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蓉
摘要:初中生物是義務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一部分,學習生物能夠培養出學生勇于探究的科學素養,并且能夠提高學生對于生物的學習興趣。因此它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是十分關鍵的。
關鍵詞: 生命教育;初中生物教學;有效滲透
一、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觀念的提出,生命教育也逐漸成為了生物教學領域一個新興的研究課題,一些相關的教育專家,專門對該課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對于生命教育的具體含義,進行了深入探究。而在當前的初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生命教育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通過生命教育,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形成正確的觀念,并且能夠熱愛生命,在此基礎上能夠熱愛自然。這樣就能夠使教師通過教學,使學生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生命觀念。
二、生命教育的缺失
生命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內容。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應當重視學生對于基本生物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也要對他們進行正面教育,使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生命,熱愛生命。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上,生物教學主要是以理論學習為主,教師在課堂上主要通過講授理論知識的形式來開展教學,強調的是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并不總是對學生素質進行培養。在當前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推行生命教育,就需要教師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
雖然在當前,我國推行生命教育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效果卻并不如意,在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經常在新聞中會看到這樣的報道,有一些學生面對生活的壓力,進行自殘,甚至有傷害他人,虐待動物等等行為。這正是由于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沒有很好的實施生命教育。在一些學校,由于受到學校環境以及課時安排較少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他們往往只能夠將課本上的基本內容傳授給學生,并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經理條件去將生命教育融入到其中。本文將生命教育和生物教學進行有效的結合,提出了一些方法策略。
三、在初中生物教學課堂上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意義
四、開展生命教育的實踐探索
1.認識生命共同體。在初中生物課本中,生物課本的第一部分就是認識生物圈,認識我們生活的環境,使學生能夠認識到,我們是生活在一個多種多樣的大的生態系統中,在生態系統中,大道到藍鯨,小到細菌,這些都是具有生命的。而這些生命又是相互聯系的,它們通過環境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整個生態系統的生命共同體。使學生認識到要像對待自己生命一樣,對待自己所生活的環境,了解人類在生態系統中所處的位置,從客觀的角度考慮,人類應該從自然中獲得什么?應當怎樣對待自然。
2.懂得珍愛生命。在新課標推出后的生物教材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內容有所增加,生物教學也不單單是重視理論教學,也開始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更加的關注。在課本中加入了一些常見的探究式活動,或者實踐是活動,例如對獸類蹄子的觀察活動,對黑猩猩家族社會行為的研究等等。這些活動都向學生灌輸了一種理念,那就是要要認識到實踐探究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學習到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理念,例如在傳統的教學實驗,觀察魚的運動狀態時。傳統的實驗方法是將魚的鰭剪掉,這樣的行為對于學生生命觀念的培養十分的不利,因此在進行實驗時,就利用了另外一種方法,將膠水把魚鰭黏住,使得魚在一段時間內沒有辦法擺動,讓學生通過觀察來記錄魚的運動狀態。
3.學會尊重生命,教師要通過教學,開展生命教育,使學生能夠認識到生命是平等的,要能夠學會尊重生命,例如在學習到生活圈中的綠色植物時,教師就要強調植物對于生態系統平衡的重要性,使學生認識到植物生存的巨大意義,從而能夠認識到生物圈的復雜,生命之間應該和諧相處,相互尊重。
五、生命教育與生物教學相融合
1.擴展課本的內容,發現生命的美。教師要能夠發現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使得學生能夠發現生命的美,生命從細胞到個體,再到種群,以及到整個生物圈,都體現著不同的美,從種子的發芽以及植物的生長,都能夠體現出生命之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形式,把生命的美展示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生命的奇妙,認識到生命的頑強不屈。在講解到有關生物鏈的內容時,就告訴學生,生物之間是存在著緊密的聯系的,如果生物鏈中的某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就會導致整個生態系統受到破壞。在課堂上播放關于《動物世界》相關視頻,這樣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能夠對生物學系感興趣,能夠通過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感受生命的美,體會到生命是美好的,從而對生命、對大自然產生熱愛。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將課堂教學和生命教育相結合,在課堂中滲透生命教育,因此教師就需要對教學課程進行精心的設計,結合教材,為學生創建一個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教學課堂。例如在講解到有關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時,這一部分內容講到的是生物圈的植物類型以及它們的生長特點,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主題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突出生命教育的特點。
3.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興趣愛好比較廣泛,求知欲也比較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組織講座的形式來開展教育,同時也可以利用實踐活動的形式,培養學生們對生命的熱愛,例如在講解到人的生長發育時,教師就可以在其中滲透生命教育,同時可以舉行親子講座,這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學生的眼界,使學生能夠掌握課本外的許多知識。例如在講解到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時,就給他們取出了環境保護問題的例子,介紹環境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等等對于生態圈的危害以及影響。這樣能夠使他們形成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的意識。同時還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探討如何才能夠為保護環境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使得生態環境更加的美好。
總結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開展生命教育,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進行教學的創新,通過實踐活動和課堂教學相結合,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形成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傅棟.芻議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好家長,2017(29).
[2]王敏.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教育科學:引文版.
[3]侍亮.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考試周刊, 2016(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