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蕾 程小亮
[摘 要] 在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企業經營者的薪酬和企業的業績脫離,經營者利益得不到保證,并由此加深了管理者和所有者的矛盾,損害股東利益,企業最終缺乏發展的內在動力。我國企業經營者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一直是廣為關注的熱點話題。通過以汽車行業的龍頭企業——上汽集團為例展開探索,淺層次分析我國上市企業的股權激勵制度,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 金融市場;上市企業;員工持股;股權激勵;模式
[中圖分類號] F279.2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8)07-0170-03
一、股權激勵概述
(一)股權激勵基本理論
股權激勵,也叫期權激勵,是以公司股權的形式給予公司員工特別是經營者一定的股東權益,讓他們具有主人翁意識,與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共同承擔一定的經營風險,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服務的一種激勵方法。經過多年發展,現階段,股權激勵有很多模式,主要有: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權、虛擬股票等。
(二)我國股權激勵發展狀況
股權激勵制度起源于上個世紀50年代的美國,在西方發達國家和上市企業中廣泛應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國內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股權激勵制度也開始引入國內,以股權分置改革為界,2006年之前,進展相對緩慢,隨著股權分置改革逐步到位,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委和財政部出臺的一系列有關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試行辦法,為股權激勵的快速推行奠定了基礎。
2010年開始,我國上市公司開始考慮股權激勵,并且大都考慮股票期權激勵模式,這種模式成本較低,并且上市公司都會選擇在股市周期低點、公司股價低估時推出股權激勵方案。中小板企業在股權激勵中占主導地位。2014年之后,股權激勵模式在傳統的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模式之上,又增加了員工持股為主要方式,且員工持股呈現集中增加趨勢。目前,滬深兩市已有400多家上市公司公告了員工持股計劃,民營企業占多數,由于鎖定期長、授予折扣小,受市場擾動大,是否能熨平股價波動、實現激勵效果有待進一步觀察。
二、上汽集團股權激勵分析
(一)股權激勵具體形式的選擇
上汽集團在完成整體上市之后,2011年3月底,首次推出中長期激勵計劃,該計劃為現金激勵,并不是傳統形式中的股權形式,根據上汽重大事項公告中顯示,該激勵計劃經股東大會投票通過后在2012-2015年生效,無需國務院國資委及證監會的審批。
在眾多股權激勵模型中,大多數企業選擇股票期權模型,但上汽集團卻選擇激勵基金的原因如下:一是政策原因。一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緊抓國有企業的股權激勵,對于股權激勵有一系列的指標要求,上汽集團經過自我衡量,難以到達。因為條件嚴格,2007年后的一段時間,國有企業中以股權激勵為主要內容的中長期激勵處于半停滯階段;二是上汽集團對自身的判斷。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市場動蕩,國內的經濟形勢難以把握,隨著限車令的推行,上汽集團開始考慮產業的發展前景,行業已不是高增長的時代,上汽也進入了成熟期。這樣一來,自身經濟的限制怕是很難達到政策的要求;三是股權激勵的本身的不足讓上汽覺得這種激勵方式力度不太大,股權激勵的一次行權要全部兌現,估計要持續十年的時間,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在每年行權的窗口期,只允許兌現存量的25%,這樣一來,股權激勵的效果不是很好。
公司董事會根據2012-2015各年度企業凈利潤的完成情況,依照年度激勵人員的年薪總額,在年度激勵基金可提取數的額度內,分別確定年度激勵基金。根據激勵對象績效評價結果分配后,年度激勵基金在該年度之后三年內分三次發放。
根據上汽集團的公告顯示,此次員工持股認購的股票價格是以每股15.56的發行價格為基礎價格,員工購買股票卻不參與競標,是由市場中的機構投資者在基礎價上競標產生,但員工要接受競標產生的價格。與上港集團等一些國企的持股方案不同,上汽集團員工持股方案采用委托資管機構方式,通過長江養老保險有限公司,將員工激勵計劃以設立專項養老產品的方式認購。相比較于員工直接持股,委托資管機構的方式有便于統一操作,提高決策效率和規范性。
