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雪花
摘 要 編輯出版作為我國文化傳承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我國的文化事業發展過程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以及精神需求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也就要求編輯能夠對自身的工作模式進行不斷的優化跟完善,各編輯出版部門還需要通過技術升級以及人員素質提升等諸多模式,促進自身的工作質量跟工作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文章主要就編輯出版在文化傳承中的地位與作用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 編輯出版;文化傳承;作用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9-0178-02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民族文化融合趨勢也進一步加強,同時給文化傳承帶來了很大的機遇。使編輯出版能夠進行文化的累積、選擇、傳播以及創新,在我國的文化失業發展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說只有將編輯出版的職能得到充分發揮,才能實現文化方面的有效傳承,并且提高編輯出版在文化傳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對于民族以及國家的發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 編輯出版的概念
編輯的本質是一種社會活動,其主要是通過物質文明設施跟手段,來對各種精神產品以及文獻資料進行采集整理以及審定處理,然后將其傳播展示給社會公眾。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編輯的定義也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部分學者認為,編輯主要是在結合了社會文化需求的基礎上,根據物質載體跟技術手段,來進行精神產品的組織、采集、鑒審以及編輯加工處理,將其締構成一定的文化符號模式,來作為社會傳播介質的一種活動。在現有的編輯出版工作中,其屬于一種文化活動,并是由具備有一定編輯能力跟專業主體的人來作為編輯主體,對于各項文化作品進行收集跟整理工作。而編輯出版工作的最終目的在于讓一些精神產品在得到了復制之后面向公眾們進行傳播,借此獲得良好的文化傳承效果。
2 編輯出版在文化傳承中的地位以及作用
2.1 文化積累的“儲藏室”
我國作為一個五千年的文化古國,之所以能夠薪火相傳,編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從古至今,各類文化以及精神產品都需要通過記載以及撰著的模式進行積累以及傳承。比如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孔子以及孟子等教育家就將教育文化、從政心得以及諸侯理樂等方面的內容進行記錄,在后人稍作整理之后也就能夠形成《論語》《老子》以及《春秋》等多項著作。除此之外,東漢的劉向父子還收集整理了《戰國策》,對于戰國時期各種文化思想的傳承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說,我國不同歷史時期中,采取文獻記載、編著以及修訂的模式進行文化的積累跟修訂,然后實現文化的歷代相傳。通過閱讀估計的模式能夠進行歷史影子的尋找,也能夠在結合我國傳統文化基礎上進行歷史進程的充分掌握。因此說,編輯出版也是我國文化積累的重要儲藏室,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承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2 文化選擇的“過濾器”
在文化選擇時需要遵循“留取精華,去除糟粕”這一標準,隨著科學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也就出現了多元化文化大量存在的現象。在這一形勢下只有在文化積累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文化選擇工作,才能夠使得人文精神以及價值為人們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務,從而將一些優秀的文化傳承下來。可以說文化選擇會貫徹到編輯出版活動的各個環節中,也是實現文化價值的一個重要前提。在編輯出版過程中進行文化選擇時,首先需要進行選題策劃,加強對主體、作者以及資源的選擇工作,從而在源頭上保障編輯出版的質量以及出版效果。此外需要進行審稿工作的重點把握,這也是衡量作品價值的一個重要環節,對于作品本身的成功與否也有著直接的關聯性。在該過程中,審稿人員需要從作品的文化價值、情感價值、實用價值以及人文價值等多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衡量工作,來給予社會進行正能量作品的有效提供。
2.3 文化傳播的媒介
在通過直接傳播跟間接傳播兩種模式來進行文化傳播工作時,主要是通過作品這一媒介來進行的。在進行文化作品的編輯出版過程中,要求編輯人員能夠很好的發揮出自身在文化傳播過程中的創造性價值,來取得良好的作品編制效果。此外在文化傳播過程中,編輯者不得在總體設計、審稿以及組稿過程中進行原始創造,而是需要在原始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加工以及編排工作,在對作品進行了完善處理之后,通過書籍等多種模式將其傳遞給受眾們。最后還要求編輯者們能夠充分發揮出“宣傳器”的效果,通過即將發表或者已經發表的作品來將作者跟讀者進行連接,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相關的文化宣傳工作。此外在文化傳播過程中還要求編輯者能夠通過電子圖書、網絡網址以及網絡共享平臺等多種模式,在文化、思想上面給予讀者一定的引導作用,來讓自身的文化傳播中的引導作用跟鏈接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2.4 文化創新的“加工器”
