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梅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就成為了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而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使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的生物知識,同時也要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通過做實驗,在鞏固生物理論知識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生物素養。因此只有初中生物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生物實驗的過程中,提高了教學的效果,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本文主要通過論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以及教師應當采用怎樣的教學策略來開展教學,從而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效果,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掌握基礎的知識,提高實驗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為一線初中生物教師開展教學提供一定的教學參考。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教學探索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教學現狀
初中階段是生學習的關鍵階段,而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教授給學生基礎的生物知識,同時要能夠使學生通過實驗學習培養生物素養。在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開始逐漸重視實驗教學,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例如,教學設施不完善,實驗器材不足,實驗器材陳舊,甚至在一些學校沒有開設生物實驗課程,只是在課堂上放映相關的視頻來進行生物實驗課程的理論講解,失去了生物實驗教學本來的意義。
二、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策略
1.創建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提高教學課堂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習效率,就要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對于初中生來說,學習興趣對于他們的學習效果產生的重要的影響,對于教師來說,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是教師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發育的關鍵階段,同時也是學習知識和能力培養的高峰階段。但是由于在初中階段學習的壓力,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是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影響,逐漸對于學習失去了興趣。而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在生物學習時,避免出現以上幾種現象,通過實驗教學來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使得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產生興趣。由于在實驗教學中,教學比較枯燥,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而在生物實驗課堂上,由于存在著多種多樣的實驗素材,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的學習也不再局限于理論知識,而是能夠通過動手實踐來驗證知識的正確性,這樣就會使得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學習的主動性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可以看出實驗教學能夠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一節課下來,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知識,同時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得到了學習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在講解“尿液成分的鑒定”時,講到腎小球的濾過功能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前提前準備一把漏勺進行講解。腎小球就像這一把漏勺,由于大分子蛋白質和血細胞結構較大,因此不能夠通過腎小球,而水和無機鹽由于分子結構較小,會直接過濾下去。
2.創新教學理念,賦予生物教學時代氣息。在初中實驗教學過程中,并非所有的實驗都是能夠達到預期的實驗效果的,例如一些演示實驗就受到了學校教學設備和環境的影響,不能夠將實驗的結果之間的呈現出來。比如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這個實驗培養基制作比較麻煩,大多數都是由實驗員提前完成,學生并不了解制作過程和方法,制作完成后需要進行無菌保存,條件不易控制。因此教師就需要想辦法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賦予生物課堂時代的氣息,對于學生來說,利用先進的設備和富有時代氣息的教學素材和教學知識,能夠更好的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就可以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束縛,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設備進行生物演示實驗,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的形式,來掌握這節實驗課的實驗操作步驟。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要充分的利用好網絡資源,挖掘出能夠利用的信息資源,為學生的實驗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用生物視頻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重難點知識,如果只是單純的通過教師的講授,學生很難理解這些抽象難懂的內容,而通過利用視頻資源,能夠使學生直觀的理解和感受。
3.利用微型實驗,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微型實驗主要是指利用較少的實驗材料,減少對于環境的污染,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開展微型實驗能夠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使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因此在實驗課堂上,生物教師應當開展適量的微型實驗,這樣既能夠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形成正確的科學觀念。例如,在觀察植物細胞的實驗過程中,由于這一試驗并不需要利用大型的實驗設備,只需要通過顯微鏡進行觀察。因此教師就可以給每一個學生發放一小片植物的細胞結構,使學生通過肉眼觀察和顯微鏡觀察的方式,進行實驗課程的學習,在完成了實驗課程后,教師就應當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器材的清理,避免實驗器材污染環境,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4.開展實踐活動,在學習到“觀察昆蟲標本”的時候,教師除了開展課堂教學之外,觀察生物標本之外,還可以帶領學生去室外觀察昆蟲或者其他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引導他們觀察昆蟲或者其他小動物是怎樣生活的,怎樣尋找食物的。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孩子們通過自身的觀察,能夠完整地了解昆蟲或者小動物的生活習性。使學生能夠在掌握自然知識的同時,形成愛護益蟲、愛護小動物,愛護大自然的觀念。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教師通過組織這樣的課外校實踐活動,就能夠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對學生滲透生命教育,使學生在快樂的實踐活動中不知不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意識,對于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總結
總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實驗教學,使學生能夠通過實驗提高自己的生物素養和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曉燕.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中學),2016(9).
[2]趙玉芬.初中生物實驗探究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探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13).
[3]李靜.新課標下創新教育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探索[J].讀寫算:教育導刊, 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