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賤吉
摘 要: 在人口老齡化和建設“健康中國”的背景下,社會對醫務社會工作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但醫務社會工作人才的培養存在一些問題,包括缺乏高水平的師資,人才培養方案有待完善,實踐教學不太理想,學生缺乏對專業的認同等問題。醫務社會工作人才培養高校必須正視這些問題,并盡可能地解決,為我國醫務社會工作發展盡綿薄之力,并促進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 醫務社會工作專業 人才培養 問題與對策
一、引言
醫務社會工作起源于最先進行工業革命的英國,早在16世紀,英國就出現了醫務社會工作的雛形。但醫務社會工作成熟于美國,1905年美國馬薩諸塞州總醫院卡波特醫生聘請了第一位社會工作者,標志著醫務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的開始[1]。我國于1921年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建立了第一個“醫院社會服務部”,并且醫務社會工作很快推廣到全國很多醫院。直到2000年,上海東方醫院重新開展醫務社會工作,成為改革開放后我國首家有醫務社會工作的醫院。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做出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2009年4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要開展醫務社會工作,增進醫患溝通。2012年原國家衛生部出臺了《全國醫療衛生系統“三好一滿意”活動2012年工作方案》,明確提出要探索設立醫院社會工作者的任務要求。國家出臺的這些決定、方案極大地促進了我國醫務社會工作的發展,也激發了一批醫科類大學興辦社會工作專業,廣東藥科大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辦社會工作專業(健康社會工作方向,即醫務社會工作方向)的。
廣東藥科大學是我國南方藥學教育、區域醫藥創新和大健康產業服務的重要基地。該校社會工作系成立于2013年,并于同年開始招收第一屆醫務社會工作方向學生,共56人,該屆學生已于2017年畢業,畢業學生中有6人考取武漢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名校社會工作專業的研究生,其他學生除1人因個人原因延遲畢業外,有49.3%的學生進入相關社會工作機構工作,專業對口率相對較高。2018屆畢業生,從現有統計數據看,各方面數據與2017年基本持平,只有在考取研究生的數量方面遠超過去年,特別今年有5位學生申請到了境外名校的研究生,其中有三名學生分別被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社會政策)錄取。因此,無論從培養質量還是就業來說,廣東藥科大學醫務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得到了社會和社會工作機構的認可,但還是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需要總結,以便和全國其他培養醫務社會工作專業的同行交流,共同為促進我國醫務社會工作的教育做出應有的貢獻,并求教于同行。
二、醫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師資是制約醫務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的關鍵因素。
目前國內社會工作專業的師資大約有三種來源:首先是社會學專業畢業的研究生,包括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這算是不錯的師資來源;其次是大量從其他社會科學專業轉型而來的教師;最后是小部分學社會工作專業的教師。廣東藥科大學社會工作系的師資情況也不例外,目前師資中有50%來自企業管理、社會保障等其他社會科學專業轉型而來的,其他50%的師資是學社會學專業的研究生,既有碩士又有博士,而且所有教師都沒有社會工作一線服務經驗。就現實環境來說,根本找不到既具有醫學知識又具有社會工作專業背景的教師,而且作為一所醫藥大學的非主流專業,在人才引進方面沒有任何額外待遇,因此,近年來在引進博士師資方面連連受挫,導致老師們的課程壓力大,從而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和研究時間。因此,缺乏高水平的師資是醫務社會工作人才培養中的一大問題。
2.人才培養方案是制約醫務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
人才培養方案是醫務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的藍本,直接影響醫務社會工作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培養。就社會工作專業而言,國家教育部和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指定了本科教學的核心專業課程,并提出了教學的基本要求,包括社會工作導論、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等11門課程。醫務社會工作專業當然是社會工作,需要遵照國家教育部和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的要求,問題是這些核心課程是社會工作專業的一般要求,醫務社會工作同一般社會工作專業有所不同,在這些核心課程之外,需要增加哪些醫藥板塊方面的課程,從實踐上看,各醫務社會工作培養高校都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增加若干醫藥課程而已,而且這些課程的增加缺乏專業的科學論證。廣東藥科大學的醫務社會工作人才培養方案也不例外,第一次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把醫務社會工作、健康教育、藥事管理學、藥學概論、基礎醫學概論、社區衛生服務等課程作為醫藥特色課程,現在看來,這些課程對于醫務社會工作者崗位勝任力培養還是存在不少的差距,需要進一步完善。
