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婉婷
【摘 要】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的重要階段,刑法立法也要轉變觀念,通過運用刑法職能為構建法治社會做出貢獻。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針對我國刑法立法特點以及轉型時期刑法立法的思路與方法進行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轉型時期;刑法立法;思路方法
【Abstract】At present, our society is in an important stage of transformation, criminal law legislation should also change ideas, through the use of criminal law functions to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ety ruled by law.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and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criminal law legislation and the thinking and methods of criminal law legislation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Keywords】transformation period;criminal law legislation;way of thinking
【中圖分類號】TP915 【文獻標識碼】A
最近二十多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也宣告中國社會主義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但是新時期也必然會出現新的變化,這種變化既復雜又多樣,刑法立法也面臨著復雜多變的局面。當前,在社會轉型時期各級法律都需要變革,刑法立法也不例外。目前,立法模式相對集中,需要改變和分散,但也不必要將三項刑法分開。如何構建以刑法為中心、輔以其他法律是轉型時期需要重點思考。
一、轉型期刑法立法特點
(一)處罰范圍變寬
增加與集團犯罪有關的犯罪,擴大處罰范圍。傳統刑法過分強調個人犯罪和個人責任,然而在轉型時期,大多數犯罪都是有組織的、情節較為惡劣,而且有嚴格的分工合作。因此,在定罪量刑上出現了很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有必要增加有關組織犯罪領域,擴大刑罰范圍,加大刑罰力度。近年來,我國家刑法修正案增加了犯罪種類,如有組織的極端主義、恐怖主義、販賣人體器官、走私等等。
另外增加了一些預備性行為,如信用卡詐騙、資助恐怖活動等行為定義為犯罪活動。增加一些之前量刑比較低的行為,如盜竊等。
(二)處罰手段增多
在轉型時期,刑法立法所規定的刑罰不同,有嚴厲的,也有溫和的。對于嚴厲的刑罰政策,將縮小死緩凡人減刑的幅度,在刑法修正案中,原來立功的死緩犯滿兩年后可以減刑至15-20年,現在改為25年。修正案還增加了對減刑制度的限制和擴大執行,限制刑罰減刑罪犯實際執行時間;在國家安全犯罪累犯的基礎上,增加了恐怖組織犯罪和黑社會性質犯罪構成的特殊累犯的內容等;最高刑期增加;犯罪組織的主要人物和累犯也不適合緩刑,緩刑范圍將縮小。對于溫和的懲罰政策,刑法修正案將綁架犯罪,最低年限由十年減為五年,由于綁架罪而被處于死刑的條件將被分解,并賦予法官自由裁量權。
從刑法立法手段的增加,我們可以看到嚴厲的懲罰,這也是立法的主要趨勢,刑罰實際上是從報應的目的開始慢慢轉變為教育群眾的宗旨。比較注重預防而不是注重懲罰。
(三)面臨新的困難
首先,社會在不斷變化,刑法也應該不斷發展并實現預防和威懾的效果,這就需要施以重刑,但是事實上,在司法中沒有過多使用重刑的情況,所以不能判斷重刑的實際效果,而且有些罪名實際發生的概論很低,因此出現了宣示性刑法立法。第二,犯罪行為的感知和可觀察的性質正在減少。一些比較抽象的危險犯罪和侵害公共法益犯的危害性并不具體。第三,在刑法實踐意義上解決一些社會問題所遇到的手段,這就與刑法中要減少社會的對立和縮小刑罰的范圍是不太一致的。
二、刑法立法的未來思路
(一)理性立法
