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深化改革積極推進的今天,教育改革也日益深入。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需要從傳統的灌輸型轉向以興趣為導向的科學型教學方式,這就需要根據小學生的內在的認知特點優化教學方法,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魅力。在此,以傳統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為切入點,分析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發展途徑,為當前小學生教育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過程中最強大的內在驅動力即就是興趣。學習內容能夠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產生學習興趣,并全身心投入進學習過程中去,最終才能呈現出良好的學習成果。語文學科為一門具有人文性與應用性的綜合類學科,其內在本就擁有著一定的趣味性。但由于小學生在認知認識領域尚不具備自主性,所以需要好的引導作用才可建立起適合的學習方式,此處就針對該方面進行探討。
一、求其根源:傳統語文教學對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忽視
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仍以一種單向輸送、被動式的教學方法為主,教師以課堂傳授、講述的形式向學生輸送知識,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無疑占據了主導作用,倘若教師采用脫離實際與現實的語文教學方法,學生在課堂上就無法與生活產生共鳴,勢必提不起學習的興趣,課堂氛圍也將變得僵化而單調。事實上,許多教師群體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嘆息著上課氣氛越來越難以調動。教與學之間相輔相成,相互成就,但當教與學同時出現問題時,就給教師敲響了警鐘,凌駕于實際的語文教學對學生而言也是一種負擔。學生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上就如同歷經人生的修習一般,毫無樂趣可言,又何談興趣?此狀態下又使得學生失去學習的欲望,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并影響了好的學習成果的出產。可以這樣認為,失去學習興趣正是當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瓶頸與限制所在,那么突破瓶頸的方法就在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聚焦興趣: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實現途徑
心理學家與認知行為專家認為:從生理層面而言,興趣能激發大腦皮層的興奮,令個體以一種較為愉悅的心理狀態進行學習,大腦皮層會專項的劃分出興奮優勢中心,隨之而來的即就是學習效率的提升。故在現代教育中,不斷提倡興趣教學,以積極樂觀、愉悅興奮的情緒進行知識的獲取,加強記憶水平。
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魅力。就小學生群體而言,他們年紀尚小,認識層次及水平還在成長過程中,教師對小學生來講是崇高的、充滿尊敬之情的,并常會受到情緒的影響以及個人好惡來決定其對哪一門課堂產生學習興趣。那么,教師的專業素養以及職業道德就成為學生學習生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畢竟其工作對象就是學生群體。這就要求教師無論從其職業生涯實現還是職業道德層面,都應該努力去提升自我的教學魅力,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喜歡老師、喜歡課堂。素質教育在全國范圍內已經推行數十年有余,從教學理念到教師教學方式等領域都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逐漸占據著教學的主體地位,因此也需要學生群體主動的去尋找其興趣激發點,成為知識的探索者。
除去教師個人魅力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以外,教學方法的優化也是養成學生學習興趣的第二途徑。從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主要陣地來看,課堂無疑是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興趣培養的著力點。提高語文教學魅力的第二途徑就是優化課堂教學,學生興趣不是上課過程中才去關注,應在備課環節就需要備學生、備方法、備教材。語文課堂的安排需要站在小學生的水平層面考慮,設計出層次豐富以及生動有趣的課堂問題,因材施教,盡可能使課堂安排能夠觸及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群體。關于教材解析,教師應完成“置換反應”,將自己放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整合教學思路,盡力讓課堂變得活潑有趣味性。新課程標準倡導低年級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認詞,以適合學生的方式去學習新的字、詞,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進行口語交際課堂的情境準備,讓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方式使其產生學習興趣。
三、寓踐于教:于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尋找趣味點
語文實際上是非常有趣的一門學科,最接近生活,最貼合實際都是其產生趣味的來源。但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未充分去發掘語文的奧妙所在,導致語文課堂變得枯燥與無趣,進而作用于學生,使得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受較差,喪失學習興趣,低效率的學習獲得的也是低回報的學習成果。那么就需要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尋找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趣味點所在,強化課堂的趣味性。比如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對作者進行講述時,可以適當的引入作者的生平趣事,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一種比較愉悅的環境下學習,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二)利用趣味性的教學工具開展語文教學工作
得益于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教學過程中也逐漸引進了一些較為先進的教學工具,來幫助教師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可利用先進的教學工具輔助其教學,增強小學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多媒體設備的應用就是作用十分顯著的教學工具之一,教師將課堂教學內容以音頻、動畫、圖片的形式進行表達,非常直觀的將所學內容展現給學生,并精準的抓住小學生的心理,對動畫非常癡迷的這一特點。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師的教學也可以更加輕松。
(三)利用趣味性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趣味性教學手段這里主要介紹游戲教學法、比賽教學法兩種方法。游戲教學法是指教師把語文教學知識蘊藏在游戲中,通過游戲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賽教學法是指將一些記憶性的字詞、詩詞以小組比賽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借助小學生好勝的心理達到課堂目標的實現。
四、結論
課堂是學生學習與成長的地方,教師自身的努力與良好教學方法的應用是小學生興趣培養實現相當重要的影響因子,但更需要學生的配合作用才能呈現出理想的教學成果,最終能讓學生健康全面的成長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愿望。
作者簡介:
劉漢榮(1965.10-),男,漢族,貴州畢節人,小學一級教師,大專學歷,單位:七星關區亮巖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