(二)上汽在業績指標考核方面的需求和特點
激勵計劃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錢從何來。很多社會人士都很疑惑上汽的激勵方式、激勵方案和錢的問題。而上汽緊抓一些業務評價指標,將現金激勵都計劃在企業超額的凈利潤中,更為苛刻的是上汽此次激勵計劃的啟動條件,只有當本年度的凈利潤大于以前三個年度公司凈利潤(以2009年、2010年、2011年為基準)的算術平均值時,激勵計劃才能啟動。這不得不叫人稱贊上汽的計劃精密、穩妥。
根據激勵方案,啟動計劃之后,只有凈利潤增量部分的10%能夠作為年度激勵基金可提取數,顯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換成大家容易理解的例子來看,若公司前三年的凈利潤的算數平均數為10億元,今年的凈利潤為11億元,那么超額可提取部分為1億元,其中的10%即最終只有0.1億元可歸入激勵基金。顯然上汽的做法很是穩妥,在保證企業經營銷售利潤的前提下,再考慮現金激勵的分配。這樣對市場也不會造成多大的影響,企業本身的現金流不會出太大的問題。
(1)年度激勵基金可提取數=超額凈利潤×10%×綜合系數
(2)綜合系數=40%×a+40%×b+20%×c(綜合系數≤1)
a:國內市場占有率完成系數
b:凈資產收益率完成系數
c:營業收入增長率完成系數
其中:國內市場占有率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市場占有率數據;
凈資產收益率指凈利潤與加權平均凈資產的百分比;
營業收入增長率指公司經審計的年度報告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
(3)年度激勵基金分配數=年度激勵對象年薪總額×激勵系數
(4)激勵基金實際提取比例=年度激勵基金分配數÷超額凈利潤
由上述公式可知,上汽選用了三項業務評價指標:國內市場占有率、凈資產收益率、營業收入增長率。在綜合系數中,上汽對這三者提出目標區間,并按實際情況分別打分,接著按照前兩者各占40%,后者占20%的比例確定綜合系數。以國內市場占有率為例,上汽的提出20%的目標區間,若當年的市場占有率為17%,則打分0.85。若市場占有率小于17%,則打分為0。該分值0.85乘上40%的比重,即為國內市場占有率部分的綜合系數。對于凈資產收益率、營業收入增長率,上汽分別提出20%、7%的目標區間和17%和5%的底線設置,三者相加,即可得到綜合系數。舉個例子,若年度激勵基金可提取數為0.1億元,綜合系數為0.9,則企業最終用900萬元作為年度激勵基金。
而年度激勵基金可提取數則是按照企業企業超額凈利潤中10%的部分,依據激勵對象的年度薪酬總額和企業經營狀況共同確定。
我們反觀上汽所選取的三大指標和打分比例,這其中有很大的可研究性。國內市場占有率和凈資產收益率都占到四成。國內市場占有率是一個衡量企業對市場控制力的指標,上汽集團是我國汽車制造行業的龍頭企業,截止2016年底,國內市場占有率為25%。基于這么一個優良的指標,上汽更加重視它是有一定原因的,汽車行業是一個耐用品生產行業,行業鏈并非簡單的只是銷售汽車,后續的汽車維修、保養、更新以及零件配置都是必需服務,市場占有率的擴大,也就意味著汽車的業務范圍會隨之擴大,從產業實際出發考慮,傳統產業在設置股權激勵考核指標時,一味追求產業增速,是不夠合理的。
凈資產收益率是股權激勵時企業都會選取的一個指標,用以反映企業運用自有資金的效率,指標值越高,表明企業投資帶來的效益越高。上港集團在類似的股權激勵中選取該指標,這也說明該指標的重要性。
營業收入增長率相比前兩項指標占比較小,這也是一種務實邏輯,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以及國家政策性的導向,汽車行業已不是一個爆發式增長的行業,上汽作為龍頭企業,規模也已經到了飽和狀態,若繼續強調市場規模的問題,這顯然不切合實際。未來的汽車行業將集中在互聯網造車、新能源汽車領域,這些高端車型成本的上升以及汽車的飽和,使得在國內的推廣以及換代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將會限制營業收入的增速,所以考量汽車行業的發展,營業收入必將不是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三)股權激勵的主要內容
1.激勵基金分配方式
激勵基金的分配方式是延期支付,分三年發放。
其中,T日指激勵基金年度實施方案獲得董事會批準之日。
2.激勵基金的解鎖條件
禁售期(鎖定期)是指當給公司員工發放限制性股票后,在一定時期內不得將股票再轉讓或在二級市場流通,防止大股東初期套現,影響公司的經營狀況,造成股市的大幅度波動。根據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限制性股票自授予日起,禁售期不得少于1年。禁售期滿,根據股權激勵計劃和業績目標完成情況確定激勵對象可解鎖(轉讓、出售)的股票數量。解鎖期不得低于3年。
根據2012-2016年上汽集團財務報表數據顯示,這五年的凈利潤分別為335.28億元、355.84億元、382.51億元、400.74億元、439.62億元,按照股權激勵設定的業務指標要求,年度凈利潤不低于前三年度的凈利潤算數平均值。如表三所示,分別計算出2012-2016年解鎖條件,相比可知,這五年凈利潤均達到解鎖條件。
