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鸞
摘 要: 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的協同發展是由其特點決定的,是構建終身制教育體系的要求,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從目前實際情況看,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處于較疏離的狀態。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的協同發展,要轉變思想觀念、提升合作理念,加強政府統籌、完善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教育模式、豐富高職課程內容,整合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關鍵詞: 高等教育 社區教育 協同發展
高職教育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以滿足社會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對中、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需要為目標,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使學生成為既具有一定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又能重點掌握本專業領域基本技能,并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專門人才的高等教育類型。其功能主要體現在人才培養的職業性與技術性、服務對象的地方性與行業性、校企雙方的合作性與互動性及對市場經濟的特殊適應性等方面。高職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雙重屬性,是職業技術教育的高等階段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教育是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旨在提高社區全體成員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促進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教育活動。其具有地域性、全員性、整合性、多樣性、靈活性、開放性、自愿性、終身性等特征。社區教育作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途徑,越來越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開展社區教育是社會發展新形勢提出的新任務,是落實黨的十九大戰略,推進教育規劃綱要穩步實施必須做好的重要工作。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高職教育要加強為社區教育服務?!督逃筷P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高等職業學校要努力開放教育資源,參與社區教育,在構建國家終身教育體系和建設學習型社會中發揮積極作用。”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的協同發展是二者特點決定的,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從實際情況看,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處于疏離的狀態。職業院校與社區聯系甚少,職業教育資源對社區開發不夠,職業教育優勢未能充分發揮。如何有效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的各種資源,是高職教育和社區教育發展必須著力解決的問題。促進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的協同發展,形成二者優勢互補、相互融合的良好局面,不斷探索二者協同發展的方式和路徑,實現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雙贏的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轉變思想觀念,提升雙方合作理念
要實現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的協同發展,首先必須轉變思想,在思想上樹立雙方能夠共同發展的合作理念。高職院校能夠提供系統的課程資源、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專業的實訓設備和實訓場地,為社區居民的學習、活動提供便利的條件;社區教育為高職院校提供實踐的場所,成為高職學生創新創業的基地,成為學以致用的地方,這是高職教育服務社會的價值所在。由此可以看出,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是可以互惠互利的,為彼此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在思想上轉變,樹立雙方共同合作、共同發展的理念,在認識上達到統一。政府應當認識到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協同發展的必要性與合理性,在制定政策、統籌發展、指導監督時將二者關聯起來考慮。
二、加強政府統籌,完善管理體制和機制
目前我國社區教育大都由地方基層政府主動,高職教育大都由各級教育部門主導,二者主管(辦)部門的不同,是導致目前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協同發展矛盾產生的原因之一。應由政府加強統籌,在管理的體制和機制上進行明晰。
首先,政府要設立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協同發展的管理部門或者專門機構,統籌區域內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的發展,構建高職院校與社區合作的常規性機制,制定雙方協同發展的規劃,定期組織政、校、社三方交流,在高職院校和社區間搭建良好的合作交流平臺。
其次,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或者政策,將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的合作通過法律的形式加以保護,在其中明確高職院校、社區、主管部門的權利和義務。一方面規定高職院校為社區教育服務的功能,高職院校通過積極參與社區教育拓展教育空間,根據社區的需求并結合自身特點,為社區居民提供有針對性、實用性的課程,為社區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技術開發,滿足社區居民和企業多樣化需求,同時在此過程中提高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另一方面規定社區與高職院校合作是提高社區教育質量、完成終身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社區教育為高職院校教師提高實踐能力,完善高職教師的知識體系,增強其實踐教學能力,同時也給高職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將其所學應用于實踐,逐步形成政府主導、高職院校為主體、社區居民和企業廣泛參與的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協同發展的機制。另外,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的協同發展涉及教育、財政、勞動、地方政府等多個部門,在相關政策中明確各部門的職責,提高多部門之間的溝通效率,為高職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協同發展提供依據和保障。
三、創新教育模式,豐富高職課程內容
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目前合作較為松散的一部分原因是雙方培養目標、授課對象不同。要實現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的協同發展、增強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高職院校的可能內容應當進行適度調整,這不僅僅是雙方協同發展的需要,更是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要求。
1.豐富課程的種類,使課程內容與社區需求更加緊密。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目標,授課對象是高職學生,這與社區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不同的。在與社區進行合作時,高職院校應當從社區的需求出發,以“技能”這一雙方共同需求為基點,豐富課程的種類和內容,這樣不僅可以使高職教師所授課程對社區居民更加具有吸引力,而且可以完善課程內容,更有益于對高職學生的培養。
2.創新課程形式,使授課方式更易于接受。因為高職學生與社區居民是兩類不同的群體,所以課程的形式應有所區分。應當采用更便于社區居民接受的形式進行,例如專題講座、一對一輔導、實操訓練等,新穎的授課方式會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增強社區居民的技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從而促進高職院校與社區的長期合作與交流。
3.增強課程針對性,使課程更具有吸引力。社區教育面對社區居民開展,社區居民需求不盡相同,課程應該圍繞社區居民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學習技能、豐富生活、提高修養等不同的需求而設置,高職院校應當根據不同社區、不同居民的不同需求,結合自身的優勢和特長開展與社區的合作,設置不同的課程,使高職院校為社區的服務更具吸引力。
四、整合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的協同發展涉及的范圍比較廣,主體比較多,每所高職院校和每個社區的特點、需求都不盡相同,要實現二者的協同發展,以政府為主導整合教育資源,實現一定區域內高職院校與社區的資源共享是必要的。
首先,應當了解區域內高職院校與社區的基本情況和各自的需求,包括高職院校的專業特長、師資、人才培養目標、儀器設備,社區的居民教育需求、居民年齡結構等。了解高職院校和社區基本情況是整合教育資源的基礎。
其次,在政府相關部門的主導下,發揮高職院校和社區各自的優勢為對方所用,如高職院校為社區提供具有豐富專業知識的師資授課、提供場地和設備,社區可以為高職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資源整合要在政府相關部門的主導下進行,這樣會有統一的監管,形成區域教育的合力,更有利于不同資源發揮效能。
最后,高職院校與社區已有資源的整合,不僅有利于現有資源的有效利用,而且為未來高職院校和社區發展提供參考,避免因不能共用現有資源而導致的浪費。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EB/OL].http://www.scio.gov.cn,2014.06.24.
[2]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2011.09.29.
[3]任君慶.論高等職業院校發展理念的三個轉變 [J].中國高教研究,2014(1):102.
[4]李訓貴.論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的協同創新[J].職教論壇,2014(30):55-58.
[5]董平.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聯動發展研究[J].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6(10):29-32.
基金項目:終身教育視角下的遼寧省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協同發展研究(項目編號W20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