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杰
摘要:筆者先分析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的內涵,然后對我國職業教育培養模式的創新發展和職業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進行進一步分析,最后探討如何進行我國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創新
1現代職業教育的內涵
現代職業教育內涵包括這幾方面:人才培養定位;國家制度層面;培養模式創新;.教育資源配置;運行機制重塑;評價體系構建。
2我國職業教育培養模式的創新發展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就是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它的基本內涵?,F代職業教育體系最核心的性質和最重要的靈魂,也是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根本路徑就是產教融合。產教融合包括這幾種形式:
2.1訂單培養式
教育機構和用人單位在人才培養的目標、規格、數量、質量和期限上是用契約形式約定,并由人才供求雙方合作開展培養活動的一種辦學模式就是訂單培養模式。
2.2工學交替培養式
(1)學生在企業頂崗勞動,利用工余時間完成學業就是半工半讀制。(2)將相同專業相同年級的學生分為兩部分,按學期或學季輪換,一些在學校上課,另外一些去企業實訓,這就是工讀輪換制[1]。
2.3“企中校、校中企”培養式
“引企入?!薄ⅰ耙H肫蟆钡刃F蠛献髂J椒e極推行,企業共同培養技能人才,創新教學環境,構建生產性實踐教學環境,深入開展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與崗位教學,使教學的實踐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改革學生多元化評價模式,注重過程考核,建立以貢獻為導向的學校評價模式與以能力為核心的學生評價模式。
除了上述提到的三種形式之外,還包括這幾種主要形式:冠名培養;;職教集團化培養式;“雙證制”培養式;現代學徒制”培養式。
3我國職業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
(一)構建體現崗位核心能力的專業課程體系
(1)職業教育課程體系設置的能力本位性
中職教育需要樹立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理念,重心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知識和能力并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并進,建立的專業課程體系是要體現核心能力。這種體系中,設置課程按“崗位—能力—課程”的關系,將技術理論緊密結合職業崗位能力。
(2)職業教育課程體系設置要體現實踐性教學要求
體現崗位核心能力的專業課程體系的實施必須加強實踐性教學,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以培養中等職業學校不可替代的技術技能人才。
(3)職業教育課程體系設置應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每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要有安排一個綜合性的實訓項目,這個項目最好是把企業的真實項目經過教學化改造而來,把這門專業課程的技能點和串聯起知識點,教學采用任務驅動的形式,使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對畢業設計教學環節也要加強,結合合作企業的真實研發項目做課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
(4)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公共基礎課的地位
全面培養需要按照品德、智能、身體,社群,技能,情緒,美育等等,注重培養文化素養、職業精神、技術技能,要培養出現代服務業復合型管理人才,為人的全面發展夯實基礎,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緊密對接用人單位的需求[2]。
(二)構建科學合理的教材體系
(1)建立教材質量抽查制度
教學計劃需要進行規劃,國家規劃教材優先選用,隨意開設課程,使用低水平自編教材等現象要制止,另外,對于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情況,也要適應,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不斷進行完善,對于文化基礎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也要加強。
(2)要符合職業教育規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規律規劃教材
材編寫隊伍、審定隊伍和出版隊伍需要適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編寫的出版教材需要反映產業技術升級、符合職業教育規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規律。不斷創新職業教育教材建設機制,不斷提升教材質量、專業門類更加豐富、大幅增加教材數量。逐步建立符合我國國情、具有時代特征的現代職業教育教材體系。
此外,需要對教材準入機制完善,對教材選用秩序進行規范,也要對教材管理責任制度進行強化。
4我國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
4.1強化“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
學??梢园才沤處煹狡髽I參加對口專業的社會實踐或技術服務活動,鼓勵教師取得相關等級資格證書或跨專業評定第二專業技術職稱;另外,從企業中聘任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與技能型人才擔任專兼職教師,開展爭創師德標兵、最佳輔導員、青年教學能手活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將培養、引進與外聘結合起來,努力打造了一支專兼結合、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學團隊,為提升教育質量打下堅實基礎[3]。
4.2打造高素質名師團隊
技術型人才培養必然對中等職業的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學校教師還要有與企業合作開展應用研究能力,所以師資隊伍必然會從提高學歷、調整結構等表層,轉向更為深層的類型特色和層次特征建設問題上來,要求教師要從課堂走向生產、從學校走向社會,參與企業技術創新、生產技術革新、成果咨詢和管理等一系列活動,加強鍛煉教師實際工作能力,使教師技術應用能力提高,只有這樣對于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專業應用能力教師才有能力培養,才能夠為企業開展技術服務,才能真正起著校企合作的橋梁作用,以滿足區域企業對技術型人才和技術開發的需求。
4.3加大師資培訓與提升力度
教師校企流動的良性機制要建立和健全,專業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相關管理辦法需要制定,制度建設需要強化,引導教師深入社會實踐第一線鍛煉提高專業技能,特別是年輕專業教師入職前,通過職教集團、校外實訓基地等渠道深入企業社會一線頂崗實踐,對企業崗位的職業標準與文化理念有系統了解。
建設兼職專家隊伍,從行業一線引進具有豐富實際工作經驗的管理人員,從事教學兼職工作。對于國際職業教育成功經驗要學習和借鑒,派遣教師赴海外學習進修,使教師國際化視野增強[4]。
結語
新常態呼喚職業教育大發展,我國職業教育教學需要進行改革創新,需要從職業教育培養模式,職業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這幾個方面進行入手,從而培養更多優秀的現代化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都麗莎,張龍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多角度分析[J].職教通訊.2015(09)
[2]王喜梅.關于中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問題與思考[J].職業技術.2006(18)
[3]楊榮祥.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與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2(19)
[4]胡憂.淺析職業教育課程的主要特征[J].今日科苑.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