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
【摘 要】目的:分析消化內鏡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7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將其隨機納入實驗組與參照組(n=39)。參照組實施常規治療,實驗組在此基礎上應用消化內鏡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癥狀改善率及患者的止血時間。結果:參照組患者的癥狀改善率為82.05%,實驗組患者的癥狀改善率為97.44%,組間差異比較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與參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的止血時間相對較短,數值比較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消化內鏡治療上消化道出血,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且能夠縮短患者的止血時間,臨床治療價值較高。
【關鍵詞】消化內鏡治療;上消化道出血;臨床治療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gestive end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Methods: 78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March 208 were randomly includ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 (n=39). According to the routine treatmen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pplied the endoscopic therapy on this basis to compare the symptom improvement rate of the two groups and the patient's hemostatic time. Results: the improvement rate was 82.0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97.44%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hemostatic time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relatively short and the valu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endoscopic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atients and shorten the time of hemostasis, and the valu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s high.
[Key words] digestive endoscopic treatment;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Clinical treatment
【中圖分類號】R5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上消化道出血為消化內科常見的疾病類型,且隨著人們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的轉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數量不斷增加[1]。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病因復雜、死亡率相對較高等特征,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將會產生較大影響[2]。為了全面了解消化內鏡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文章將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7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將其隨機納入實驗組與參照組。比較不同治療方式下患者的癥狀恢復情況,現總結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7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將其隨機納入實驗組與參照組(n=39)。所有患者均經過胃鏡檢查確診,符合醫學倫理委員會標準,排除心腦血管疾病、腎臟功能疾病患者。實驗組患者中男性與女性比例為20:19,年齡范圍在32歲到78歲之間,年齡均數為(40.04±4.11)歲。參照組患者中男性與女性比例為21:18,年齡范圍在31歲到78歲之間,年齡均數為(40.02±4.13)歲。組間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區別,可以實施分組討論(p>0.05)。
1.2 方法 參照組實施常規治療,為患者實施胃鏡檢查,監測患者的心率、血壓等,且指導患者禁食[3]。奧美拉唑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83922,生產企業: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靜脈注射40mg/次,2次/d,連續治療7d。
實驗組在此基礎上應用消化內鏡治療,結合患者的病灶情況合理應用止血治療方案。針對于毛細血管擴張或者小動脈顯露性出血的患者,應用熱凝止血,比如高頻電凝法等。血管噴射性出血患者,則局部注射藥物,注射針在消化內鏡鉗道置入,在出血點周圍1~1.5mm位置,通過多點注射的方式,為患者應用1:10,000腎上腺素鹽水,注射深度為2.5mm。在患者出血停止后,注射針取出。或者也可以基于患者的實際情況實施機械性止血,在內鏡輔助下應用鈦夾鉗夾、球囊壓迫等實施止血。
