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柳
【摘 要】目的:通過在對惡性腫瘤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時采用全程心理管理程序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進而判斷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到本院來治療惡性腫瘤的78例患者,按照隨機的原則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9人;對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性的基本護理方式,而在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護理時則是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全程心理管理程序護理干預措施,護理結束后,對兩組患者在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以及患者對護理過程的滿意度情況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患者在焦慮評分以及抑郁評分方面的得分都要比對照組低(P<0.05);在患者對護理過程的滿意度方面,觀察組的滿意度也要對對照組高(P<0.05)。結論:在對惡性腫瘤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時采用全程心理管理程序護理干預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同時還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過程的滿意度,具有重要價值,應該將其加以推廣,使其價值得到最大發揮。
【關鍵詞】全程心理管理程序;惡性腫瘤患者;心理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8--02
當前隨著時代的發展,臨床中惡性腫瘤患者人數逐漸增多,關于惡性腫瘤疾病的誘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包括生活習慣、環境污染、慢性刺激與創傷,還包括遺傳、免疫與內分泌方面的一些因素[1]。其臨床癥狀通常表現為腫塊、疼痛、潰瘍、出血、梗阻等,對患者的身體健康與日常生活都造成了重要的影響,有時甚至還會危及患者生命[2]。為此,針對于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利于促進患者的身體康復。本文就旨在對兩種不同的心理護理方式進行對比研究,進而判斷其各自的應用效果,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數據 在本次試驗過程中選擇了自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一年間到本院來治療惡性腫瘤的78例患者,采用隨機抽取的方式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有39人。所有患者均經過正規檢查被確診為惡性腫瘤疾病,且所選取的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此次試驗過程知情并自愿加入其中。觀察組中共有20例男性患者與19例女性患者,年齡最大的是74歲,最小的是47歲,平均年齡是(60.54±3.78)歲,其中,食管癌、胃癌、肺癌、大腸癌、肝癌患者人數分別為5、7、11、9、7;而在對照組中共有21例男性患者與18例女性患者,年齡最大的是73歲,最小的是45歲,平均年齡是(61.09±3.56)歲,其中,食管癌、胃癌、肺癌、大腸癌、肝癌患者人數分別為4、8、9、12、6。此外,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癥等方面的對比中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二者之間的比較具有參考價值。
1.2 方法
在對對照組患者進行護理時采用常規性的基本護理方式,護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要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并對患者的情況進行了解,而在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護理時則是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施加全程心理管理程序干預措施。首先,護理人員要及時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觀察與記錄,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在溝通的過程中對患者的身心狀況進行了解,在此基礎上采取相應措施來緩解患者的緊張與焦慮心理,使患者以一種輕松的心理狀態來配合醫生的治療[3]。其次,護理人員還應該加強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對患者的家庭情況進行了解并將患者的情況及時告知給家屬,使他們增強對患者的陪伴,為實現患者的康復創造條件。再次,護理人員還應該在護理過程中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將一些與疾病有關的醫學知識告知給患者,也可以把醫院在治療該疾病方面的一些先進之處告訴患者,進而使患者相信醫生的水平并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最后,護理人員要定期對患者的心里狀況進行評估,針對于他們心里存在的特定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開到和解決,同時通過心理疏導使患者逐漸克服負面情緒,為實現身體康復創造條件。
1.3 評價指標
護理結束后,通過對兩組患者在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以及患者對護理過程的滿意度情況進行對比,進而對兩種護理方式各自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過程用SPSS21.0軟件對數據結果進行處理,計量單位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來進行表示,同時,用t對結果進行檢驗,P<0.05,則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結束后,通過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在焦慮評分方面,觀察組患者的平均得分為(26.79±10.31)分,低于對照組的(32.55±10.63)分;在抑郁評分方面,觀察組的平均得分為(39.46±9.58)分,低于對照組的(50.76±11.30)分;在患者對護理過程的滿意度方面,觀察組中僅有1例患者對護理過程不滿,滿意度為97.44%,而在對照組中共有7例患者對護理過程不滿,滿意度為82.05%。
3 討論
通過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在對惡性腫瘤疾病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時積極采用全程心理管理程序護理干預措施,事先通過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對患者情況進行了解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對患者的心里狀況進行調節,有利于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同時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對護理過程的滿意度,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為此,在今后針對于惡性腫瘤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時贏更多的采用該種護理干預措施,為實現患者的身體恢復、提高醫院的醫療水平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沈霞.心理護理對消化系統惡性腫瘤術后病人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A].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編輯委員會.2017年度《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臨床研究研討會論文集(二)[C].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編輯委員會:,2017:1.
賈玉蕾,延麗霞,張則,嚴文萍.基于量化評估策略下的心理護理干預對婦科惡性腫瘤化療患者情緒狀態及應對方式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8,45(02):357-360.
林淑華,林珊妹,李麗嬋,林紅,馮穗玲.“人文關懷+心理護理”干預在改善惡性腫瘤化療患者生活質量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8,8(08):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