3.實踐環節是制約醫務社會工作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因素。
醫務社會工作專業是以實務為取向的專業,具有實踐性和操作性的特點。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事實上大多數學校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社工實務訓練有限。一方面是因為現有師資缺乏實務能力,以理論見長,以致在課程設計和教學中還是偏重理論教學。另一方面,醫務社會工作的見習和實習安排與當地醫務社會工作的發展息息相關,由于各地區醫務社會工作的發展狀況不同,醫療人員對社會工作的認識存在差異、實踐教學的條件等影響著醫務社會工作的實踐教學。廣東藥科大學醫務社會工作的實踐教學也存在類似問題,第一,在某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中設置了部分實驗課或實踐課,但實際上實驗課或實踐課的完成度不太好,部分還是按照理論課在上,并沒有完全對學生進行實務能力培訓;第二,雖然學校與10個機構簽訂了實習教學基地的協議,但在安排學生實習時遇到諸如學生不能很好適應醫院環境、醫務社工督導能力不足等問題,導致學生在實踐中收獲有限,實踐成果欠佳。
4.學生專業認同是制約醫務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的最重要因素。
從改革開放后北京大學1989年招收第一屆社會工作本科生至今,社會工作教育在我國已走過近30年的歷史,從2006年開始,中央政府強力推進社會工作至今已有12年。雖然社會工作專業在公眾中的知名度和認可度一直在不斷提高,但接受度仍然有限,直接導致部分高校社會工作專業靠調劑才能完成招生任務,這為后續學生專業培養帶來了困難。以“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央財經大學為例,據對該校社會工作專業2011級-2014級學生的問卷調查中,第一志愿報考社會工作專業的比例只有37.1%,而對社會工作專業一無所知的學生高達92.9%[2]。廣東藥科大學作為一所普通高校,社會工作專業招生也不例外,據2018年4月對110名學生的一項調查表明,第一志愿報考的學生不到30%,只有26.4%。部分學生在高考前都沒有聽說過社會工作專業。這樣的招生狀況必然影響學生的專業認同和學習努力程度。廖曉盈對160位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調研顯示,經過幾年的社會工作專業學習后,仍然后悔學習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達到24.56%,不確定的學生占15.79%[3]。因此,相當一部分同學對專業的不認同增加了專業培養難度,阻礙了教學計劃的順利執行,增加了提高教學質量的難度。
三、加強醫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的對策
1.立足高校實際,建設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教師水平是學科建設的關鍵,要培養合格的醫務社會工作者,必須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現階段,廣東藥科大學要迅速提高師資或改變師資結構不現實,只有立足現有師資,想辦法提高水平和改善結構。對于現有師資,廣東藥科大學擬出臺政策要求所有教師在近三年都要有到附屬醫院或共建實習基地實習半年的經歷,以豐富教師們的醫務社會工作經驗,勝任實踐課程的教學和學生的實習指導;沒有博士學位的教師鼓勵他們就近攻讀相關專業的博士,提高教學和科研能力;并定期邀請醫院工作人員來社會工作系講座,加深社會工作系教師對醫院的了解,并運用到專業教學中。另外,加強社會工作系教師與國內外相關醫務社工培養高校、實務機構中的教師、資深社工之間的交流,分享教學、工作經驗與方法,促進共同進步。除此之外,為了彌補現有師資實務經驗不足的問題,也為了改善教師結構,廣東藥科大學擬聘請一定數量的資深社工作為校外的兼職教師,專門負責醫務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實務方面教學,提高他們的實務能力。
2.根據醫務社會工作者的職業能力要求,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社會工作既是一種學科專業,又是一種新型職業[4]。作為職業必然要求從業人員具有職業能力,職業能力直接影響其職業勝任力。醫務社會工作的應用性特征決定了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要重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在最近廣東藥科大學醫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為保證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該校聘請醫院管理者、資深社工、高校醫務社工專家等組成人才培養方案專家委員會對方案進行討論和審定。對人才培養方案中的理論課與實踐實習課程之間的比例、具體課程設置給予重點關注,在培養方案中保障學生的實踐學時達到一定的數量。對醫務社會工作特色課程在人才方案中的地位、具體課程、課時安排等進行認真、熱烈的討論、論證,新的培養方案提高了特色課程比例,并按照醫務社會工作的崗位職責要求重新梳理特色課程,在保留原有醫務社會工作、健康教育、藥事管理學、藥學概論、社區衛生服務等課程基礎上,討論擬增加社會醫學、醫患溝通、臨床醫學概論、衛生法學和醫療保險等課程。廣東藥科大學醫務社會工作人才培養方案由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專業特色課程構成,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醫務社會工作實踐能力、研究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等。
