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時刻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倡導實效教學。實效教學指教師要按照課堂教學的客觀規律,以較少的時間、物力和精力的投入,得到盡可能高的教學效果。在達到教學目標和實現學生學習能力培養與全面發展方面,文章基于實際教學情況,探討小學語文實效性教學的具體實踐。
關鍵詞:小學語文;實效性教學;策略
新課程改革讓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新課程改革讓語文課堂教學更加豐富精彩?!耙磺袨榱藢W生,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教學理念,為此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實際課堂教學,既要求師生互動交流,又要求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那么,怎樣才能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呢?
一、 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實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掌握語文知識的先決條件便是興趣,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才能全神貫注地去學,將“要我學習”變為“我要學習”。即使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也能主動鉆研,勇敢克服,并將它視為樂事來做。教無定法,然而以往的教學模式教條、死板,使學生感到單調乏味,浪費了許多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因此,課堂教學要體現教學的藝術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要按照不同教學內容的特點,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突出教學重點,使學生積極參與,勤動雙手和大腦,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語文知識。如教授一些排比整齊、感情真摯、比喻形象的文章,筆者就以朗讀作為激發學生興趣的向導。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再見了,親人》就是一篇以抒情為主的文章。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筆者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深刻理解文章內容,從而融入意境當中。另外,筆者還經常指導學生品讀文章的妙詞佳句、優秀篇章,鑒賞和體會作者的表現手法和文章的寫作特色。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可愛的草塘》一文中,筆者指導學生對文章主要段落怎樣表現北大荒草塘“可愛”的作圈、作點、批注。通過雙手大腦的并用,能調動學生各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既豐富了知識,又激發了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再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狼牙山五壯士》的教學中,在講解過程中,筆者始終抓住文章主題設計問題,以課文主題統攝全文,講解內容精要,學生理解深刻。講解過程中從文章題目直接導入文章中心思想,使學生感到課堂生動、有趣。
二、 引入多媒體教學,豐富課堂內涵
隨著課本內容的持續變化,尤其是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下編纂出的新課本,對大部分教師而言也是一個機遇和挑戰,它要求教師不能抱殘守缺,必須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才能夠適應當前形勢下的教學工作。所以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獲取知識首先應當從教師做起。例如,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 《美麗的小興安嶺》、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鳥的天堂》這類的課文教學中,由于大部分學生沒有去過這些地方,所以筆者備課時就在網上查閱一些相關資料,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呈現出來。但教師的力量畢竟有限,筆者就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將從網上查找資料收集起來在課堂上播放。但網上的信息復雜多變,怎樣才能在信息海洋中迅速、準確地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源,怎樣合理地將搜集的資料重新整合為自己的需求。針對查詢策略問題,筆者向學生提供兩個搜索網站:百度和谷歌。
三、 根據教學內容,拓展學生思維
讓教材知識呈現出鮮活的教學狀態,是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后課堂教學所呈現出的新特征。教師要按照文章體裁特點,運用各種途徑喚起生活體驗,使學生實際生活和知識的形成過程充分的聯系起來,從而激活教材知識,喚醒學生的想象和聯想,進而極大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秋思》的教學中,筆者先讓學生讀這首詩的題目,辨出題目分為兩部分——“秋”與“思”;再讓所有學生自己去默讀這首詩,向學生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大家從哪些方面看出是寫思念故鄉的?學生在交流過程不一定依據詩句的先后順序,但每找出一個地方,就說明自己的理由,最后評價哪位學生找的最準確。每一次找、說、評,學生實際上都自覺地運用作者的“心情”去用心感受,移情便成必然。第二個問題:大家又從什么地方看出是描寫秋天的?學生要是能找出有關的字、詞、句,他便能穿越時空,通過古人的雙眼看到秋天的景象。而要是能準確找出這些景物,學生就能感受到秋天竟然如此美麗。再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展開,也許就能體會自己身處的秋天,跟詩人筆下的秋天有什么區別。由此,詩歌的學習不僅僅是字、詞、句的簡單解釋,而是讓學生主動地走入詩人的內心深處,通過詩人的雙眼去觀察,通過詩人的耳朵去聆聽,通過詩人的心靈去用心感受。
四、 小結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作為一門深刻的學問,具有較強的藝術性。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必須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改善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趙厚鋒.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4(08).
[2]郁珍珍.淺探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J].吉林教育,2011(34).
[3]黃丹.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西部素質教育,2017(05).
作者簡介:
羅志成,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朋口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