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英
摘要:在我國建設大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今天,社會保障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社會保障檔案管理作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是建設規范化、制度化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對實現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整體化、共享化、信息化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對社保檔案中的“大集中”、“大管理”、“大服務”管理模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社保檔案;大集中、大管理、大服務;管理模式
引言:
社保檔案管理作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記錄信息、改進社保政策、創新社保體系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一、我國社保檔案管理的主要特點
1.高度的社會性。社會保障的核心內容就是為人民、為社會提供更好地保障和服務,關系到全社會公民的利益,因此社會保障檔案具有高度的社會性。隨著相關制度的不斷完善,參加社會保障的人越來越多,社會保障項目日益豐富,社保檔案的類型和內容也日益增加,社保檔案的社會性內涵和水平也隨之不斷提高。
2.檔案數量多。雖然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還不甚完善,但是現有的保障業務范圍也幾乎涵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常見的醫療、養老、生育、意外傷害、工傷保障等等,每一個社會保障項目都包含很多的業務環節,如保障申請、保障等級、繳費等等,這些都讓社保檔案的數量不斷增加。另外,參加社保的公民在相關業務的開展過程中,還要提供大量的相關證明、憑證,這些也增加了社保檔案管理的工作量。并且隨著人們參保意識的增強,社保檔案數量持續不斷的增加。
二、構建社保檔案“大集中、大管理、大服務”的管理模式
1.促進社保檔案大集中管理。所謂社保檔案的大集中就是將社保涉及的相關檔案資料集中到檔案管理倉庫中進行統一管理。隨著社保的普及和參保人員的增加,社保資料在深度和廣度上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展,為了更加有效的對資料進行管理,將資料集中管理是資料檔案系統化的先決條件。一些地方社保局已經籌建了一定規模的資料檔案管理倉庫并配備了適當的人手,讓職工對資料的利用不再是難事。以某社保檔案管理中心為例,其作為全國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試點地區,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市長、常務副市長多次與人社部部長、副部長溝通協調,積極籌措資金,投資2億元興建現代化、數字化檔案館,建筑面積達26000平方米,其中檔案館占地20000平方米,設置檔案接收區、利用服務區、數字化加工區等多個功能區。其成功就源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那么我們就應該向社會保險檔案工作做得比較出色的地區學習,分析其發展的背景和途徑,形成我市社保檔案發展的中長期發展規劃,還可以選基層地區作為試點,進而為我市的社保檔案工作發展營造相應的氛圍,想方設法地爭取政策和財政等相關部門支持。
2.創建社保檔案大管理模式。社保檔案的管理是社保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民生工作的關鍵所在。社保檔案的管理直接關系到人們的切身利益,做好社保的檔案管理工作是保證社保科學發展的先決條件。在社保檔案管理探索的道路上,大管理的模式經社會的檢驗,得到了認可。檔案管理人員是檔案管理的靈魂,人員的專業技能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檔案管理水平的高低,要加強對人員專業技能的提升,組織統一的培訓課程,強化檔案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有些地方雖然已經建立了檔案管理制度,但由于重視程度不夠,檔案管理制度仍有一些不足之處,要根據日常管理情況,不斷完善管理機制,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按章辦事,依章處罰。
3.完善社保檔案大服務效能。在各行各業中都得到充分的體現,運用計算機技術能夠快速的將各種海量的數據按照一定的方式進行編排,并能夠按照指令快速找到檢索的相關資料。這種技術對社保檔案管理有著革命性的作用,只要將現有的社保檔案資料錄入對應的數據庫中,職工在調用資料時,可以快速在數據庫中搜索到并顯示出來,大大提高了檔案資料的利用效率。工作人員按標準操作程序在第一列密集架抽取檔案,加強檔案庫房、辦公等基礎用房建設和檔案裝具、設備配置的完善工作,主動匯報,爭取支持,盡早使庫房面積達到國家標準,同時還要實現做到并且做精,使檔案庫房能夠及時應對各類突發情況。通過各方面的服務完善,社保檔案資料與現代化科技的有效結合,規避繁瑣的手動式人工操作,用簡單、明了、快速的方式展示在人們面前,這就是所謂的大服務管理模式。
結語:
總而言之,社保檔案管理是保證民生建設的基礎條件,也是維護企業和員工貼身利益的重要依據,通過社會的檢驗,采用“大集中、大管理、大服務”的模式是提高社保檔案管理水平的有效模式,通過這種模式的運用,社保檔案管理實現了規范化和現代化的管理方式。
參考文獻:
[1]姚麗,李晰彬.社會保障檔案管理的思考[J].辦公室業務,2017(1):239.
[2]高麗華.淺談社會保障檔案管理工作[J].辦公室業務,2016(9):95.
[3]李建東.加強社會保障檔案管理工作之淺見[J].黑龍江檔案,2016(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