家長那源源不斷的愛,他們的愛伴隨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孩子最初接觸的是什么樣的書籍,他(她)的心靈就會接受什么樣的洗禮。在孩子還沒有鑒別能力之前,作為父母,應當為孩子們選擇美好的,經過時間洗練的經典作品讀給孩子聽,慢慢地,慢慢地,這孩子就有了格調,有了不平庸的眼睛。筆者認為繪本中的圖畫價值遠遠大于文字價值,通過家長園地、宣傳欄、家園互動平臺,讓家長了解親子共讀的方法。開設講座,讓家長了解親子共讀的重要性,提醒家長可以做的幾件事,①署名: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書,可以寫上自己的名字的書。②給書找個家:將它們放在最常被用到的地方,床邊、餐桌旁、客廳。提醒家長學會如何給孩子讀繪本。讓幼兒先看繪本中的圖畫,觀察顏色、形狀,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想……每一本書都側重幼兒認知、情感的某一方面,不同字體的文字,風格迥異的圖畫激發了幼兒的閱讀興趣,刺激了幼兒的視覺發展,更重要的是不同的構圖和繪畫風格培養了幼兒早期的想象力和美感。
在親子閱讀過程中,家長要尊重孩子的認知規律,在陪伴閱讀時,一定要“俯下身來”,不要盲目地拔高要求,幼兒在閱讀中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的教育一定要慢下來,“靜待花開”應始終伴隨我們和孩子共同成長。
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運用以下一些要領,即
①閱讀以身作則持之以恒
②為孩子朗讀
③運用表情動作等扮演對話人物
④抱著孩子
⑤爸爸也讀書
⑥每天安排一段時間讓孩子自己閱讀
⑦鼓勵孩子讀書給你聽
⑧熱情地朗讀10分鐘超過孩子獨自看電視2個小時
三、 借助繪本表演,體驗豐富的情感
優秀的繪本不僅能帶給孩子優美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情節,它還能帶給孩子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如在繪本閱讀活動《我喜歡我的小毯子》,孩子們對小兔子喜歡小毯子的情感產生共鳴,紛紛表達自己小時候喜歡的某一件物品,如,奶瓶、娃娃、玩具汽車、媽媽的衣服等,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物品漸漸地退出了他們的生活圈,因為有更加有趣的活動、游戲替代了原先的依戀物。在活動中,孩子們紛紛表示,“我長大了,大到可以離開我的奶瓶”“我長大了,大到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戲。”一種長大后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為了體驗親人對小兔子豆豆在失去小毯子的傷心的情感,我們進行了表演。孩子們根據故事情節進行分角色,教師準備道具,扮演爸爸的孩子在表演的時候,主動地將“寶寶”摟在懷中,以此安慰傷心的小兔子。而扮演“媽媽”的孩子,則為了安慰“豆豆”親吻了“豆豆”的額頭。她說,每天媽媽在臨睡前都會親吻她。她將自己的真實感受用表演來展示。
在讀完繪本《不要再笑了,裘裘》之后,教師帶著孩子扮演裝死的“裘裘”和假扮的“狐貍”,體驗“裝死”和“笑”,用肢體動作來表達當時的情緒。在表演之后,大家圍坐在一起,討論“裝死”和“笑”哪個更容易一些,自己設計了哪些動作。最后還請孩子們想一想什么情況讓你“笑得肚子疼”,或是“笑得東倒西歪”,請孩子們進行表演。請大家選出最好笑的事情,并用畫筆記錄下來,集結成冊,變成一本“笑”的???,讓大家看了就笑。
通過繪本閱讀、形式多樣的表演,孩子們對各種情緒情感有了更加直接的體驗。他們在活動中了解到情緒沒有好壞之分,積極情感會給人帶來愉悅的體驗。當消極來臨時,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宣泄。
作者簡介:
李永芳,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盱眙縣五墩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