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秋
摘要:在日常的教學中,不管是主課還是副課,課堂提問都被視為有效教學的核心。文章先是指出了在初中關術課堂教學提問中出現的問題,接著分析了幾條可以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美術;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
一位資深的教師曾經說過:“有效的問題能夠搭建支持學生學習的腳手架”,確實如此,在課堂中一些高質量的優質問題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學習質量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由于課堂提問在美術課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美術教師在提問中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如何引導美術課堂提問走出誤區,成為每一個美術教育教學工作者應該關注的問題。
一、目前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提問存在的問題
1.提問的問題過多。現在很多教師都知道,課堂提問對于教學以及開闊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能力的培養很重要。所以教師就誤認為問題提問的越多,越有利于學生思維激發。在美術課堂中,大部分的時間老師都是在提問題,雖然有很多問題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但是一直提問題會讓學生處于精神緊張的狀態,不利于他們連貫的學習。
2.提問的問題過于簡單。在美術課堂中,教師為了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經常會提問一些關于事實的、回憶或者知識層面的,處于較低認知水平的問題。每當老師拋出這種問題,學生就會像背課文一樣說出答案,其實這些就是無效問題,因為它并不能給學生的發展帶來任何提高。初中生的思維處于比較活躍的階段,如果教師提出一些較高認知水平的問題,然后經過學生深層次的思考之后回答,可能教學效果要更好。
3.回答問題的學生比較固定。為了避免冷場或尷尬,教師會經常叫主動舉手的同學回答問題,這種學生被研究者稱為“目標學生”,即占據了課堂討論和回答的學生。研究表明,經常提問并回答問題的學生比不這樣做的學生表現的更好。因此我們應該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潛能,讓他們在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我們也應站在師德的角度,密切關注學習較被動學生的發展和轉化。
4.教師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思考問題的時間。在美術課堂上,教師為了能讓學生更充分的感受美術魅力和了解更多的美術知識,總是拋出一個問題,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接著叫舉手的同學回答問題,或者點名進行回答,這時候學生給出的答案往往是錯誤的、不全面的。所以在美術課堂上,教師應該留給學生3秒左右的問題思考時間,讓學生充分的理解并思考問題,然后再做出回答。
二、提高初中美術教學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1.課堂提問要有準確性。一個有效的問題是可以切中教學重、難點,并且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熱情的。因此,美術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注意把握問題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這樣提問就可以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將學習的興趣帶入課堂,為營造一個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打下基礎。
2.問題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初中生處于活潑好動的青春期,而美術課又具有氣氛輕松、內容有趣的特點,但為什么有學生在美術課上總是不活躍,對教學內容不感興趣呢,其實就是因為美術老師在課上提出的問題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脫離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因此,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設計問題。
3.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適當。要設計難易適中的問題,首先教師應該潛心鉆研教材,深度探索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然后與學生認知發展規律以及“最近發展區”相結合設計難易適當的問題。對于比較難的問題,教師可以將一個大難題分解為一個個簡單明了、又富有聯系的小問題,然后將這些小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拋給學生,使學生的思維按照一定的坡度向前發展,然后引導學生從淺到深、從易到難層層遞進,最終突破重難點。在提問比較簡單的問題時,除了考慮到問題應面向全體學生,還要注意對問題進行拓展和延伸,使簡單的問題也具有思考性和有效性。
4.要給學生留有問題思考的時間。學生的思考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通過思考學生才能理順問題的思路,組織語言去闡述自己的答案,給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也能促進更多的學生加入到課堂討論中去。在Jackie Acree Wal sh,Beth DankertSattes的《優質提問教學法中》,提出了教師在課堂提問中應注意的兩個等待時間:叫第一個學生回答問題之前等待3-5秒鐘;一個學生回答完問題,教師在評價之前等待3-5秒鐘。因為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學生對問題的認識也不同,所以就要求教師在提問時所使用的的措辭和語法要符合所有學生的理解水平。
三、結語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課堂提問過程中,教師既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提問,又要注意問題的拓展性、導向性、坡度性。其次,課堂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教師也應該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發問的能力,因為只有幫助學生提出問題,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生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