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音吉爾格力
摘要: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具活力的基層文化形式。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我國群眾文化事業也日漸繁榮。但是,整體來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文章結合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意義和現狀,指出了群眾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群眾文化;建設;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4-0223-01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他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水平也一再提高。長期以來,基層群眾文化在精神文化環境建設、社會穩定和民眾精神生活調劑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黨的十九大再次指出了精神文明和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要求加大文化投入,全面開展文化建設。在這樣的背景下,根據群眾文化建設發展現狀,采取有效措施推動群眾文化建設不斷向前發展,成為文化部門當前工作的重點。
一、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的現狀
1.文化消費不斷增長,核心文化建設相對滯后。改革開放依賴,民眾的物質水平不斷提高,如今,全國民眾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人們的娛樂活動和精神需求也日漸多樣化。在傳統的群眾文化無法滿足基層民眾需求的情況下,一些新的、分散靈活的群眾文化方式開始受到大眾青睞,如KTV、真人秀、微閱讀等覆蓋的群體不斷擴大,民眾的文化消費不斷增長。與群眾文化需求不斷提高不匹配的是,受傳統的文化體制影響,群眾文化在國家核心文化中所占數量和比例較小,優質群眾文化數量不足。
2.群眾文化服務形式僵化。群眾文化具有自發性、娛樂性等特點,雖說群眾文化是群眾自發形成的,但是群眾文化發展離不開基層文化部門和群眾的共同努力,基層群眾部門的服務模式和能力事關群眾文化發展前景和方向。結合實際來看,一些地方文化部門的群眾文化服務方式非常落后,群眾文化服務有的尚停留在政府文件層面,群眾文化設施和場所建設也相對落后,群眾文化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二、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策略
1.創設良好的文化環境。群眾文化建設要面向社會,面向全體群眾。創設良好的群眾文化環境,是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需要。在群眾文化環境建設中,政府起著主導作用,政府要做的有:完善群眾文化保障制度、激勵機制,加大群眾文化建設投入,加強群眾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擴建群眾文化廣場、文化站點,購置群眾文化設施,解決地區群眾文化資源分布不均、民眾精神生活貧瘠等問題,為群眾文化開展提供基礎保障。然后,加強群眾文化服務隊伍建設,由群眾文化建設人員負責群眾文化組織、開展和協調工作,保證群眾文化活動正常開展。再次,緊貼民眾生活,從民眾生活中發掘資源,以群眾為主體進行文化創作,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在此基礎上,加強群眾文化宣傳,鼓勵群眾積極參與到群眾文化建設中去,推動群眾文化建設。
2.創新群眾文化內容和形式。在新形勢下,傳統的群眾文化活動已經無法滿足群眾需求。自由創新群眾文化載體、內容和形式,建設先進的群眾文化,才能改變群眾文化建設的氣象,推動群眾文化發展。因此,立足于基層網絡建設,基層文化部門要借助網站、QQ、微信、微博等構建群眾文化活動平臺,對地方群眾文化社團進行線上管理,借助群眾文化平臺推廣優質的群眾文化,培養群眾文化人才,增加群眾文化的現代氣息。在群眾文化建設中,地方文化部門一方面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借助民俗類文化形式展示傳統文化的魅力,一方面要建立群眾需求反饋機制,根據群眾需求注入、引進文化創意,創新文化服務方式,通過“文化菜單”、“文化點餐”等服務形式將文化大餐送到群眾受眾,使群眾文化火起來,以實現文化服務與群眾文化需求的良好對接,更好地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
3.加強群眾文化隊伍建設。人才是生產力發展的根本,群眾文化發展同樣需要以人才開發和培養為根本。我國部分地方的群眾文化發展緩慢,與地方文化單位建設水平較低、文化隊伍的綜合素質不高有著密切關聯。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有關部門要重視和加強群眾文化隊伍建設。確切來說,有關部門要以基層文化單位為核心,培養一支專業的文化人才隊伍,針對文化人才隊伍開展網絡素養和文化服務技能培訓,本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針,要求基層文化工作人員熟悉群眾文化,為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提供有效服務。然后,加強群眾文化隊伍建設,從業余群眾文化隊伍中選拔文藝骨干,以公共文化機構為依托,開展集中培訓和基層輔導,培養文化管理員、群眾文化帶頭人、農村文化中心戶,發展壯大基層文化隊伍,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結語
群眾文化可以有效的滿足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群眾文化建設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這也要求基層文化部門樹立全新的文化理念,加大文化人才培養,構建群眾文化活動平臺,創新群眾文化活動內容,以有效推動群眾文化發展,為和諧社會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