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燕
摘要:語文是打開學生智慧大門的鑰匙,是小學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提升已成為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重大課題,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要給學生傳遞語文知識,而且還要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滲透。小學語文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在科學聚焦學生課堂實踐的基礎上,有效提升班級不同層次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多個方面來促進學生積極健康的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課堂實踐
引言:
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的重點部分,對其他學科有著較大的影響,核心素養對于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對于每個學生來說都十分重要,這一概念引入學校,通過語文課程來呈現,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顯得至關重要。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含義
核心素養不是全面素養核心素養并不等同于全面素養,重點在于“核心”二字。全面素養中不僅包括核心素養,還包括非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并不是全部包括的,不是大雜燴,是所有素養中的關鍵部分。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三維目標等中的關鍵素養,是中間最優最先的素質。針對語文核心素養,應當將前面核心素養的定義與語文這門基礎課程相結合,提出語文核心素養的概念。因此,語文核心素養也并不是一種單一的能力,而是多種能力的有機結合,它不僅僅擁有基本核心素養的內涵,也融入了語文學科的特色。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包含了一個小學生對語文課程的整體把握,對語文基本知識的充分了解。這不僅僅體現在聽、說、讀、寫這四項基本能力上,還要受到一定的文化熏陶,足夠的學習熱情,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提升小學生個人的文化情趣和文化修養。
二、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意義
(一)順應社會發展、時代發展的需要
核心素養需要反映個體和社會的需求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個體的需要,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個體在成長的不同時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需求。個體的個性發展在這個以人為中心的時代尤為重要,核心素養就要反映個體的需求,但個體又是生活在社會大環境中的,因而核心素養也要體現社會發展需要。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新課標中對小學語文教育的要求之一,是順應社會、順應時代的一種基本能力。國家正在逐漸的將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全面的高素質人才,使學生受到更好更全面的教育。
(二)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小學語文中,語言教學占較大比重,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無疑要結合日常語文學習和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全面、健康積極地發展。從語文的語言構造運用,讓學生的語言構建表達能力得到提升;鑒賞審美與創造,對于事物有自己獨到的觀點與看法;思維活躍與提升,形成一套自己的學習語文的模式;文化理解與傳遞做起,傳承和發揚優秀的文化,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思維、動手能力,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健全人格。
三、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課堂實踐
(一)培養語文興趣,積累語言知識
學好語文學科,進行語言實踐的首要前提,而這需要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認識、記憶漢字過程中,教師要樹立生本教育理念,結合班級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等,巧妙利用聯想法、故事記憶法、看圖識字法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并記憶生字,在語言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識字能力,日漸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例如學習新課時,根據教學目標需要將課本中的生詞記住,然后用所學的生詞進行組詞造句,然后還要理解文章中的一些詞組,成語的意義所在,并能很好的感受其寫作手法。所以,通過這一步一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以及這些知識的掌握,在這個學習與記憶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很好的學習了字詞知識,還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方面的教育。
(二)轉變思維方式,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以學生為中心,注重閱讀理解傳統的語文教學大都是填鴨式教學,往往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是真正地為了能夠學到知識。然而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可以借鑒國外的雙向教學模式,即老師給學生講課,學生也向老師進行反饋。這體現在課堂上的互動,老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調研,討論,并總結一份報告給大家展示。這個過程可以鍛煉到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包括收集資料、人際交流、語言表達以及團隊合作,這都直接或間接地提升了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學應當使用多種多樣的課程形式,比如以文代文等閱讀教學課型,以及作文課等生本教育課程形式。在理解課型后,可以在指導學生進行精讀課文的同時略讀一篇課文,略讀的課文重點在于指導學生將兩篇文章能夠結合起來,將其進行知識上的聯系。
(三)借助教材,培養創造能力
充分利用教材,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在小學的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的文章可以很好的展現語文核心素養的價值,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在對文章的欣賞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語文學科包含的內容極其豐富,對于好奇心極強,想象力豐富的小學生來說,必定會產生多種多樣的想法和看法,教師加以誘導,無疑會給學生的創造能力提升帶來積極有效的影響。例如:在學習《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語文教師在進行有關這首詩的鑒賞時,通過用一些生動形象的詞匯,塑造可以引人入勝的情景,讓學生猶如身處當時的情境中,加上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更好的去理解作者的那份濃濃的思鄉之情,通過對情境畫面的塑造,對事物展開的聯想與思考,能很好的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
(四)傳承中華文化內涵,滲透語文核心素養
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去學習與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愛家愛國也是核心素養的一部分,例如:在學習《史記》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自己去學習探索文章內容,感受作者身陷囹圄,發憤著書,頑強不屈的精神。教師還要在課程教學中多讓學生接觸中國傳統文化,感受其獨特迷人魅力,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增強國家意識,樹立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偉大目標,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更好地將語文核心素養與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合在一起。
結語: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能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成績,鞏固語文基礎知識,還能提升他們對語文的品味,因此核心素養作為教育部明確提出的概念,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積極響應。教師應該更多地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逐漸改變教學理念,優化教學體系,培養出多方面共同發展的新世紀人才。
參考文獻:
[1]朱嫣.探究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新課程導學,2017(21):47.
[2]陳潔.核心素養引領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思考[J].新課程,2017(5):167.
[3]梁雪文.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時代教育,2017(18):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