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 張迪
摘要:本文首先從低碳理念和展示設計的相關理論入手,進而論述展示設計和低碳設計之間的內在聯系,重點分析了展示設計中低碳理念的應用,并以上海世博會中的低碳展示設計為例深入分析,充分呈現出展示設計低碳化的魅力。
關鍵詞:低碳;低碳設計;展示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4-0051-01
自工業革命以來,傳統能源的發展承受著巨大挑戰。尤為重要的是傳統能源所造成的以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的污染,不僅對農業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甚至導致了自然環境的失衡,臭氧層也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全球災難性氣候變化頻出,人類的生存環境和健康安全受到持續的威脅。基于此,為了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低碳發展模式愈發受到重視。
低碳理念的核心問題包括三點:第一,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的創新;第二,產業結構和制度的創新;第三,人類生存發展觀念根本性轉變。低碳設計源于綠色設計又突破了綠色設計的局限,它更加生態化、科學化、合理化、人性化。低碳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產業領域,著名學者林輝將其稱為“第五次全球產業浪潮”。
低碳生活并不代表生活的拮據和生活質量的下降。相反,低碳理念在本質上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平和舒適度。低碳設計的意義一方面對產品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溫室氣體進行優化,同時,對人類自身的思想也能起到引導和優化的作用。低碳設計與制造理念提出至今,不斷進行著實驗與完善,圍繞產品全生命周期的部分階段,已提出的方法包括綠色設計制造技術、綠色供應鏈、零部件的拆卸回收、關鍵零部件的再制造、維護性設計、產品全生命周期評估等。
社會經濟在飛速發展,展示設計在社會文化生活及商業活動中有的作用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展示設計不僅是藝術的視覺表現,更需要符合現代商業和社會的需求。展示設計作為一種公共活動、交流平臺,承擔著其他藝術設計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F代的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大劇院等城市重要公共文化建筑,起著傳承文明、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作用。
低碳理念的發展與應用,也使展示設計的理念和表達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重視在設計中體現和傳遞國家或地區的民族文化和特色,同時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技術突破也使低碳設計與展示設計得以實現融合。如今展示設計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了當代的科技水平、審美觀念、意識形態等。
近年來,在各大商場、購物中心普及的“超市大媽”的展陳方式,更是將民間布展的低碳方式進行了普及。利用所銷售的商品特點,經過不同的組合形成時令的造型,既節約原材料,又達到促銷的效果,同時給購物者帶來了視覺享受。這種低碳理念的應用,無疑是靜態展示設計的良好范例,同時也具有很強的推廣和實踐意義。這些例子也都體現出展示設計不同于其他空間設計,而具有較強的周期性。
隨著計算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信息時代背景下的展示空間所承載的社會交流功能也日益凸顯,這種信息渠道的變化也使其設計方式發生改變。靜態展示手段只是一方面,更多的互動媒介的介入使得展示設計發展成為多媒介、多學科的交叉展示平臺。數字化技術手段主要以信息傳遞、拓展展示空間和時間為渠道,減少了部分傳統展示中材料、能源的浪費,具有信息存儲量大、觀眾參與性強、識別性強、感染力大等特點,在介入觀眾互動設備之后,還能夠實現雙向反饋式的信息傳導,實現了低碳展示的目的和效果。
2010上海世博會作為首個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的世界博覽會,在展覽展示、園區規劃、交通路網建設等諸多領域進行了低碳嘗試,同時也為低碳展示設計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暗吞?、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城市”作為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園區的公共交通及展館能源很多是由太陽能提供。智能電網建設、LED照明工程等被應用于世博園區,“低碳世博”的理念在園區建設中體現得尤為突出。中國館專門設立了“低碳”展區,其中運用了大量的自然元素:有由500盆荷花和水簾組成的“感悟之泉”,四周采用玻璃材質,展館內營造出蓮花盛開的自然景象,烘托出“天人合一”、“師法自然”、“和而不同”的傳統中國文化意境。巴西館的建筑外墻采用可回收利用的木材建造完成。該方案被稱為“綠色鳥巢”,設計概念源于巴西著名的“法維拉”椅子?!胺ňS拉”原本是巴西的貧民聚集區,設計師從中獲取設計靈感,選用了廢棄的軟木、隨處可見的繩子、纖維等,將其聚集起來,完成了極具凌亂美感又具有舒適感的椅子。這其中不僅蘊含了設計材料的低碳、環保,能源的可持續還蘊含了對現有生活狀態和材料運用的珍惜。
低碳展示設計的發展離不開展示設計技術的發展與繁榮,也離不開新材料、新工藝、新能源的發展及應用。但在此過程中應避免“技術至上”,而忽略設計創意、低碳思維等現象的出現。低碳設計不僅要充分利用環保節能的材料、技術,還應該有效提煉設計元素,以精練、純粹的設計語言減少視覺污染、空間流程的不合理、數字技術堆砌、材料的濫用,這才是完整的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在低碳展示設計的發展趨于高技術化的同時,應更加關注參加展會的受眾的體驗,在實現低碳技術、低碳材料、低碳能源應用的同時、在實現技術滿足低碳的同時,也滿足用戶體驗的需求,從而真正回歸到展示設計的意義——服務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