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娟
摘要:欣賞是對事物價值的認識,對人的能力的欣賞,對作品價值的欣賞。教育是培養人才,傳播知識,啟發和啟發他們,使他們理解理性。欣賞教育不是簡單的表揚和鼓勵,是對孩子行為的欣賞,是對孩子行為的強化,是對孩子行為過程的欣賞,是對孩子學習興趣和動機的激發;創造環境,指明兒童的發展方向;增加孩子的心理體驗,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通過欣賞,孩子可以在別人的欣賞中認識自己,增加自己的自信,增強自己的信心,為成功而奮斗。
關鍵詞:賞識教育;小學生;自信;愛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他們或許乖巧懂事,或許頑皮愛鬧,但孩子們的本色大都純真而美好。他們對于這個社會有太多好奇,太多不解。作為小學老師,我們所要傳授給下一代的不僅僅只是書本上的知識和對學問的研究,更是要啟蒙他們對生活的正確態度,對世界積極的看法。通過賞識,用愛來教育,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以正確的世界觀從小確立為誰服務的思想。
一、認識孩子,走近你的每一位學生
伯樂之所以擅長相千里馬,是因為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只有充分認識了一件事物,了解這件事物,你才有可能找到它的價值,繼而欣賞它,愛惜它,甚至是培育它。學生不是顧客,教師也不是商人,不能授完知識就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認識你的每一位學生,不僅僅只是在學生通訊錄中記錄他們的家庭住址、父母電話。而是通過平日里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了解他們的缺點并從中找對方式改正他們錯誤的行為。
要了解你的學生,走近你的學生,首先就要放下課堂上的架子,以親切友好、平易近人的態度多與孩子們接觸,給孩子們留下好的印象。研究表明:平易近人更易取得信賴。因此,保持平易近人的性格能讓孩子在對你尊敬的同時,更加愿意接觸你。走近你的學生,還要走近孩子生活的圈子。都說家庭環境影響孩子的性格,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走近學生生活的圈子,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多與家長交流,有利于老師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和錯誤觀念。走近你的學生,更要注意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小學生不是成年人,看待問題往往是片面的,這時,我們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幫他們分析利與弊,并加以引導。
二、平等交流,做學生的朋友
有的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總是把老師的話當圣旨,對的聽之,錯的亦聽之。過分敬畏老師,會在師生間的談話中起約束的副作用。這樣的情況并不利于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生做朋友,平等地交流,讓學生沒有壓力地傾訴,傾聽孩子們內心的想法。從而更好的進行啟蒙的工作。另外,過分聽從老師,容易約束孩子性格的發展,影響學生獨立思考。這便要求我們以平等的地位與學生進行交流,做學生的朋友。
與學生做朋友,首先要尊重學生,把自己當成孩子的同齡人,少些斥責多些耐心地詢問、傾聽,切莫以長輩的姿態進行對話。另外,可以多開展一些增進師生關系的活動,教低年級的老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做游戲,高年級的老師則可以在課余時間里多呆在教室,給同學們講講自己的趣事。同時,日記也是一個了解學生很好的途徑。對于學生的煩惱,不要立刻否決,應當酌情予以重視,好好了解情況,循序漸進地進行教育。
三、平等對待,尋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優秀的孩子也有缺點。同理,調皮的學生也有優點。最優秀的學生最讓老師喜歡,最調皮的學生則讓老師印象最為深刻,普通的學生卻相對難以得到老師的關注。平等對待并不是同等對待,用相同的方法教育所有的學生,而是根據他們自身的特點,因材施教,做到讓每個學生都覺得自己是受關注的,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
尋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首先需要老師有足夠的耐心。耐心地接觸班上每一位孩子,耐心地與學生們交朋友,耐心地去發現每位同學的優點和缺點,對每一個孩子都能做到心中有數。還要讓孩子自己發現自己的發光之處,讓他們認識到我不比別人差,肯定自己;讓孩子發現別人的優點,并向之學習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通過他人的認可來肯定自己。
四、賞識教育,“賞識”為主,“懲戒”為輔
心理學里有一個皮革馬利翁效應,也叫期待效應。在人際交往中,一方充沛的感情和較高的期望可以引起另一方微妙而深刻的變化。賞識教育和期待效應有異曲同工之妙。用欣賞的態度對待你所有的學生,多給他們一些積極的鼓舞,一些期待,相信他們。有了老師的鼓勵和信任,他們將會不斷地努力,表現得更出色。
然而,老師和家長的過分贊揚會使孩子們自滿自滿,自高自大。如果學生想得到更好的教育,懲罰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懲罰不是羞辱,而是尊重學生的錯誤。在適當的升值過程中,學生被嚴格要求讓孩子意識到如果他們犯了錯誤,他們會受到懲罰。約束懲罰學生的不良行為,懲罰孩子的思想,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童心、人生觀、價值觀,避免他們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誤入歧途。溫順的綿羊不適合這個年齡。我們不能永遠把孩子們留在象牙塔里。只有在他們年輕的時候,他們才能培養堅強的意志、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非凡的忍耐力,只有在孩子們長大后,他們才能在這個復雜的社會中站穩腳跟。
賞識與懲戒相輔相成,缺少任何一個都會進入教育的“雷區”。只有二者并行,我們的教育才能走得更穩健。
參考文獻:
[1]鐘琴.每個孩子都是天使[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11,(01).
[2]胡局香.七個視角發現孩子閃光點[J].班主任,2010,(08).
[3]雒宏軍.教育懲罰,欲做還羞[J].江蘇教育,2007,(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