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軍
摘 要:班級文化是“班級群體文化”的簡稱,它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創設良好班風的重要條件。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環境,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而農村小學,根據當地自然環境、人文文化和學生生活實際,抓好班級文化建設,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農村小學;班級文化;建設
班級文化是“班級群體文化”的簡稱,它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創設良好班風的重要條件。小學生開展學習的主要場所是班級,營造一個讓學生獲得賞識、輕松愉悅的良好班級文化環境,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筆者在農村小學從教多年,我認為,如果農村小學根據當地自然環境、人文文化和學生生活實際,進行班級文化建設,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抓好班級顯性文化建設,美化育人環境
班級顯性文化建設,即是“硬件”建設,包括桌椅擺放形式、圖書角、植物角、名言警句的張掛、學生優秀作業展示欄、班風班訓等,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優美而溫馨的環境文化,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增添樂趣的同時,也陶冶了情操,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和人生觀。農村小學的班級顯性文化建設則可以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抓好教室的保潔工作
之所以許多農村小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因為教室的保潔工作做得不夠好。為此,我嚴格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認真踐行“兩彎腰”活動,看到教室地上有紙屑,彎腰撿起來,放進垃圾箱。每天到校后把課桌椅擺放整齊,值日生每天把講臺抹干凈,粉筆、粉筆刷擺放好,使教室保持整潔、物品擺放整齊有序。
2.教室環境布置彰顯地方特色與文化
龍門農民畫是中國現代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也是我縣地方文化藝術特色品牌,深得學生喜愛。在教室的作業(品)角里,我除了展示學生優秀作業外,還展示學生親手繪畫的表現自己學習生活的龍門農民畫作品,畫中描繪出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積極上進的內容,既陶冶情操,又弘揚正氣,讓學生通過繪畫獲得正能量,樹立正氣,端正了學習態度,從而促進班風形成,使班級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風氣,同時又讓學生不知不覺中感受美的熏陶。
教室的自然角擺放的花盆里,我讓學生種的是紫蘇、紅豆、野菊花等農村常見的植物,既給教室增加溫馨感、親切感,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隨時觀察植物生長過程的場所,更好地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公布欄、國旗、班里的口號、提示欄上的天氣預報、衛生保健等等,充分體現班級以人為本的人文性。
二、抓好班級“隱性”文化建設,促進日常行為養成教育
班級“隱性”文化建設,即是班級制度文化建設。“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校有校規,班有班規。農村小學的學生對班集體和榮譽感較為淡薄,許多學生的紀律散漫,學習自覺性較差,要幫助學生改變這些不良行為習慣,就必須要實效抓好班級制度文化建設。
首先,我召開自我反思主題班會,讓學生查找班級存在的問題,反思自己的行為,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根據班級的實際,制訂班規、組規。然后,再舉手表決通過,確定班規、組規等。同時,推選出優秀班干部,負責登記,嚴格落實班規、組規,堅持“依法治班”,使學生養成“懂得規矩”和“守規矩”的行為習慣。
三、抓好班級精神文明建設,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班集體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高度集中地反映出該班級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大多數農村小學生的家長文化水平不高,而留守、單親家庭的孩子,又多數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家庭教育方面缺失,沒有正確的精神文明和價值觀念。所以,在農村小學,切實抓好班級精神文明建設,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有力保證。首先,要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班級人際環境,能使學生心情愉悅,同學關系融洽,有利于合作學習,共同進步。其次,要引導正確的班集體輿論。小學生的是非觀念不強,很容易受別人或家庭的影響,對班級的一些事務或同學的事情,有意無意間表現出不好的言行,隨意發表不當的言論,影響團結。所以,班主任一定要耐心引導、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善于啟發學生明辨是非,使班集體輿論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對班級的各項事務產生積極向上的影響,使同學之間團結友愛,師生之間互相信任。再次,要培養良好的班風。班風是班級學生思想認識、行為表現、情感和精神狀態的綜合體現。要培養良好班風,應著重做好以下工作:(1)制訂計劃,精細管理。農村小學生大多處于“放養”或“半放養”狀態,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且帶到學校,帶進了班級。所以,在接到一個新班級或在新學年里,班主任都要有針對性地制訂詳細計劃,早抓早管,及時糾正學生某些不良行為習慣,杜絕不良風氣蔓延。(2)認真選拔并培養好班干部。農村的小學生,單純、誠實、淳樸,班主任要留心觀察,選擇品學兼優、關心集體的學生擔任班干部,通過細心培育,幫助他們樹立威信,學會管理方法,成為老師的得力助手。(3)幫助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班主任要科學制訂一個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計劃訓練表,每天抓落實,幫助學生逐步養成閱讀、講文明、講衛生、熱心助人等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
抓好農村小學班級文化建設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作為班主任,只有在工作中不斷探索,勇于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實效抓好班級文化建設,才能給學生們創設一個良好育人環境和自主發展空間,促進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正寬.加強農村小學班級文化建設,整體促進農村孩子健康發展[J].中小學教育,2014(8).
[2]曹平安.加強班級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健康成長[J].時代教育,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