3.2017年上汽集團定增股權激勵
根據上汽2017年1月份的公告顯示,上汽集團在2017年非公開募集資金150億元,發行股票數量為6.58億股,每股發行價格為22.80元。大股東和核心員工持股計劃認購1.8億股。發展到現如今的汽車行業,互聯網造車和新能源汽車已成為發展前景,上汽作為龍頭企業,陸續與奧迪、阿里巴巴開展互聯網造車合作,那么上汽的科技人才必將是行業炙手可熱的,此時推出定增員工持股計劃必要且及時。激勵員工合計2321名,公司核心員工在此次公開募集中合計出資約11億元。上汽轉型新能源汽車,互聯網汽車在上汽將來的自主品牌中占重要位置,此次定增為創新業務輸血,是否留的住互聯網造車的技術人才,股權激勵顯得尤為重要。
三、上汽集團股權激勵評價與建議
(一)上汽集團股權激勵評價
在對上汽集團股權激勵的探究中,我們可以看到,在現有中國資本市場條件下,上汽的激勵基金很明顯是優于股票期權的一種股權激勵模式。實施本員工持股計劃就是為了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員工、管理層和股東之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讓大家都有主人翁意識,促進了公司可持續發展,展現了公司轉型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年度激勵基金根據業績考核評價的結果發放,在該年度之后的三個年度內分三次發放,在2017年股權激勵定增以后,激勵對象覆蓋公司內各個階層做出貢獻的核心員工,范圍廣、鎖定期長,有效激勵員工,使得公司轉型成功的可能性大幅度增加。
這幾年上汽集團不斷有高管跳槽進入互聯網造車企業,而互聯網汽車已經成為上汽集團自主品牌主力,人才的部分流失以及鞏固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17年推出的定增員工持股的股權激勵政策,無疑是上汽做出的一項戰略性政策,陳虹表示上汽將在2018年推出更多的互聯網車型,互聯網汽車的銷量將要占到乘用車銷量的一半。此次公開募集的資金上汽將全部投入到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中。
(二)上汽集團股權激勵對策建議
1.加快在智能互聯市場的發展,加大在智能化、新能源、互聯網系統方面的投資力度。
2.堅持自主研發品牌的部分,擴大海外市場,開拓汽車的定制化、個性化部分,達到更好的用戶體驗。
3.加快資本市場的建設。一個成熟理性的資本市場,需要政府強化監管和控制,同時提高上市公司的準入門檻;建立健全證券市場的規范化操作,防止過度投機、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加快證券市場的法制化進程。
4.加強職業經理人市場建設。人才市場是一個企業發展和進步的基石,科學合理、公開有序的職業經理人市場是實行股權激勵的需要。
5.完善公司治理機構。股權激勵和制約機制因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變得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形成一個統一整體。
6.建立有效的業績評價體系。評價企業業績有很多的參考指標,不同的行業背景和市場環境將決定如何選擇合理有效的評價指標,這對于股權激勵是很關鍵的因素。
四、結論
股權激勵是現代企業在人才籠絡方面的一個重大舉措,如何權衡其利弊關系,在股權激勵設計當中應當重點考慮。首先外部應建立健全法規體系,其次內部要采用嚴格的信息監管系統,實施監督,爭取激發激勵動力,防止內幕交易和利益輸送,吸引人才。要切實致力于成長型的上市公司,激發其潛能將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顯著的影響。利用政策,抵抗市場波動,合理的風險杠桿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實現有效激勵,才能達到社會、股東和員工的共贏。
[參考文獻]
[1]張新民,錢愛民.財務報表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張志勇.上汽集團員工持股計劃:建立利益共同體報告[EB/OL].2015-11-07.
[3]鄒艷.光明乳業管理層激勵探索[D].貴州:貴州財經學院,2015.
[4]崔學剛,周穎.內部人控制與股權激勵行為——基于光明乳業股權激勵案例的分析[J].財會學習,2012:67-70.
[5]朱一溟.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6.
[6]洪玄.八大典型股權激勵模式[N].證券日報,2007-04-25(1).
[7]張春玲.構建國企股權激勵機制[J].財會信報,2005(1).
[8]張志勇.上汽集團員工持股計劃:建立利益共同體報告[EB/OL].2015-11-07.
[9]上汽集團(600104)主要財務指標[EB/OL].2016-12-31.
[責任編輯: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