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洪偉 張柏源
摘 要: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領域的新浪潮,其理念契合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需求。積極心理學提倡在大學生創業心理品質培養上要積極準備、發揮優勢,重視積極情感體驗,培養心理資本,悅納不確定性及學會積極妥協,這些理念凝練成方法在創業心理品質培養實踐中有具體的應用。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 大學生 創業 心理品質
“雙創”時代的到來,鼓舞大學生走上創業道路,目前,我國各高校已經陸續開展了創新創業相關教育,創業教育是經濟時代對高校提出的嶄新的命題,也是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早在1998年召開的世界高等教育大會就強調指出:“為方便畢業生就業,高等教育應主要培養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畢業生將愈來愈不再僅僅是求職者,而首先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大學生創業過程中不僅要具備良好的知識技能,還要具備優良的創業心理品質。因此,高校應從供給側角度為學生提供培養創業心理品質的教育機制,探索出大學生創業心理品質培育的有效途徑。
一、什么是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1]。自1879年心理學獨立成一門學科開始,心理學一直在探尋著適合本學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二戰之后,由于戰爭帶來的創傷使得心理學逐步走向對“病態心理”的研究。直到人本主義流派的出現,才使得心理學開始關注大眾群體,讓更多人關注自身素質提升。1988年,時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的塞利格曼發起了一場積極心理學運動,心理學開始除了關注病態心理,更研究人類的潛能和美德。它聚焦于人類正向品質、美德和幸福的研究,著力于正向情感、正向品質和積極社會組織的發現與培育,致力于創造個體和人類的幸福,處處充滿人文關懷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積極心理學關注普通人的健康與幸福,主張從三個層面研究人類的積極力量,一是積極情感體驗,二是積極人格,三是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2]。其研究的三個層面有助于塑造大學生健康積極的人格品質,在個體發展過程中有助于創業心理品質的培養,還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滿意度。
二、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創業心理品質中的運用
近年來,大學生創業已經成為高校畢業生一項新的選擇趨勢,自主創業已然成為新時代的就業方式,但是一些畢業生由于盲目創業、缺乏經驗、準備不足等各種原因,導致創業失敗。因此,在高校中培養學生優良的創業心理品質,是當代教育者需要重視的教育任務。而積極心理學以其發掘人類潛能、塑造健全人格、提升個體幸福感等功能被運用到西方國家各個領域,在高校創業教育中,我們應該運用積極心理學理念實現創業心理品質的培養任務。
(一)積極籌備,做好創業教育規劃工作。
教育的實施過程要依靠師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預期教育目標。創業心理品質中最核心的是積極心態。這種積極心態體現在教師身上就是對工作的態度。創業教師要秉持積極心理學的前瞻性理念,在工作中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設置合理的教學進程。對于教學工作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全方面教授學生創業相關知識,指導學生創業過程,通過積極的籌備和專業的指導提高學生創業成功率。同時,學校要邀請創業典范、優秀創業校友來校指導,讓學生將學科理論與創業實踐聯系起來,夯實創業基礎。
在教與學的互動中,學生的積極心態源于對教學內容的極大興趣。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有追求自我實現的需要,這種需求的滿足欲望促使個體積極探尋內在潛力和塑造優良品質。個體在追求自我實現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面對挫折時的自我評估和自覺反省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這種積極的探索改變的心態恰恰是為將來創業做積極的準備。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失敗或挫折的過程中找到積極的地方,用正向思維評價負性事件,并引導他們用積極的品質修復和解決問題。
因此,強化頂層設計,科學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在方案中合理規劃創業教育內容,明確創業教育的內涵和外延,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形成有利于健全學生創業心理品質的教學設計。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時間安排等環節實現培養大學生良好創業心理品質的目標。
