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慶昌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經濟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人們對生活的品質需求也與日俱增——時代對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基于對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的具體分析,詳細的闡述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的必要性和其內在的重要意義,最后著力于建設和發展新形勢下的群眾文化的具體措施上。
關鍵詞:新形勢;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經濟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漸漸提高。在這種新形勢下,現有的群眾文化體系已經滿足不了我國大眾對經濟文化水平生活的要求,故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亟待解決。
一、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的必要性
1.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符合追求大眾品質生活的需求。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符合追求大眾品質生活的需求。新形勢下,大眾已經漸漸的不滿足于溫飽生活,更多的開始追求精神世界或者物質世界的享受,大眾對生活有了更高標準的要求,這也就要求我國群眾文化建設加快建設和發展,以此來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2.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是我國“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是我國“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化進程加快,很多外來文化入侵,想要保證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需要加強文化保護工作,國家也多次提到“文化強國”的口號,國家對此的重視可見一斑。這種形勢下,要求這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必須有所建設和發展,以此來與“文化強國”的相關內容呼應。
3.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是豐富大眾文娛生活的重要途徑之一。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是豐富大眾文娛生活的重要途徑之一。現今時代的文化環境可謂是“百花齊放,爭香斗艷”,群眾的文娛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可以增加大眾的休閑娛樂方式,為大眾的娛樂創造或空間上或時間上的便利,是豐富大眾文娛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礎。
二、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意義
1.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有利于群眾素質水平的提升。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旨在滿足群眾對精神世界消費的需求,可以幫助群眾豐富業余生活,開化教化民生,提高群眾的整體素質水平。同時,群眾素質水平有利于人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有利于引導群眾向著科學、民主、富強、和諧的生活邁進,有利于提高群眾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2.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可以提高群眾的整體文化水平。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本質上反應的是群眾對文化的主動需求,是我國大眾主動學習、自我充實的表現,體現了“全民學習”的社會大勢。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有利于提高群眾的整體文化水平,有利于群眾的文化素養的進一步提升,借助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的大勢,群眾可以完成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時代使命,有利于我國群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進一步理解。
三、如何建設和發展新形勢下的群眾文化
1.建設相應的文化廣場,為群眾文娛生活提供空間上的便利。時代發展帶了了大眾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漸漸從獨立小院向商業居民樓遷徙,鋼筋混凝土的時代到來,“蝸居”生活比比皆是。這種情況下,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要注重大眾空間上的需求,要增加或者建設相應的文化廣場,以此來滿足文娛生活的空間必要性。注意,文化廣場的建設要突出時代感和大眾審美觀,同時還要有文化韻味。
2.完善相應的文化制度,加強對群眾的思想教育和啟發。我國經濟發展迅速,而文化相應的制度仍需完善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要注意文化制度上的完善。正如俗語所言,“無規矩,不成方圓”,要從制度層次完善群眾建設的基礎,從“根”上做出改進。同時,在完善文化制度的過程中,注意對群眾進行思想教育和啟發,切實的讓群眾知道我國新形勢下的群眾文化建設的進程和發展,這有利于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3.加強群眾與文化建設工作者的交流,文化建設工作多聽取民意,反應民生。群眾的文化建設工作一定要注意“為民”這個最基礎最重要的原則,所以在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要注意加強群眾與文化建設工作者的交流,增加兩者之間的交流渠道,確保群眾文化成果為大眾所愛、所接受。文化建設工作者一定要多聽取民意,多反應民生,創造出的群眾文化成果要符合群眾的審美觀,要為群眾所接受和理解,不可脫離實際、天馬行空,嚴重超出群眾的接受范圍。
四、結語
新時期,新氣象。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一定要順應時代的潮流,要滿足新形勢下的大眾文化需求。在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不可異想天開、夸大奇談,要注意我國群眾的實際需求和實際的接受能力。當然,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過完成和改善的,群眾文化建設工作者要把握好建設的進程和速度,一定要按時、按量、按質的做好相應的基礎性建設工作。最后,祝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發展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