文化創新是民族文化發展的根本動力,近年來人們生活節奏也不斷加快,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就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只有充分發揮出編輯出版的文化創新作用,才能夠實現文化顯示價值,因此說編輯出版也是文化價值的一個再創造過程。為了獲得良好的文化創新效果,在文化編輯過程中更加需要進行文化原創,充分發揮自身的生產作用。編輯創新的動力可以說是來源于編輯工作者的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在編輯出版的工作過程中,編輯人員只有在圖書選題以及書稿策劃過程中發揮出自身的創造性作用,才能夠獲得良好的文化原創以及傳播效果。除了發揮出文化原創作用之外,還要求編輯人員能夠進行文化的進一步深加工處理??梢哉f圖書成品的出版主要是作者、編輯和讀者三者共同需要和相互作用的成果,因此,再好的作品也需要編輯工作人員對其進行適度加工和創造,具體內容包含有文字、表述方式以及體例結構的加工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作品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容呈現給大家。只有將編輯出版的文化創新加工職能進行充分的發揮,才能夠給予讀者們更加優質的閱讀體驗,借此獲得良好的文化傳承效果。
3 強化編輯出版作用的幾種途徑
3.1 堅守編輯出版工作的職責
編輯出版工作一般需要肩負著社會精神服務發展以及實現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并具備有人文文化屬性這一本質屬性。因此在具體的編輯出版工作之中,也就要求編輯部門能夠就編輯出版的經濟效益跟社會效益有一個充分的認知,還需要將社會效益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來對現有的作品創造、審稿以及設計等工作進行優化與完善,并將一些民族文化、人文精神以及社會正能量傳播給讀者。此外在編輯出版工作中還需要進行社會意識的大力宣傳,借此來提升讀者們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民族榮譽感,來使得編輯出版的精神文化傳播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對于我國現代精神文明的建設工作也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
3.2 進行編輯技術以及傳播手段的不斷升級創新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以及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文化的傳播途徑也出現了比較大的轉變,也就要求編輯出版工作能夠對傳統的手工作業形式進行不斷的轉變,并需要進行先進設備以及技術的積極應用,來滿足現階段的作品編輯效果。這就要求編輯工作者能夠積極學習和普及計算機知識,在對編輯技術和編輯知識架構有充分了解的基礎上,來對自身的出版領域進行準確的定位以及保護。此外編輯出版人員還需要通過各種先進技術對現有的文化資源收集、開發以及使用傳播工作進行優化與完善,促使編輯出版在文化傳播中的職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3.3 提升編輯人員的素質
編輯人員作為編輯出版工作的具體執行者,只有在保障了編輯人員職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基礎上,才能夠保障整個編輯出版工作的順利進行。因此說各編輯出版部門需要通過再教育以及培訓等多種模式,促進編輯人員的專業知識以及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此外還需要通過適度績效考核的模式,來對編輯人員的日常工作行為進行約束,這樣才能夠促進各項編輯出版工作得以順利推行,從而獲得良好的文化傳承效果。
4 結論
編輯出版作為實現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對于我國精神文明的建設以及社會的發揮也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因此說各編輯部門還需要充分重視編輯出版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并需要對現有的編輯出版工作進行不斷的優化與完善,來為我國編輯出版行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苗金英.簡析編輯出版在文化傳承中的地位與作用[J].科技展望,2017(27):302.
[2]晏槿.編輯出版在文化傳承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討[J].卷宗,2017(13):45.
[3]于涉.試論編輯出版在文化傳承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5(5):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