1.3 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癥狀改善率及患者的止血時間。顯效:治療24h內嘔血、黑便等臨床癥狀消失,大便潛血結果為陰性,胃管引流液清亮,且患者的生命體征恢復正常;好轉:治療72h內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大便潛血結果為陰性,生命體征恢復正常;無效:患者癥狀未改善或者持續加重(癥狀改善率=顯效率+好轉率)[3]。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實施數據處理,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分別應用卡方與t值予以檢驗,差異性比較應用p值予以評價,p<0.05則代表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參照組與實驗組患者的癥狀改善率對比 參照組患者的癥狀改善率為82.05%,實驗組患者的癥狀改善率為97.44%,組間差異比較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2.2 參照組與實驗組患者的止血時間對比 與參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的止血時間相對較短,數值比較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3.1 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特征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多具有病情比較嚴重,病情變化速度較快等特點[4]。作為臨床急癥狀,臨床治療的效果會直接影響患者的預后效果、生命安全等,提升臨床治療方式的研究十分必要。傳統的藥物治療方式下臨床治療效果不夠理想,且一些患者存在止血困難的情況,最后需要轉到外科實施手術治療。
3.2 消化內鏡治療上消化道出血
3.2.1 消化內鏡檢查上消化道出血的時機與適應癥分析 近年來隨著現代醫療衛生技術的快速發展,消化內鏡逐漸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療期間推廣應用,能夠改善患者的出血癥狀[5]。消化內鏡能夠結合患者的病灶位置展開針對性治療活動,達到快速止血的目的,能夠預防患者持續止血,切實達到臨床治療的目的。消化內鏡在各類上消化道出血、糜爛及潰瘍等癥狀中應用的價值比較突出,但是針對于休克患者,血壓值<11.3/6.0kPa,且在入院時血蛋白<50g/L的患者,則需要在改善臨床癥狀,生命體征處于平穩狀態后方可實施消化內鏡的檢查。急診內鏡檢查多在患者入院后12~24h展開,而針對于急性大出血的患者來講,則需要快速實施診斷與治療,避免患者病情的發展與惡化,保證患者的生命健康。
3.2.2 消化內鏡檢查上消化道出血的方式分析 消化內鏡在檢查消化道出血癥狀期間,需要在全面了解患者臨床癥狀特點,生命體征及適應癥的基礎上,適當應用紅霉素促進胃排空,對患者后續內鏡檢查視野的保證也能夠產生重要影響。上消化道出血治療期間除了補充血容量之外,還需要快速止血治療,內鏡下止血具有止血位置比較準確,對患者機體損傷相對較小等特點,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應用的效果比較理想。
以藥物噴灑為例,則可以在內鏡輔助下準確定位出血位置。距離出血位置1~2cm位置噴灑藥物。如果存在血管表面覆蓋血凝塊的情況,則可以在應用生理鹽水沖洗之后,清除血凝塊后應用藥物進行噴灑,一直到顯性出血停止。常用的藥物具體包含去甲腎上腺素、孟氏液及精氨酸鈉等,其臨床治療的效果比較理想。
局部藥物注射也是常見的治療方式,主要是在內鏡的輔助下,直接觀察患者的出血情況,通過注射針將止血藥物或者硬化藥物直接注射到出血病灶中,快速達到止血的目的。常見的注射性藥物具體包含無水乙醇、凝血酶等。將藥物直接注射到血管中,其藥物顯效時間較快,能夠快速達到止血的目的。
內鏡治療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用藥安全的優勢,使用方式比較便利以及患者治療期間創傷相對較小等特點,為首選的治療方式。相較于保守的內科治療方法、外科治療方式下,內鏡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治療效果更加理想,能夠在內鏡的輔助下直接觀察患者的病灶情況,對患者癥狀的有效治療,預后效果的提升等均能夠產生重要影響。相較于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當前我國消化內鏡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普及效果還不夠理想。實際的儀器設備、檢查技術等尚不夠健全,實際的治療效果也會具有一定的差異。在未來的內鏡技術發展期間,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研究與管理的重視程度,提升內鏡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率。
結合數據調查的結果來看,參照組患者的癥狀改善率為82.05%,實驗組患者的癥狀改善率為97.44%,組間差異比較表明消化內鏡治療上消化道出血,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且與參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的止血時間相對較短,能夠達到快速止血的目的,臨床治療效果更加理想。
綜合上述內容,消化內鏡治療上消化道出血,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且能夠縮短患者的止血時間,預防患者癥狀的持續發展,臨床治療價值較高,建議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臨床治療期間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連銀城,侯延平,劉先秒.消化內鏡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應用效果與價值評估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17):3247-3249.
王勇.消化內鏡在上消化道出血臨床治療工作中發揮的作用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01):38-39.
趙文婕,劉變英,盛劍秋.消化內鏡治療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3):27-29.
崔麗梅.淺析消化內鏡治療應用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的臨床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59):65.
孫慧,盧鏑宇,孫智聰,等.探討消化內鏡治療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4,6(0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