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付東 李文君
【內容摘要】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方法之一,如何通過預習來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又是一個關鍵所在,解決這個關鍵問題,可以從預習的內容、預習的方法以及預習效果的評價入手,提升預習對學生的作用。
【關鍵詞】預習 學案 策略
新的課程標準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方法之一,也是拓展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的重要一環。它可以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也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產生學習的興趣。通過預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知識的識記理解,發現知識上的薄弱環節,抓緊時間及時彌補,掃清學習新知的攔路虎,摸清教材中的主要內容和疑難問題,有利于上課時跟著老師的思路,學起來積極,聽課時輕松,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理解和思考重點問題上,變被動聽課為主動聽課,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改變了以往教師單方面探究、處理信息、學生被動接受信息的局面,從而突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在預習時,對舊知識溫習的同時,又對新知識已經做了獨立思考,能使知識上掛下連,在聽課時可以進一步加深理解,比單純依靠聽課獲得知識記憶效果更好。更重要的是,課前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的課堂效率和質量。因此,抓好課前預習是提升自主合作學習模式質量的前提和保障。
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談一下如何保證預習的效果。
一、精心設計預習學案是保證預習效果和課堂效率的前提
首先,在學案設計的內容方面,根據不同的課型應該有不同的設計原則。如果是定理、性質的探究課,那么把探究的過程以題目和問題的形式設計出來,作為課前獨立學習內容。用這些具體的題目和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歸納結論,做到讓學生結合問題理解、歸納知識。然后在課堂上,老師通過自學展示環節,引導學生總結理解定理,之后進行定理的應用和拓展。如果是概念課,可以先設計引出概念或實際生活中的現象,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發現共性,然后讓學生自學課本概念,之后,老師必須設計幫助學生理解的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回答你設計的問題,達到對概念的進一步的加深理解,同時,老師通過這些問題的完成情況,能夠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如果是練習或復習課,課前獨立學習內容就是具體的典型題目,但要注意兩點,一是這些題目必須是老師通過做大量的題目后精心挑選出來的、非常有價值的題目。所謂的有價值,就是通過做這些題目,能復習知識或總結解題方法的目的,所以在每個題目后面都應該設計題后反思或方法總結,而反思的內容應該是老師在課前就預設好的,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總結知識和方法,而避免學生說什么,就是什么,起不到做題目應有的效果。復習課中的預習設計應該注意的第二個問題是控制學生課前完成的題目的時間,避免學生因能力與老師的要求相差太遠,而直接不干的現象。其次,數學學案設計掌握的原則,是通過學案,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在學案中應該有具體的問題引導。他就相當于把一個聲音的課堂變成文字的課堂,讓學生根據自己不同的能力和速度,完成最基本的課堂學習。另外,在數學課前預習的設計方面,除了避免搬家現象外,還要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一定讓學生牢記,學案上沒有讓你自學課本哪一頁內容,就必須通過獨立思考完成題目,實在沒有思路的,你再學習課本,但看書的過程中,不能在學案上寫,自學完后,再完全獨立的解答學案中的問題,以此檢驗對方法的掌握。
二、對預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是保證課堂效率的關鍵
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對學、群學和預習展示,從而做到能自己學會的放在課前,通過合作能學會的放在課上,打造有效課堂。了解預習情況的方法:如果有時間的話,全批是效果最好的;瀏覽也是一個方法;另外可以批有代表性的一個或兩個小組,用樣本估計總體;個別談話了解效果也不錯,通過了解學生,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從而提高學生對本科學習的重要性。對于個別學生要個別抓,早晨查看他的作業完成情況,順便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另外,隨時發現他的問題及時進行教育,做到教書育人兩手抓,但前提是讓學生明白這樣做對他的好處。
三、對預習作業的完成情況進行及時恰當的評價,是逐步提高預習效果的手段
首先從哪些方面去評價預習作業,應該讓學生非常清楚。評價的原則,一是小組整體評價,通過整體評價,達到學生的自我管理和互相管理,從而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能動性。二是定性定量相結合。在評價是,不能只有加減分,還應有加分和扣分的原因,特別是加分或分高的原因必須讓全班每個同學都清楚,這就是對學生的一種正面導向,通過這種導向,讓學生知道應該怎么做,而不是不能怎么做。當然,要想保證評價的效果,通過評價來引導、激勵學生,班級管理又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讓小組在乎這些東西,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才保證教育教學的效果。
總之,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小細節上,都有非常值得我們琢磨的東西。我們一定是在琢磨做事中把問題解決,同時,也是在思考中產生新的問題,但無論怎樣,只要我們不斷思考解決一個個小問題,我們的教學就一定會有新的進步,而我們的學生也自然就有更大的收獲。
【參考文獻】
[1] 邱學華. 嘗試教學法[M]. 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