在和諧社會的背景下,刑法不能被視為社會治理的最佳方式。只有當刑法用于特定目的時才能夠得到推動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如果不恰當使用,不僅導致刑法無效,甚至會給社會帶來更大的危害。因此,理性的立法符合時代和人民的要求。
首先,為了防止濫用立法權,我們需要對刑事制裁進行科學評估。例如,在侵犯人民安寧權的行為中,需要考慮行政立法和民事賠償立法,這將有助于恢復社會關系;又如在死刑的保留中,民意也要在立法過程中審慎處理、仔細審查,不能在民意的脅迫下失去理智的判斷。其次,在刑法立法中,法律利益稀疏、抽象化和早期化都受到立法者的推崇。這種思路下增加了危險犯、預備犯和未遂犯。這種立法思路對社會治理的影響是有限的,法律利益的保護是立法依據,但是對于一些較為薄弱或抽象的行為并沒有列入到立法當中,例如,在許多西方國家,騷擾電話行為是一種犯罪行為,但我國沒有針對它進行立法。
(二)能動立法
中國刑法遵循前蘇聯的犯罪概念,指出它危害社會的行為是犯罪的本質,當行為對社會有害時,才會啟動刑法。這種立法思路是實行立法犯罪量和質的統一。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傳統的立法理念已經很難適應時代的需要,對社會制度良性運行存在一定的障礙。能動立法思路更加凸顯了社會的基本運行秩序。它以憲法價值的保護為導向,明確指出哪些行為是不可容忍和不可忽視的,需對其進行規范,而不強調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和嚴重性。
根據我們的刑法,如敲詐勒索、搶劫和盜竊等只有當行為嚴重且數額達到一定數額時,才會追究其刑事責任。在能力立法思路下,盜竊或是侵占較小的物品,如果對被害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也是需要予以刑事追究的,這種立法思路更符合時代的發展,更加合理。
(三)多元立法
多元化立法的重要體現是對犯罪行為進行有效的劃分,并將犯罪類型與犯罪程度相結合,構成相應的刑法。多元化立法要求立法者不要把犯罪概念作為統一的衡量標準。需要根據犯罪行為的輕重,對犯罪進行區別對待。因此,在多元化立法理念下,我國刑法立法應該使用輕罪和重罪的區分。多元立法要求立法者具有更高的法律素養,例如,如何防止不同立法之間出現交叉,這是司法部門面臨的關鍵問題是,如果我們沒有妥善處理這個問題,可能會導致刑法之間出現互不關照、相互重復或是不協調的混亂現象。
三、刑法立法的未來方法
(一)輕犯罪法
在制定輕犯罪法時,必須多元化刑罰手段,輕刑的實現和大范圍緩刑的擴大,使中國緩刑率提高到世界平均水平;刑法中剝奪人身自由這一項懲罰手段將程序改革法提上日程,提倡程序正義而不是刑法規制,切實落實刑法謙抑性的原則;同時要建立犯罪附加后果的法律制度,以此來將刑罰的負面效果降到最低。
(二)刑法典
要對刑法典總則的規模進行拓展,應該盡最大可能全面的界定對個人法益進行侵害以及造成實際傷害的重罪,這樣才能保持違法犯罪的可觀性和可感性。在設定新罪名的時候要堅持法制,重點的考察處罰的必要性,將立法提高到理性化和穩定化的程度,這樣才能使立法者的泛刑法化的壓力降低。制定刑罰時也不能一味趨重,要使刑法輕緩化和重刑化相結合,做到二者平衡。
四、結語
目前,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社會關系復雜多變,這對立法者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立法者要編制出一部刑法典,這部刑法典最大的特點就是要以不變應萬變。刑法典不可能窮盡所有的犯罪,這就要求立法者要另外制定一部輕犯罪法典,極盡所能覆蓋犯罪。立法者還要考慮到中國的地理環境、民族環境,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不能一成不變。刑法立法的制定和修改必然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社會不斷發展轉型,刑法也要不斷變化發展,刑法立法將是一個需要時間和社會共同努力來完成的任務。
【參考文獻】
[1]周光權.轉型時期刑法立法的思路與方法[J].中國社會科學,
2016(03):123-146 +207.
[2]劉艷紅.我國應該停止犯罪化的刑事立法[J].法學,2011
(11):108 -115.
[3]中國社會轉型的趨勢、代價及其度量[J].宋林飛.江蘇社會科學.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