(二)發掘潛能,探求個體發展。
學生創業的過程是實現夢想的過程,同時是一個人潛能發揮的過程。充分而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優勢資源,可以大大提高創業成功概率。積極心理學提出的24項積極心理品質為個體提供了自我評價的框架。積極心理學在主觀水平上涉及有價值的主觀體驗,諸如幸福感、滿足和滿意、希望和樂觀、充盈和快樂。在個體水平上,涉及積極的人格品質,愛、勇氣、人際關系技能、審美力、創造力、對未來的憧憬、洞察力、才能和智慧。在群體水平上,涉及公眾品質:責任、利他、關愛、文明、現代性、容忍力及職業道德[3]。積極心理學提倡的是發展個體積極的力量,學校在培養學生的創業心理品質過程中要形成聯動機制,從個性發展到團隊合作形成一個持續發展的教育體系。無論是專業課教師還是學生輔導員都要有意識地為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培養助力。
(三)搭建實踐平臺,激發創業激情,培養積極情緒。
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就是服務于社會,雙創時代的開啟為學生增添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通過創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這也是積極心理學提倡的追求“自我實現”。然而,學生從高校步入經濟市場的創業環節需要有效銜接才能使高校大學生的創業不盲目、不盲從。因此,高校要積極創造各類創業環境、提供創業機會。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體會風險較小的創業實踐。相關研究表明實踐過程中體會到的積極情緒能夠提升個體的自我效能感、滿意度和幸福感,具備積極情感者今后更容易獲得成功。學校鼓勵學生先嘗試校園創業活動,從熟悉的創業環境和人群著手,學校提供最大限度的創業保障,提供創業指導和創業優惠政策。在創業實踐和創業體驗過程中,探索出與個體能力相吻合,符合自己興趣和職業發展需求的方面,學生在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保持高漲的熱情,從而減少心理資源的消耗。在體驗成功的過程中,個體才能產生積極心理學提倡的探索個體哪些方面表現與自己的興趣、能力和價值觀是較為吻合的,這種吻合在某種意義上更容易喚起積極情感,減少心理資源的損耗。這種積極情感的產生其實就是積極心理學中的“福樂”體驗,它能夠促使個體全身心投入到從事的活動中。因此,教師要能為學生創造出符合學生能力素質的創業實踐機會,使能力與任務達到最佳契合狀態,讓學生在任務執行過程中得到自我認同,同時產生“福樂”體驗
(四)注重心理育人,培養積極的創業人格品質。
積極的人格特征主要是指正性的利己特征和與他人的積極關系。這種正性的利己特征體現在接受自己、有明確的生活目標等積極的個體存在狀態。這就需要高校通過心理育人讓學生全面評價自己,并把關注點放在優勢資源發掘上。心理學注重“關系”的處理,這種關系體現為咨訪關系的建立,在探討問題背后的原因時,經常注重“關系”的挖掘。因此,無論是親子關系、婚姻關系、同事關系還是同伴關系的處理都是情商的重要體現。而這種“關系”處理能力是積極人格必備的,創業的過程要處理的是同伴合作關系和買賣雙方關系。在高校中應當轉變障礙咨詢模式,將工作范圍擴展到全校學生心理品質提升的發展性咨詢上。無論是心理健康中心還是學生輔導員在工作中都應該注重學生人格塑造。通過團體輔導、素質拓展活動等大型活動讓更多人參與到活動中,從心理健康活動中培養正確的自我意識、合作友愛的態度、積極向上的心態等積極的人格特點。
(五)結合積極心理學,通過生涯輔導挖掘積極品質。
積極心理學以其積極的取向和以人為本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的領域關注和運用。在高校教育工作各個環節都可以運用這一理念。學生的生涯輔導和創業教育是學生在不同年級經歷的就業教育的不同階段,生涯輔導過程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創業教育是將這種優勢資源轉化成就業資源。通過兩個階段的教育讓學生明白自己現在擁有什么和這些資源可以給他帶來什么。在創業過程中不斷檢驗和確認自己的優勢資源,建立積極、穩定而客觀的自我概念。
積極心理學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人類潛能開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教育要符合時代的要求,為社會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才,在自主創業成為新時代青年就業選擇的時期,高校除了教授學生創業基礎知識外,還要注重心理品質塑造,高校教育者應該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運用到教育工作中。
參考文獻:
[1]Sheldon M., King L..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56(3):216-217.
[2]任俊,葉浩生.當代積極心理學運動存在的幾個問題[J].心理科學進展,2006,14(5):787-794.
[3]顏瓊,羅來松.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4(39):31-32.
基金項目:2017年吉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吉教高字【2017】54號3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