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平
摘要:本文探討了中職學校水路運輸管理專業跨學科課程設置的意義及在教學安排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水路運輸管理、跨學科課程、中職學校、素質教育、復合型人才
一、跨學科課程的含義
跨學科課程是指由一些有著內在聯系的不同學科合并或融合而成的課程,也稱交叉學科課程。例如在航海類中專學校水路運輸管理等專業開設的水運英語、水運法律法規知識、海事管理學、航海心理學、航海文化等。這些課程的特點是將不同學科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交叉、滲透、整合,完善學生的知識架構、拓寬學生的知識維度,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技能的運用能力。
二、中職學校水路運輸管理專業設置跨學科課程的意義
1、中職學校水路運輸管理專業設置跨學科課程是貫徹素質教育的需要
教育部制定的《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要求,“中等職業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觀念,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
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提出:“職業教育要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加強文化基礎教育、職業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專業技能、鉆研精神、務實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培養一大批生產、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人才”,“技術工人的教育和培訓,在為其后面的專業化或提升打下寬的基礎時,應該以未來就業所需要或可能需要的實際和理論的技能與知識為導向”,“為進入職業領域做準備的技術與職業教育,應為工作能力強、愉快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
可見,中職學校的培養目標應以素質教育為基礎和前提,“教學做合一”,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使其可以將所學活學活用,這與跨學科課程的精髓不謀而合。此外,中職學校水路運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一般情況下,需要經過一線操作崗位的諸多歷練方可進入管理崗位,跨學科課程為其今后步入管理崗位、為其職業生涯所打下的基礎不容小覷。
2、中職學校水路運輸管理專業設置跨學科課程是秉承終身教育理念、建立學習型社會的需要
教育應使受教育者的興趣愛好、個性得到充分發展。中職學校不應滿足于學生的畢業就業率,還應關注其在專業崗位的適應及發展狀況。需要培養的,不止是學生的基礎職業素養,也應包括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競爭能力。
我們經常提倡的適應國際競爭和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不應將中職學校的學生排除在外。水路運輸管理專業具有多維化、國際化的特點,畢業生的就業范圍非常廣,如船舶管理、海事服務及航運、港口、航道、船舶與貨運代理,港航物流操作等。跨學科課程的設置,適應了一線人員知識、技能結構多元化的需要,為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媒介和平臺。通過跨學科課程,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培養其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其繼續學習的能力以及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3、中職學校水路運輸管理專業設置跨學科課程是鞏固專業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實現學習效果的需要
在當今的經濟社會中,勞動分工由單一向復合轉變,中職學校的培養目標,不應單純將學生訓練為技藝工匠,而應將其造就為適應社會發展和職業變革的人。在不同的跨學科課程中,學生得以鞏固單一學科中的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并拓寬視野,將其活學活用,同時開發潛能,增加自信,學習效率得以提升。
中職學校課程設置需要滿足就業市場需求。為滿足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水上絲綢之路建設需求以及由此擴展的一系列涉水行業需要,中職學校水路運輸管理專業區別于傳統的航海專業或工商管理專業,主要培養具有船舶、貨運、港口、航道、物流理論知識,適應社會需要和航運企業生產、管理、服務一線需要,掌握航運企業事務處理的基本理論,具備相關操作技能的復合型人才。跨學科課程的課程目標正是通過對學生進行關鍵能力、綜合素質的塑造,使學習效果,即培養出適應專業崗位的復合型人才之需要得以實現。
三、中職學校水路運輸管理專業設置跨學科課程的建議
1、建議跨學科課程的設置涵蓋多個領域的知識,既注重知識、技能的掌握,又注重能力和認知方式的培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的規定:“實施職業教育必須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傳授職業知識,培養職業技能,進行職業指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
跨學科課程重點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形成整體的知識觀和生活觀。水路運輸管理專業跨學科課程應不只設置于專業考試課程,例如水運法律法規知識、海事公文寫作等,還應設置在與專業相關的考查課程,例如海事管理學、航海心理學,以及設置在與職業發展相關的課程,例如航海文化、海事保險等。
2、建議跨學科課程方案由教學效果顯著、責任心強的教師提出、組織和指導。
從學科群分支的角度,相對于普通學科,跨學科課程一般屬于應用學科。例如相對于基礎英語的水運英語,相對于法學基礎的水運法律法規知識,相對于普通心理學的航海心理學。首先,相比普通學科,應用學科不但要求任課教師具備扎實的知識儲備,也要求他們具備融會貫通的能力。其次,任課教師需要有極強的責任心,積極學習的能力及行為,主動擴充自身知識儲備,彌補專業不足。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領會到重點,才能學有所成、學以致用。
綜上所述,中職學校水路運輸管理專業以培養符合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船舶、貨運、港口、航道運營領域具有學習能力、職業能力、生存和發展能力的一線工作崗位上的技術型、技能型人才為目標,要求在基礎知識、實踐技能儲備的基礎上,加強受教育者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中職學校秉承踏實、嚴謹的教學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利用跨學科課程設置,將使上述目標具體化并助力其實現。
參考文獻:
[1] 黃家歡. 中職院校培養新型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的探索[J]. 人才資源開發,2016,(20):193.
[2]宋錦華. 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的不足及改革路徑[J]. 人才資源開發,2014,(20):105.
[3] 謝衛東.港口實訓基地建設管理的原則與要求.中國培訓,2012(1).
[4] 施斌,余景良.港航工程類專業職業技能培養的探索與實踐.廣州航海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