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德功
摘 要:圍繞中小學書法教學的總體把控、改進重點、推進途徑,進行了分析探討,體現了理論與實踐、傳統與創新的結合,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中小學;書法;教學方法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陸續頒發,給中小學書法教學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進入狀態、領悟內涵,促進中小學書法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成為中小學書法教學中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
一、深刻認識書法內涵及意義,實現對中小學書法教學的總體把控
書法,從表面字義看,是指書寫的法度,即書寫法則,這也是書法的廣義概念。從狹義上講,書法是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律。這是書法的一般概念,本文依據這一概念進行探討。
按照《綱要》規定,中小學書法教育的基本內容是語文課程中識字和寫字教學,基本目標是提高漢字書寫能力,基本途徑是書寫實踐,要求適度融入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教育。以上界定了中小學書法教學的基本理念和范疇,成為書法教學方案設計的基本依據。
漢字特有的構成元素、書寫規律,書法作品的特有藝術魅力,決定了書法教學的特殊性,具體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不僅包括筆勢、體勢、字體、書寫的規范,還有書寫技法、技能的要求,更有隨著年級上升而提升的,對書法常識掌握、作品欣賞能力、文化價值認識等思想意識層面綜合水平的規定,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全面考慮,循序漸進。
開展中小學書法教學既是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雙重需要,又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賴以傳承、愛國情懷得以培養的重要途徑,既有抑制漢字書寫能力削弱趨勢的現實需要,又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國民素質進一步提升的長遠考量,意義重大而深遠。對此,學校、教師必須統一思想,對書法教學課程統籌安排,確保教學目標、內容的全面達成。
二、正視存在的問題,明確中小學書法教學改進的重點
1.教學方法簡單
教師僅僅是按照預定的教案方案進行機械的教授,學生對漢字及書法的美感與魅力感受不深。與學生缺乏有效互動,不了解同學的內心感受,不能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2.缺乏嚴格要求
沒有從坐姿、執筆等基礎環節入手,對學生的書寫態度、書寫姿勢等進行嚴格要求,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直接影響將來書法水平的進步與提升。
3.習字方法單一
傳統的臨、摹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但無論臨還是摹,一是慢,需要慢慢體悟,不適應今天的快節奏;二是不全面不科學,難以形神兼備。但除此之外學生沒有別的選擇。
4.缺少科學的書法教學方法體系
無論歷史上還是當今,都出現過一些指導習字的理論,教師對此一般不注意,更是很少用來指導習字,本身又缺乏創造精神,沒有形成理論與方法相結合的書法教學體系。
三、積極探索創新,多途徑推進中小學書法教學
1.調動興趣,引學生入門
近年來,隨著微機、手機的普遍應用,人們的書寫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加之人們的功利意識,書法變得越來越邊緣化、越陌生,激發學生興趣在這里變得尤為重要。書法內涵豐富,給人以聯想和回味,具有激發學生興趣的天然優勢,教師如果照本宣科,上述就難以闡發出來,展現在學生面前的只能是那毫無生機的規范字體。這就需要教師增強授課的藝術性和感染力。教師可通過插講書法典故、小故事讓學生加深對書法的認識,感受其承載的中華文化之無窮魅力;多媒體特有的技術手段和音畫合一、圖文并茂的效果,可以豐富教師的書法教學手段,讓學生產生形象而又深刻的印象;高年級需要理解的諸如“如屋漏痕”“力透紙背”等一些書法術語,可以通過教師現場書寫、典范作品展示等方式,讓學生體驗觀察,融會貫通。如此,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起來,進行下一步的教學自然事半功倍。
2.嚴字當頭,夯實基本功
筆法是學習書法的基本功,其中執筆用筆的規范至為關鍵。教師必須從低年級開始,從矯正坐姿入手,一環扣一環的全面從嚴要求。基礎打好了,才有后面的筆鋒的運用、筆畫的書寫、字體結構的搭配及書法作品整體的經營布局。為此,必須加大教育督促力度,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這不僅使書法教學的基礎更加牢固,更會讓學生自己受用終生。
3.臨摹筑基,探索新的習字方法
臨、摹是我國傳統的書法學習的兩大根本辦法,《綱要》對此已作了明確要求,對于書法學習者來講無一不用、不可或缺。教師要積極搞好臨摹教學,從讀帖開始,傳授給學生基本的臨摹方法,循序漸進,按照年級教學要求,不僅實現從一般字帖到經典碑帖的臨帖質量的提高,而且要實現由“眼到”“手到”到“心到”的境界提升,讓學生打下牢固的臨摹基礎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積極探索符合時代節奏、學生易于接受、有自己特色的新的習字方法。
4.立足《綱要》,創造能指導習字的知識理論
《綱要》以楷書為主體,對中小學各個階段的書法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進行了全方位的規范,教師應針對所負責學生年級階段,對照相應內容,進行整合,聚焦毛筆楷書的基本筆畫寫法、結構規律要求(包括體勢)進行細化規范,形成一套能直接指導習字過程的知識理論,實現書法教學由實踐層次向理論層次的飛躍。
總之,中小學書法教學方法既要能體現書法特有的內涵意義,又要能及時解決和糾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注意傳統方式與現代生活節奏的銜接,實現新的探索與創造,如此才能比較有效地完成書法所承載的文化傳承使命和提升民族文化素質的歷史擔當。
參考文獻:
[1]鐘玉瓊.中小學書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5(4):155-156.
[2]李松朋.中小學書法教學及相關問題研究[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4):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