3.找準醫務社會工作人才定位,形成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廣東藥科大學醫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踐教學,一方面,鞏固學生所學理論和基礎知識,掌握基本專業技能。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實踐學習,加深對本專業性質和工作范圍的認識和了解,以及職業倫理與價值觀的培養。在對以往實踐教學反思的基礎上,廣東藥科大學社會工作系全體教師對實踐教學達成以下共識:第一,實踐教學在醫務社會工作者培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為了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學生的實踐課時要達到一定學時;第二,按照醫務社會工作專業培養方案,廣東藥科大學采用校內與校外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正逐步形成“校內基礎訓練+實踐機構專業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在4年本科學習中包括如下實踐教學內容:社會調查、教學實踐實習、教學課程實驗、醫務社會工作綜合實訓、畢業實習等。另外,社會工作系每年舉辦一次“公益夢想大賽”、組織學生參加中山市“博愛100”公益項目大賽及“好麗友”公益夢想大賽等作為實踐教學的補充。此外,每學期定期邀請醫務社會工作機構負責人和資深社工來校給學生交流,拓寬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實踐的了解。第三,進一步加強同醫務社會工作機構和醫院的聯系和合作,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并聘請資深醫務社會工作者擔任學生督導,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第四,加強校內醫務社會工作實驗室建設,全面落實校內課程實踐和實驗的開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4.多方努力,協同培養,提高學生的專業認同。
要提高學生對醫務社會工作的專業認同,單靠學校肯定是難以做到的,需要社會、政府、行業、機構等多方面努力。每個人都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一個職業有沒有吸引力,同這個職業的工作內容相關,與這個職業能夠給個人帶來的利益有關。既然醫務社會工作能夠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重要作用,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那么社會必須重視醫務社會工作者,給予這個職業應有的報酬、相應的社會地位,這就需要社會和政府的努力,提高醫務社會工作的勞動報酬,提高這個職業對大學生的吸引力。行業協會應發揮自己的作用,目前與醫務社會工作相關的協會,從全國性到地方性都有,但真正發揮作用的行業協會很少,尚停留在成立時的轟轟烈烈階段,期待醫務社會工作協會真正架起高校與社會、政府、醫院、實務機構之間的橋梁,提高醫務社會工作在民眾中的知名度,促進行業發展。專業實務機構是學生以后就業、發展的地方,也是學生見習、實習的地方,要提高學生的專業認同,需要專業機構和高校全面合作,除了學生實習之外,在課程開發、實踐教學、學術研究等方面深度參與高校醫務社會工作的人才培養。我們認為只有推進高校與社會、政府、行業協會和實務機構等協同育人,才能轉變整個社會對醫務社會工作的認識,提高醫務社會工作的勞動報酬和社會地位,最終提高學生的專業認同和職業認同。
四、結語
醫科院校是醫務社會工作者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在人口老齡化和建設“健康中國”的背景下,社會對醫務社會工作人才需要越來越大。另外,醫務社會工作的培養高校在師資隊伍、人才培養方案、實踐教學和學生的專業認同等方面存在問題,導致醫務社會工作人才的培養質量與社會對它的要求存在差距,影響社會對醫務社會工作者的看法,不利于醫務社會工作的發展,必須改變。但師資的改善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各個高校必須立足自己的現實,提高師資水平;課程設置是醫務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為提高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國家有必須成立高級別的醫務社工專業委員會集中討論、提出具體建議;實踐教學是醫務社會工作培養的核心環節,實務課程設置、實習指導等很重要,但合格的實務指導教師是其中的關鍵,需要解決;而學生專業認同的提高離不開社會、政府、行業、機構等多方面力量的聯動。總之,醫務社會工作人才培養任重而道遠,期待與相關高校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尹放,黃莉.美國醫院的醫務社會工作及其啟示[J].醫學與哲學,2014(2):51-54.
[2]方舒,劉世雄.高校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反思與建議——以中央財經大學為例[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29(2):40-47.
[3]廖曉盈.社會工作專業大學生專業認同影響因素研究——以廣州高校為例[D].廣州:廣東藥科大學,2018.
[4]姚云云,王遇.我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職業能力培養的路徑探索——基于N大學實證研究[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7,39(4):15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