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體育教學是提升小學生體質水平的重要手段,為了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教師可運用體態(tài)語言,通過將身體各個器官充分調動起來,化抽象教學為具體,提高體育課程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本文簡要分析了體態(tài)語言的內涵及特點,并探討了體態(tài)語言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希望給相關教師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態(tài)語言;運用
體態(tài)語言是一種非有聲語言,主要借助身體或身體動作輸出信息,這些信息可作用于信息接受者視覺感官,并獲取身體動作傳輸?shù)男畔?。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若能合理應用體態(tài)語言進行教學,往往可以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一、 體態(tài)語言的內涵及特點
體態(tài)語言主要包括面部表情、身體姿勢、體位變化、肢體動作等身體姿勢,通過身體來進行信息傳遞及情感表達。體態(tài)語言屬于一種立體可視性語言,具備獨特表達方式,在實際交流過程中,體態(tài)語言還可以有效補充聲音語言,將人們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潛意識內容表達出來,這樣可提升表達效果。借助體態(tài)語言進行教學,往往可以給學生生動、形象、簡明的信息,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感性認識及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體態(tài)語言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直觀性。語言交流主要使用文字表達,語言交流過程,雙方需要接收及分析語言,并且做出反應。但是體態(tài)語言則不同,體態(tài)語言可將所要表達的內容以形象的動作表現(xiàn)出來,這樣使得表達方式更加直觀。第二,及時性。體態(tài)語言在實踐性教學科目中往往有顯著的作用,主要是因為在課程教學中,教師采取語言講授時,學生常常需要對教師闡述的每一句話掌握深入方可了解教師表達的具體內容,如果存在沒聽懂的情況,很容易出現(xiàn)邏輯斷層問題,這樣會對教學質量產生影響。但是體態(tài)語言卻不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將體態(tài)語言加入課堂中,學生可以邊聽邊看,甚至還可以一邊進行模仿,這樣可幫助學生更好的接收及消化信息,進而使得學生學習效果提升。
二、 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體態(tài)語言的策略
(一) 利用面部神情,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人的面部神情可以表達出很多的情緒,如滿意、親切、贊揚、詢問、驚訝、嚴肅。在實際教學中,利用面部表情往往可以使師生之間產生“心靈共振”,同時學生也可以隨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
對于小學生而言,往往希望接受老師的贊許,老師一個微笑及點頭肯定常??梢越o予學生莫大的勇氣與鼓勵。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體態(tài)語言溢于言表,使得學生無時無刻都感受到教師的關愛。比如在小學體育教學短跑時,教學的主表目的在于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動作技能,促進學生下肢肌肉的發(fā)育。實際教學過程,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均分為人數(shù)相等的組別,在教師發(fā)令后,學生從起點跑步,跑到終點以后在拍手終點學生,然后終點學生再跑回起點,如此反復,最快完成接力的小組獲勝。在游戲完成后,教師給予生理的一方頒發(fā)獎勵,肯定小組表現(xiàn)。同時對其他小組的學生給予微笑及點頭,鼓勵其他小組學生繼續(xù)加油。學生面對教師的勘定與鼓勵,學習勁頭十足。
(二) 利用動作示范,提高學生運動水平
體育教學本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同時體育課程也有一定的技術性。對于小學生而言,因為理解能力較差,所有教師口頭講解一些運動技巧往往不能收獲良好的效果。而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準確適度的動作示范,往往可以產生強烈的感染力,讓學生能夠快速掌握體育動作形體、要領與方法,同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不斷提升。
小學生還有不自覺的模仿行為能力,在體育學習中,學生常常將教師作為自己模仿的榜樣。因此教師就可以結合小學生愛模仿的特點,多用動作示范進行體育課程教學。比如在教學小學體育“投擲”這一運動技巧時,課程教學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初步掌握側身投擲方法,教學中需要重點進行出手角度、出手速度、全身協(xié)調用力等投擲動作的練習。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先為學生進行示范,示范拋接動作規(guī)范,總結出投擲動作的要領主要為:側身轉體、蹬地、揮臂。在教師演示完成后,就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模仿練習,通過學生模仿練習逐漸掌握側身投擲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身體協(xié)調能力。
(三) 利用手勢動作,促進良好習慣生成
手勢是常用的體態(tài)語言,在實際的語言交流、表達中可以發(fā)揮巨大的效果。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合理應用手勢這種體態(tài)語言,可以給學生帶來愉快的感情共鳴,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促使學生一些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
比如,在小學體育教學“母雞愛小雞”這一內容時,需要學生整體列隊。在實際教學過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排成四路縱隊,并且給出語言指令“成四路縱隊集合”,同時做出手勢:左手握拳于胸前屈肘,拳心向內,右臂前平舉,掌心向下。根據(jù)口令與手勢,讓排頭的學生依據(jù)口令知識的隊形站好,其余的學生以此向后重疊整齊排列,并且前后的距離以手臂為標準。在這一個過程中,手勢看似作用不突出,但事實上確有著非常強烈的暗示意義,而記住手勢語言可以讓學生快速理解各種動作要領,這樣在以后出現(xiàn)相同的動作時,也能夠調動自己的肢體,促使自己達到手勢要求的目標。通過體育教學中手勢語言的應用,使得低年級的學生可以形成正確的動作姿勢,這對學生良好習慣的生成有非常大的幫助。
三、 結語
總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合理應用體態(tài)語言可顯著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還可以對學生的行為美化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具體的教學運用上,教師借助面部表情、動作示范、手勢等對學生進行引導,可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可養(yǎng)學習中,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運動技巧,促進良好習慣的生成。
參考文獻:
[1]李新昭.體態(tài)語言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及其意義[J].小作家選刊,2017,6(28).
[2]王曉東.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體態(tài)語言的運用淺談[J].好家長,2017,8(37).
[3]吳祥健.淺析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體態(tài)語言的運用[J].學周刊,2015,7(25):203-203.
[4]黃志軍.淺談體態(tài)語言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情感讀本,2017,8(32):17-17.
[5]葉繁.淺析中小學體操教學中的體態(tài)語言[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3,23(8):137-137.
作者簡介:
占林勇,江西省上饒市,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瑾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