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維勇
摘要:初中美術是一門培養學生藝術欣賞能力的課程,不論是對學生藝術修養的提升,還是綜合素質的進一步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國初中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背景下,其教師應突破傳統授課理念與模式的種種束縛,擺脫固有教學模式,積極引用導入式等新穎、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方法,以此來構建更生動、高效的美術課堂。
關鍵詞:課堂導入式;初中美術;應用策略
前言:初中生正處于思維拓展、積極接受知識的關鍵階段,對此,在實際授課中,其美術教師應注重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整合現有資源、條件為學生構建更理想的學習環境。導入式教學方法的科學引用,不論是對學生興趣激發,還是課堂教學環節與成果的優化都具有重要意義,進而將抽象、復雜的美術知識更形象、生動的呈現給學生,為學生良好美術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創造良好條件,也為其今后的美術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一、課堂導入式教學應用于初中美術課堂的意義
首先,導入式教學概念。導入式教學主要指的是教師運用一些較為新穎、多樣化的形式來將所學知識引入美術課堂。比如,教師將最近社會上發生的比較典型、學生關注度較高,或者是比較有爭議的事件引入課堂,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獨特想法積極表達出來,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參與積極性的全面調動,也能夠進一步優化授課環節、拓展授課內容。同時,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能夠得到全面激發,為其提供更多獨立、自由思考探究的機會,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影片,或是豐富多彩的圖片,以此來快速集中學生課堂注意力,使其能夠認真對待教師講解的每個知識點[1]。
二是,導入式教學的意義。若美術課堂枯燥無趣,學生也不會積極主動投入其中,也難以將注意力長時間集中與某個知識點的學習。而導入式教學方式的科學引用,除了課堂注意力的快速之外,也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獨立思考探究的機會。長期堅持,除了教師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其美術思維也能夠得到進一步拓展,幫助學生積累更豐富的知識信息,促進學生藝術修養、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為其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課堂導入式教學應用于美術課堂的策略探究
一是,結合實際生活恰當導入。為了更自然的完成課堂導入,快速集中學生課堂注意力,取得理想應用效果,教師可以集合實際授課內容,將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物品引用到美術課堂上,如,杯子、蘋果等等。基于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認識與生活經驗來將其物品模樣畫出來,并恰當融入自己的想象力與創新力,這樣不僅有助于授課環節的優化與教學內容的拓展,也能夠為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創造良好條件,幫助其更輕松、高效的掌握所學知識。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實際需求,靈活引用一些沒有團的簡單的鼻塞T恤衫,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圖案畫在T恤衫上,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也能夠豐富授課內容,引導學生接觸到更新穎、豐富的美術知識,構建更生動、高效的美術課堂[2]。
二是,用開放式教學方式科學導入。為了取得更理想的美術教學成果,引導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各項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校園里,或者是學校周圍進行自由想象、創作。這樣學生不僅不會產生厭煩、抵觸情緒,其想象、創新力也能夠得到進一步拓展,從不同層面來挖掘學生方面的學習潛能。學生每天的美術學習都是在教室里進行的,看到的只有黑板、椅子和桌子等一些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東西,如,樹、花草,以及路人和車等等,這些都能夠成為學生美術創作的重要素材。另外,室外空氣比較流通,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放松身心,也能夠從不同角度激發學生靈感,進而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美術作品。同時,在這種環境下,學生也能夠慢慢靜下心來進行創作,師生、生生之間也能夠獲得更多互動交流的機會,并將自己的獨特想法融入其中,但是要注意必須要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3]。
三是,基于教學情境創設來靈活導入。在傳統美術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是按部就班的為學生口述教材上的相關知識,或者是隨便為學生布置一些物品的繪畫任務,進而使得很多學生都認為教師不重視美術課,受教師影響,學生也會習慣以應付心理去對待美術課程,對于教師布置的各項學習任務也不會認真對待。同時,教師的教學過程若枯燥無趣,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自信心也會隨之不斷降低。而科學引用導入式教學模式來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則能夠吸引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果。比如,在美術課堂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放映一部與所學知識相關的影片,或者是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展示豐富多樣的圖片,然后將課題自然導入出來。在此背景下,學生可以結合圖片、影片等內容來對影片、圖片與課題存在的聯系做出深入分析,進而實現對所學知識的透徹理解。這樣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再看到一些影片、圖片時,就會自然地對其圖片、影片應用的相關美術知識做出深入思考,然后再運用所學美術知識來進行圖片、影片好壞的評價,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藝術修養的全面提升,同時,其藝術欣賞能力也能夠得到進一步拓展,從而為其今后的美術學習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比如:某教師在講解“青春風采”的相關知識點時,其教師就基于美的認識,以及這一認知對學生產生的吸引力,以此來引導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進而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其教師將本節所學內容合理劃分成了兩課時開展:第一課時,讓學生利用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來展現自己喜歡的服裝樣式;第二課時,讓學生引用彩紙、膠棒來黏貼其服裝。
第一課時,由于學生之前對服裝設計缺乏了解,雖然也在積極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但畫出的服裝造型也較為呆板、樣式較為單一。對此,在實際授課中,其教師就引用導入式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講解教材中列舉的色彩、服裝搭配技巧,通過走秀視頻的播放來全面調動學生學習、參與積極性,引導學生從更新穎的角度來設計服裝。在學生熱情被全面激發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對之前畫的服裝進行再次修改、完善,這種自然過渡,學生不僅能夠實現對所學知識的透徹、準確理解與輕松掌握。另外,基于走秀節目的啟發,學生創造出的服飾款式也更加新穎,以此來促進授課效果與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結語:綜上所述,廣大初中美術教師在設計、組織各項教學活動過程中應正確認識到,加強課堂導入式教學方式的科學引用,不僅能夠為各項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以及學生課堂注意力的集中等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對此,在教學實踐中,其教師應結合授課內容,以及學生不同階段的認知特點與需求,科學引用課堂導入教學方法來構建形象、生動的美術課堂,引導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進一步提升其美術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邱凱. 課堂導入式教學在初中美術課堂的研究[A]. .《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C].:,2017:5.
[2]汪少林.“導入式”教學模式在初中美術課堂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3(10):72.
[3]王遠.導入式教學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