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鴻
摘要:本文從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注重語言教學的情感教育 、精心組織安排教學活動、教師的自身修養以及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五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實現智育與德育的有機統一。
關鍵詞:英語課堂;德育教育;素質教育
新課程改革推動了素質教育的實施。素質教育以發展學生各方面的素質為核心,而德育素質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滲透到學生全面發展的各個方面。在實現新課程改革教學目標的各科教學中,英語教學的德育滲透尤為關鍵,因為英語不僅是門學科,更是一門語言,是信息的載體。在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既要注意遵循語言教學的規律,鞏固、擴大學生的基礎知識,發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他們的交際和閱讀能力,又要注意將思想品德教育貫穿于外語教學之中。
那么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呢?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一些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的方法,總結起來大致有以下五點: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滲透德育
新編高中英語教材是一套系列教材,課文所涉及的題材比較廣泛,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具有很強的時代感、思想性、知識性和真實性。這些教材的內容涵蓋了名人傳記、 自然 災害、環境保護、生態平衡、能源與交通 、行為規范、人際關系、 音樂體育 、婦女權利等諸多方面,其中都滲透了豐富的德育因素。教師可充分地挖掘利用教材中這些德育素材,強化其感染力。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誘導下,聯系自己的實際去思考和討論,使其思想得到升華。
二、注重語言教學的情感教育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身心整體發展的過程。有研究表明:中學階段正是情感性學習形成的關鍵時期。該階段學生的學習活動帶有很大程度的情緒化傾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要把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滲透在英語教學之中,從而把語言教學與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聯系起來。
1.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應具備較強的親和力,能夠走近學生并與他們和諧相處,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同時,教師自身要熱愛英語教育事業,要以投入和熱情感染學生的學習情趣。教師更要努力創設趣味化、活動化的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喜愛課堂并能積極投身于英語學習和自主發展中。
其次,教師要從教學實際出發,運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他們積極學習的心理需要。通過游戲、唱歌、比賽、表演等教學形式,可以把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情感體驗巧妙地結合起來,同時也是向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極好機會。
2.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進一步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
習慣對于一個人性格的形成、能力的發展等都具有特別的作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對他們的終身學習有益,而且還在客觀程度上影響著其綜合品格的發展。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包括聽、說、讀、寫、用等各方面。
在聽的方面教師可培養學生多聽的習慣,并給學生傳授聽的方法和技巧,同時在聽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增加對西方文化的理解。
在讀方面教師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發音和語調習慣。這一方面教師可做的工作很多,筆者在教學中經常要求學生大聲朗讀課文。
在說的方面,課堂內外的交流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力求聲音響亮,語音清晰流暢,語調和諧自然,這樣還可激發有些學生的當眾說話的膽量和勇敢的精神。筆者還特別創設了課前Free Talk活動,因勢利導,進行德育滲透。每天課前幾分鐘的自由談話讓學生輪流講小故事、小笑話或者播報當前發生的時事要聞等,還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可根據學生所說的內容進行適當的點評。
對于寫的習慣而言,教師首先應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板書和作業批改,給學生提供書寫的榜樣示范。筆者要求學生在高一年級每天練習書寫,久而久之學生就養成了良好的書寫習慣,同時又培養學生認真的為人處世的態度。
三、精心組織安排教學活動,有機地進行德育滲透
寓德育于英語教學的過程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但不同的教學環節、教學活動其側重點也因有所不同。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活動,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語言交際場景、教學游戲和練習形式,以學生學會為目的,以學習情趣為主線,貫穿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教師要在教學的語境中、練習的活動中、模擬的交際中,向學生滲透德育。例如要求學生模仿造句。之后筆者給學生一個例句以供 參考 :Do you take it for granted to ask money from your parents? 學生一下子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反思,不但掌握了這個短語,而且內心得到了一定的沖擊和洗滌。
為了培養學生的組織合作能力,團隊精神和樂于助人的品質,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指正,要對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這是滲透德育的重要教學方式之一,同時活躍了課堂氛圍,又讓學生充滿了上課的激情。
四、教師要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響學生,以愛激發學生的情感世界
素質教育要求“因材施教”,提高全體師生的素質。工作在第一線的教師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實踐者,他們對教育 現代 化和教學改革的認識和理解,將直接影響這場變革的成敗。
在新的條件下,教師的職責不再局限于“傳道、授業、解惑”,教師應成為學生的激發者、組織者、引導者。
參考文獻:
[1]張天寶:《英語教育與德育關系的處理》,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1]劉心英:《淺述英語教育中的德育滲透作用》,山東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