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立輝
摘要: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現代人生觀,現代學生觀,以全新面貌去面對全體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發展學生求異思維,引導他們去探索,注意師生間,學生間多項交流,因勢利導,明確人才的多樣性和廣泛性,全方位,多渠道調動中學生學習的積極因素。
關鍵詞:活動發展 思維發展 情感意志 教師素質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提高學生素質,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對教師提出新的挑戰。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現代人生觀,現代學生觀,以全新面貌去面對全體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發展學生求異思維,引導他們去探索,注意師生間,學生間多項交流,因勢利導,明確人才的多樣性和廣泛性,全方位,多渠道調動中學生學習的積極因素。這里我結合初中生心理發展的主要特征,談一談我在教學中經常運用的并取得一定效果的幾點嘗試。
從初中生心理發展來看,主要特點包括,認識活動發展特點,情感意志發展特點和自我意識的發展特點。
首先,從認識活動發展看,初中生觀察的自覺性,目的性,精確性和概括性都有所發展。教師應該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創造條件,并且在初中階段學生的發展只是比較穩定和集中,針對這些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使用視覺材料,使你的課堂生動而精彩。我們知道在一些課堂上單憑教師單調的說,學生屬于被動信息接收狀況,難免要走神,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其聽課興趣,刺激學生,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視覺材料在課堂中的恰當組合,教學效果會出乎你的想象,如板書時,用彩色不同的粉筆,進行圈點,構圖;用彩色不同的圖片演示幾何圖形及其圖形變換,來縮時空,給學生觀察和想象提供捷徑。更可值得高興的是,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為我們提供了現代化的工具。數學課堂上,動態教學軟件的應用,其效果更為突出,同行們莫靜觀其動,不妨一試!據統計表名,對聽者而言,如果結合使用視覺和聽覺的話,其接受信息在3小時后能保持85%,3天后仍能保持65%,可見視覺材料在課堂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
從思維和想象的發展看,少年期的抽象邏輯思維開始占絕對優勢,已經能不斷的離開具體事務,根據抽象命題進行邏輯推理,但在很大程度上還屬于“經驗型”,即思維活動在許多情況下還需要具體的感性經驗支持。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有了顯著發展,但又有較多的問題片面和鉆牛角尖,針對這一特征,這需要教師因勢利導,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掌握大量的科學概念,因果關系,從而引導他們進行邏輯判斷,推理和證明,使其抽象記憶力日益發展,要做到這些教師不妨扮演雙重角色,一方面扮演“教”的角色,成為學生崇拜的向導;另一方面扮演“學”的角色,教師以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現狀和生活實際為前提,將要學習的內容,在課堂上和學生一道去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從而引起學生共鳴,“稚化”藝術。“稚化”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有意無意地會到與學生相似的思維狀態,把熟悉的當成陌生的。把再次授課當成首次接觸,設身處地的揣摩切合學生心態的一種教學藝術。此外作為教師,還要注意把所授知識系統而全面的發展。形成網絡,使學生在思維過程中左右逢源,由此建立最佳的知識結構,增加所學知識的內在聯系,把知識結構和思維統一起來,并滲透教學思想和數學方法。舉個簡例:初中數學中,實數,代數式和代數方程三個板塊,從這三個板塊的分類中,讓學生進行比較,不難看出這里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利用類比的方法進行理解和記憶,自然豐富了記憶的數量,也提高了記憶的質量。在代數方程這一板塊中,還能滲透“轉化”這一數學思想的滲入,在深一步還可以讓學生挖掘兩者解題過程中的共性和區別。其實數學中新知識一般都是轉化為已由知識解決,數軸與函數的學習是“數形結合”思想的體現,所以在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推動學生思維品質的全面提高。
其次,以情感意志來看,少年期的情感具有沖動性,不善于自制,容易受外界刺激影響,情感易沖動,不善調節感情。教師若引導得法,那么學習上會事半功倍。針對這一特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生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結合起來,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和情境,課堂教學是在師生人際互助過程中進行的,健康和諧的課堂氣氛對發展學生良好個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和情境,數學教師必須重視數學課上的情感的滲透。首先師要愛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重視,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去學習,把學作為一件樂事,豈不是學習的最佳境界。重所周知,和諧的教學氣氛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長期教學基礎上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無意地創設一些情景,對學生提出一些感興趣的并適當深度和廣度的問題,而后師生共同探討研究,增進師生間的友誼,給學生以成功的體會,用解決問題后的喜悅洋溢二飽嘗成功地滿足。
再次,數學教師的“美”直接關系課堂教學。據了解現在的中學生喜歡能走進他們的心理的教師。從當學生的希冀中走來,的確值得我們認真思考,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對你的熱愛和對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們教師應該關注的是怎樣縮短與學生的心理差距,真正走進他們的心理,做他們知“心”的朋友。
此外,自我暗示法和自我激勵法也是促進學生樂學、善學的兩種主要心理調節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喜歡學數學,原因就是學數學太累,短時間收效和提高慢,針對這一現象,我打出了學數學的口號:“快樂數學,快樂數學,快樂學數學!”把學數學和中國功夫相媲美,告訴學生數學就如同中國功夫,“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它是實力型學科,在一點一滴的努力積累中,你的功力已經在增強,只是沒有覺察到,等到你感知到,你已經達到了一定高度,學數學什么時候自感學習中解決一數學問題,心中有一種按捺不住的沖動,并在解決過程中無論挫折還是成功都同樣快樂,為數學所獨有的魅力折服,這就到了一種境界,我們不妨叫它“樂學”。積極情緒也需要我們有一個健康積極的心態去培養,心態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心態決定命運,良好心態,當然能更好的對學生學好數學乃至各科提供保證。
以上所言,我的認識還很膚淺,愿與同行一道繼續探索,并希望給予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中學生心理學》 作者:馬曉輝.出版社:浙江出版社
[2]《中學教育學》作者:施良方.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