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青年教師是生活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不但肩負著未來教育強國的使命,還承擔著轉型時代對學生教育的重任。他們決定著在新的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能否實現創新,在未來能否建設成全世界頂級一流高校,能否根據網絡信息時代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在此背景之下,做好青年教師發展環境建設的工作就至關重要。
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發展環境;高校教育
我國青年教師正處于全球教育轉型的關鍵階段,他們肩負著中國學術和科研的重任,是中國高校教育發展的根本力量。但是我國高校青年教師近年來伴隨著諸多生存和發展的現實問題,這給他們在學術發展上帶來了巨大的阻礙,許多青年教師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發展之路在何方。不能解決高校青年教師的現實壓力就不能發揮他們的創造力,過去我國高校只注重教師職業能力培訓,而忽視發展環境的建設,導致許多青年教師產生挫敗感,甚至認為自己是“被發展”,這對我國教育事業的挫傷非常大。在知識經濟時代,青年教師從培訓向發展轉變已經是必然需要,這是未來我國高校青年教師培養的主要方向。
一、國內外高校教師發展環境建設的現狀
1、國外高校教師發展環境建設的現狀
國外高校教師發展環境建設由來已久,早在牛頓時代,英國大學就已經非常注重青年教師的發展。30多歲的牛頓在三一學院有著良好的發展環境,他幾乎整天呆在屋子里,茶飯不思,廢寢忘食,在燭光下進行科學研究。三一學院的所有同事都學會了不去打擾牛頓,這對牛頓的個人發展來說是一個極為重大的影響。今天在中國高校,我們很難找到這樣的發展環境,因為教師沒有一個牛頓式的能夠完全沉浸在研究中的環境,他們要面臨太多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競爭,許多事務又與學術無關。而洪堡大學開創了現代大學的理念:堅持對科學的探索和道德的修養,大學堅持獨立的精神和原則,只以學術為核心,這給年輕教師在學術發展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美國大學在北美殖民地時代就注重教師發展環境, 1800 年起就推行了帶薪學術休假、學術訪問的資助性政策、學術會議的資助制度等,以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和研究能力。1960年代就開展了針對教師的項目科研資助,90年代專門的教師發展機構被建立起來,針對教師的職業發展建設了專門性的項目。國外高校重視對青年教師的支持,比如楊振寧和李政道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有了條件獲得諾貝爾獎。
2、我國高校青年教師發展環境建設的現狀
我國高等教育起步較晚,發展經驗還相對缺乏,存在論資排輩現象。目前主要包括技能培訓,學生培養和道德培養三個方面,還缺乏教育發展的思維。我國青年教師壓力較大,尤其是頭三年許多教師都會面臨理想與現實落差大的巨大壓力。青年教師要承擔繁重的授課任務,許多高校教師只能靠多上課掙課時費,并且要承擔教授們不愿意上的課。而且青年教師作為新進人員過多地承擔了雜務,這些雜務多數與教學和科研無關,青年教師正處于人生壓力最大的發展階段,經濟壓力大,面臨問題多,在收入少、要求多、家庭困擾大、發展機會缺乏的環境下,他們迫切需要學校的支持理解。我國高校的職稱晉升制度、薪酬激勵、培訓機會效率都比較低,總體來說,重視培訓而忽視教師個人發展,缺乏職業規劃和學術支持,在資源傾斜上嚴重不足,缺乏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我國高校青年教師發展環境的對策
1、建立學術自主的環境
政府應該給高校提供更多學術支持,減少學術干預,充分發揮高校的自主性學術地位。政府不再以直接的指令性的培訓形式和經費資助統一對高校教師的師資培養進行管理,要優化項目管理制,激發青年教師的主動性。同時要建立以人文本的培養思路,孔憲鐸將香港科技大學的成功總結為一句話,“聘請最優秀的人并使他們快樂”。這非常值得我們借鑒,如果青年教師不把學校當成家園而是當成壓力,高校教師被當成教育管理對象和學科發展工具,而不建立對教師的服務意識和人文關懷,那么教師無論在學術上還是科研上都不會有發展。所以首先要在培訓中關注青年主體性和發展需要,針對經濟住房問題給予一定解決,比如可以給教師提供免費公寓,滿足簽約年限和條件即可過戶,根據科研項目成果提供資金支持等。其次要建立學術自主的環境,尊重青年教師自我發展權,提供寬松的學術政策,讓學術少一些約束和功利化干擾,支持教師對學校科研環境的利用,讓每一個青年教師都有條件像青年牛頓一樣自由從事研究。最后是尊重教師人格和個人發展,改限制為支持。
2、從培訓到發展轉變
單靠提高學歷、學位的階段,崗前培訓、骨干教師培訓、高級研討班不足以支持教師生涯發展,學校必須建立深度學習和可操作的實踐基地。學校應該給青年教師減少教學任務,增加學習時間,建立教師發展平臺,在教師入校之初就提供充分的幫助,讓他們融入到環境當中。要建立一個教師長期發展的環境,改變現有培訓體系,具體來說包括改革現有職稱評定制度,給青年教師提供更多的晉升機會;改變以論文作為評價的單一指標,增加多元化科研評價手段;促進青年教師多參與科研項目和教學改革,尤其是在互聯網教育方面;最后是給教師提供長期發展的場所、設備、技術和政策支持。
三、結語
知識經濟時代和互聯網信息時代雙雙來襲,青年教師在高校教育中越來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要促進青年教師的發展,根本上要立足于發展的思維,改革傳統培訓的手段,切實在修養、學術和科研上為教師的發展提供環境保障,解決他們焦慮的現實問題,支持他們的理想,建立人文主義和學術至上的科研環境。
參考文獻:
[1]曹如軍.積極關注大學教師發展的生態環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4).[87]
[2]林杰.美國大學教師發展的組織化歷程及機構[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4).
作者簡介:
石云,遼寧建筑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