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麗 徐嘉琪
摘 要: 地球資源是有限的,在物質基礎快速更迭下,資源沒有得到合理配置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浪費,這對于生存環境也是一種損耗。在這個背景下人們環保意識逐漸強化,精神的充盈引起了舊物改造復古設計的潮流。在現代裝飾藝術中,充分利用舊物改造結合巧妙的設計,在響應環保號召的同時,也能夠迎合市場需求和新時代對于精神世界的構建要求。本文論述舊物改造在現代裝飾藝術中的重要意義,羅列舊物改造在現代裝飾中的呈現方法和遵循的再設計理念,希望在充分利用舊物減少浪費的同時,打開現代裝飾藝術刻板的局面。
關鍵詞: 舊物利用 裝飾藝術 再設計 實際運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愈發優越,這就導致各種生活所需的物件被頻繁更新換代。資源浪費的現象普遍存在的同時,我們生活的環境也在承受著極大的壓力。全球變暖,冰川消融,空氣、水源污染等問題升級到世界范圍。如果在裝飾藝術中用廢置物品,例如:舊衣服、桌椅、布匹、塑料、紙張、金屬等,發掘它們的表現力對其進行再設計利用,使其迸發出新的生命力,那么不僅是迎合潮流的創新設計,更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環保的設計理念。接下來將針對舊物改造在現代裝飾藝術中的再設計運用進行分析說明和探討。
一、舊物改造在裝飾藝術中的重要性和潮流
(一)重要意義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很多家庭中都有過剩和舊置的各類物品,因為逐漸堆積而沒有地方放置或不知道該怎么利用,其中很大一部分還有存在價值的東西被當做廢品丟掉。這種做法對于資源配置仍存在很大不合理的當下是應該被擯棄的行為。在裝飾藝術中,把舊物作為對象,佐以最新的設計理念,改造成全新的物品,能使其重新在生產鏈中流動起來,是非常好的資源利用途徑,同時省去了重新生產的原料。這算是低碳環保理念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
(二)響應復古潮流
舊物能夠表現出其所處時代的生活水平和設計理念,是對于社會發展痕跡很好的記錄和表現載體。裝飾藝術在歲月的洗禮下不斷演變,不僅是對過去設計風格的延續,而且在融入新時代設計師對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在人們對于精神世界充實的強烈需求下,裝飾藝術除了體現空間、視覺上的美感外,更多地偏向在設計中烘托一種精神世界和人文關懷,復古潮流應運而生。有些設計者為了達到想要的效果對一些全新的物品進行做舊處理,不僅浪費了資源而且加大了時間和成本的消耗。如果通過舊物改造和再設計表現,那么既能節省資源,縮短制作時間,又能降低生產成本,這是符合潮流發展的趨向的。在這個過程中傳統理念和新時代觀念碰撞產生的火花還能帶來個性的、獨特的風味和體驗。
二、舊物改造在裝飾藝術中的原則
(一)觀賞性
裝飾本身是在我們生活環境的基礎上加以修正和點綴的,最直觀的作用是其所能帶來的視覺沖擊力讓人產生美感,讓人處于令人歡愉的環境之中。裝飾藝術中最基本的一個要點是呈現美感。舊物在這一點上已經經過了每個時代的基本考驗,它的材質所特有的質感,構造上帶來的別樣感受,所處時代工藝的特色,在歲月磨礪下所呈現的獨有的色澤、痕跡都是難以復制的美好的觀賞點,同時它也作為承載人們過往記憶和情感的載體而存在。在將舊物重新改造設計再利用的過程中,它所累積的表現力自然而然就會流露出來,營造出懷舊感,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每一種舊物都有獨一無二的經歷,這種經歷帶給了它獨具一格的語言的意志,賦予了它更生動的美感。
(二)實用性
