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課程目標要求培養的核心能力之一。但縱觀現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測試評價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逐漸暴露出很多問題,亟待教師改革現行固有的閱讀評價模式。基于此,教師要明確測試意圖,回歸“閱讀”本意,精選閱讀材料,精心設計閱讀訓練,從而提高小學生閱讀素養。
關鍵詞:閱讀材料;測試意圖;核心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程中,閱讀能力是最為核心的語文素養之一。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夠為作文積累更多的素材,從而讓寫作水平提升一個層次。同時,還能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課外讀物時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程度,為今后升入高年級進行深層次閱讀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可見,閱讀能力之于小學生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通過歷次的閱讀測驗分析出來。但是,這其中的測試題出的是否有水平,能夠恰到好處地反映出學生的閱讀水平,檢測出學生的閱讀能力,目前來看,現有的閱讀測試評價現狀并不樂觀。這將嚴重影響教師對學生閱讀水平的判斷,不利于其養成閱讀素養。因而,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測試評價研究可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一、 閱讀測試評價意圖應回歸“閱讀”本意
筆者認為,要讓閱讀測試評價回歸閱讀本意,需要我們重新理解閱讀教學的基本價值及其擔負的使命。閱讀能力是閱讀素養的核心能力。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測試方式就是紙筆測驗。語文教師應意識到,紙筆測試要著重測驗學生的能力,這些能力包括認讀能力、理解能力、評價能力和遷移能力。為了更好地讓閱讀測試評價結果具有可信度,教師可以將上述四種能力進行細分。如,將認讀能力分解為識字學詞和朗讀方法;將理解能力細分為概括大意、把握語義、讀懂主旨和理解表達四種能力等。之后教師在根據這些細分目標能力進行評價。其中,認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整個小學階段的閱讀測試評價都要高度重視的能力,而閱讀評價與遷移能力則隨著年級的提高而不斷提高的。比如,在理解某一詞語意思時,對于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只要能讀懂句意便可,三、四年級的學生則要通過某些字、句初步感悟其中蘊含的情感。筆者在四年級的一次閱讀測試中選取了《閑話沙塵暴》這篇文章。針對文本“它們(指揚沙和浮塵,筆者注)都屬于輕度沙塵天氣,地面能見度常在1-10公里之間。沙塵暴則是指地面能見度小于1公里的更強的沙塵天氣。”設計了這樣一個題目:“短文中‘小于1公里在此處的作用是什么?”對此,有教師指出:“這個問題考查的是說明文的用法,對于四年級的孩子來說,是否超出課標要求了?”的確,如果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來說,用數字等說明方法只要求四年級的學生初步感悟即可,但通過文章重點詞句理解所要表達的情感或內涵,卻是新課標對這一階段學生的明確要求。于是,在課后,筆者與其他幾位教師經過深入探討后,達成了共識:做好閱讀測試,一定要深入研讀新課標對每個學段閱讀能力的基本要求,如此才能準確評價學生真實閱讀水平。
從這個意義上說,閱讀測評應該凸顯課程意識,相關年級的教師必須準確把握學生的認知特點,這會對閱讀測試評價大有裨益。
二、 精選測試文本,保證測試評價質量
閱讀測試的文本內容與測試評價的質量密不可分。一個負責任的語文教師會懂得用心去挑選測試文本,不會為此感到麻煩。比如,他會認真分析測試材料的文體、文章長度、難易程度以及寫作的規范性等要素。如果這些均考慮在內,相信測試評價的質量必定會有所保證,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掌握就會更加準確。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一方面能夠體現學科育人的價值,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小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精心選擇的閱讀文本類型要注意多元化。近幾年,閱讀理解的選文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內閱讀漸漸消失,課外閱讀的量越來越大,類型也越來越多,現在閱讀測試一般安排2~3篇課外閱讀,大閱讀以記敘文或散文為主,小閱讀則以說明文、議論文、非連續性文本為主。所選擇的閱讀文章應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安排,小學高年級階段閱讀文章字數應控制在800字左右。
三、 堅持“文題”原創,完善題型設計
所謂“文題”原創是指所選文章要具備文質兼美的特點,符合本年級學段的學生認知發展水平,一方面要讓學生讀完后有所收獲;另一方面還要完成本次測評的目的。盡量不要選擇課本上學過的課文,最好從課外讀物中選取,可以是這樣能夠增加學生的新鮮感。還有,可以從網上尋找一些接地氣的話題或者經典的名家名篇,可以是貼近學生生活的篇文本,例如,作為泉州考區可選擇“閩南方言還能存活多久”“西街印象”“中華一絕——提線木偶”等接地氣的話題作為閱讀文本;也可以選擇緊扣時代脈搏的話題,例如關于微信的話題,關于共享單車,關于一帶一路,關于世界經濟共同體的話題。選擇好閱讀文本,還應該圍繞著檢測學生概括大意、把握語義、讀懂主旨和理解表達等能力設計好測試的每一道題目,雖有一定難度,但能測試學生的真實閱讀水平。
另外,目前我們的閱讀測試還是以主觀題為主。而國際PISA閱讀素養測評中的選擇題目是教師可以借鑒的,可以圍繞閱讀文本多設計一些選擇題或判斷題,一方面有助于解放學生的部分書寫作為測試負擔;另一方面能夠移出更多的時間用來思考題目。對于主觀題也應該設計得有價值,要能真正檢測出學生的閱讀水平。相信會對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有所鍛煉。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要做到客觀、完整地閱讀測試評價,需要教師明確測試的最終意圖,回歸“閱讀”本意,精選閱讀測試文本,細化能力測試評價指標,從多個方面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確保測試評價質量;題目設計要堅持“文題”原創,完善題型設計。唯有從以上三個方面進行測試評價改革,方能真正促進小學生閱讀核心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吳秋華.凸顯層次;力求創新;鏈接生活——淺談小學語文閱讀命題有效性的策略[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2(8).
[2]施麗聰.測評融入閱讀教學,指向閱讀能力的提升[J].中小學教材教學,2017(8).
作者簡介:
杜彩虹,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