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芳
摘 要:語文學科是培養學生國學文化、進行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學科,學生語文學習的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學生未來發展的水平。小學是學校教育的出發點,因此關注小學階段的語言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以小學生為對象,從作文教學的方法入手進行語文教學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創新路徑
語文學科是社會類課程的核心學科,它不僅在培養學生文學素養,傳承文化知識,同時也在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寫作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可以說它從方方面面鍛煉著學生的能力,塑造著學生的道德與品德,因此語文學科的學習十分重要。而作文作為語文學科學習的一個核心內容,不僅影響著學生的語文成績,同時也制約著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必須從小學階段就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也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不斷創新作文教學的方法與路徑,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與寫作水平。
一、利用文學閱讀擴展文學視野
語文的學習離不開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可以說語文學科成長的養分來自于各種文學作品提供的素材。而文學作品的閱讀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還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各種作文素材與寫作視角,并不斷開闊學生的視野與胸懷。學生可以將在文學閱讀引導下形成的人文情懷更好地反映在寫作用語之中。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增加學生的語文閱讀量,結合經典的名著進行部分片段的解讀,既解決學生自己閱讀長篇作品的困難,同時也借助教師之手對文學作品中學生能夠掌握與理解的部分加以整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保障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更多的文學內容的閱讀與擴展,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利用。在文學作品的選擇上,教師可以挑選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閱讀材料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文學作品的閱讀有效性。
二、通過生活素材創新作文教學
現在小學生作文呈現出的問題是距離生活較遠,不能夠很好地展現出生活的經歷與情感,但文學的寫作又離不開生活的積淀,因此生活素材在作文教學中十分重要。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由于現代城市化進程加快,學生遠離生活,沒有較多的生活經歷,因此在作文中難以有真情實感。與此同時,父母的溺愛也導致了學生缺乏生活經驗,不善于情感的表達與積淀。因此教師要著眼于生活,從生活小事出發進行學生能力的培養與塑造。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小型物品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與寫作的訓練。就像我們所熟知的《楊桃》一課,很多生活事物都隱藏著自己的小秘密,因此教師可以對類似楊桃的生活實際物品進行探究,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并根據探究過程進行作文的寫作,鍛煉學生實踐探究類作文的寫作能力,使學生的寫作內容更加真實,更加具有真實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改變教學方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對作文課程失去興趣很大程度上是教師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枯燥造成的,小學生的年紀較小,心智尚未成熟,因此在課堂中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有限,就更需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借助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利用視頻或音頻展現素材,從而引起學生的關注;利用有限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從而實現學習效果的提升,完成作文教學的內容。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各種活動進行作文教學。例如教師可以采取比賽的方式,以一個主題為線索讓學生進行思路的比拼,看誰的構想更新穎,激發學生寫作思路的開發與交流,通過學生之間思維的碰撞實現彼此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合作探究的良好效果。最后教師還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幫助學生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揮,使學生的寫作長處更加凸顯,形成自身的寫作特點。
四、借助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與前提,因此借助于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寫作指導的切入將會提高學習的效果與實效。例如,現在學生喜歡追星,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從小學生的偶像出發,讓學生寫自己喜歡的偶像,并對這一素材進行剖析,確定可以寫作的角度,這樣形成人物類寫作的模板與常態,并將其遷移到對其他人物的寫作當中,從而突破這寫作類型。而這樣的方式更能被學生所接受,使學生牢記寫作的方向與角度,教師只需在這篇作文完成后再以另一篇人物寫作進行二次訓練,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該類作文的寫作水平。因此借助學生興趣進行作文教學的創新,有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飛快提升。
對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小學語文教師不僅是要追求方法形式的創新,更是要實現有教學實效性的獲取,因此需要我們進行合理的引導。打造堅實的寫作基礎與能力,積累廣泛的寫作素材,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與進步,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清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創新探究[J].學周刊,2016(20).
[2]陳華.淺析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創新[J].華夏教師,2016(5).
[3]吳朝蘭.淺談如何優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實踐[J].新課程(上),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