裝飾藝術的主要作用是修飾,其目的是增強生活的趣味性,營造更舒適的生活環境。如果能在保證美好外形條件的基礎上開發其實用功能,那么裝飾物在起到裝飾作用的同時,還替代了其實用功能所需物件要占據的空間和成本,這樣的裝飾物自然會受到人們的喜愛,且能充分發揮價值,在日常生活中留存更長的時間。畢竟一味從藝術角度出發,裝飾設計會有一定的局限性,附加功能的融入能夠給裝飾藝術帶來全新的思路,也可以給舊物改造帶來更大的可能性。例如經年累月淘汰下來羽絨服、毛衣,可以洗凈、裁剪成塊狀,然后拼接色撞色的靠枕。穿舊了的牛仔褲,可以利用其耐磨、厚實、顏色簡約的特點縫制成房間入口的鞋墊。還有積累下來的一些瓶瓶罐罐和雜志舊書也可以用來做成鞋柜,可以在瓶中充氣構建作為主體,在外面覆蓋書本雜志,然后在最外層加蓋上玻璃,既簡約又美觀。結合舊物的特點和功能性設計,不僅能夠烘托設計者的巧妙構思還能夠營造溫馨的氛圍。省錢的同時又保護了生態環境,兩全其美。
(三)獨特性
每一件裝飾設計作品最終都要過生活的考驗,有特色的設計作品才能在時間的洪流中經久不衰。打破舊物本身的局限,在固有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創作,才能稱得上一次好的舊物改造。完全套用原有物品的設計思路和結構只能算是一種復制,新的想法和材料的加入,才能碰撞出藝術的火花,讓裝飾藝術體現出不一樣的品位。當前時代,個體特性越來越受到重視,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有個性有創意的裝飾環境,有地域性特點的裝飾設計也備受歡迎。人們希望裝飾設計能夠匹配個人或者地域特性,能夠表現某一個體系的核心思想。在這種需求下,不能簡單地著眼于改造上,而且立足于展現獨特性的創新。
三、舊物改造在裝飾藝術中表現手法
(一)對原有結構和顏色的應用和改變
很多時候,舊物的實際功能和質量在久經歲月后仍被保留了下來。可以簡單地從舊物的外在表現入手,通常色彩和結夠的調整是最常見的一種手法。像一些較為大幅的面積上的裝飾,例如壁紙、窗簾,因為使用年限長,經過了氧化、風化的作用,出現了褪色或者局部出現微小破損的。這種情況化若是整個換掉則耗費時間和金錢。在顏色上可以用一些顏料在墻面或窗簾上加入彩繪,讓其重新變得鮮艷、亮麗。在結構上可以在壁紙破損處加入藝術掛畫或者置物柜進行遮掩,整個墻面有立體感。對于窗簾我們可以在原來的破損上進行設計裁剪,然后在鏤空處縫補上不同顏色的蕾絲花邊,讓其整體變成一個鏤空狀,在外形上更加美觀。
(二)在使用途徑上的改變
對于那些已經失去了使用功能的廢舊物,很多人會選擇當成廢品丟掉。但是如果改變其使用途徑,就能變廢為寶。例如:我們可把一些喝完的玻璃飲料瓶、酒瓶、口服液瓶,用彩色色線把它們穿掛起來做成風鈴,五顏六色的瓶子隨風擺動發出清脆的碰撞聲,悅耳的聲音如同樂章讓人心情愉悅;把壞掉的燈泡做去掉尾部,廢置保齡球的中間沿著弧線挖成半空,可當成小花盆用,種一棵多肉或者小小的鮮花。簡單的流線外形搭配小巧可愛的置物,既能凈化空氣又美觀,又能為生活增添更多的樂趣。
(三)在原有基礎加入新的元素
看有些舊物本身的外形似乎難以被運用,但是經過簡易的拼裝組合,不僅能突出原有形狀的特色,還能形成巧妙的趣味點,給人意想不到的視覺沖擊。例如淘汰下來的二八自行車,從外形上看形狀并不規則,也沒有能夠便于利用的線條,單獨拆下車輪又破壞了其外形所能夠體現的時代印象。我們可以考慮在其現有的基礎上添加一些元素,例如傳統洗手間的洗臉面盆下總是很空洞,在下面加個柜子的話雖然利用了空間,但是視覺上還是會顯得呆板。如果讓面盆安置在車座位置之上,整個形象就變得生動,好像這廢置的自行車載著面盆在洗手間里又“活”了起來,同時面盆的簡易色調和對于車簍的置物功能的利用,整個結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那個簡單純粹的年代——車載著人,車簍里放著挎包,在春風中穿行在街道上。
(四)賦予舊物藝術語言
好的裝飾藝術在具備設計感的同時應該能夠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在注重設計感的同時也要表現出舊物背后的故事等元素。例如一些泛黃的信件,我們可以將其類比照片墻那樣,通過專門設計的擺放角度,保留信件上歲月留下的痕跡。黑白相間的字跡,泛黃折損的邊角,讓人看到的第一眼就能聯想到一個飽含深情之人,在昏黃的燈光下,一遍遍地摩挲翻看著信件。
四、結語
結合整篇文章分析來看,隨著地球資源逐漸的稀缺,循環再生的漫長過程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的物質需求實效性。遵循舊物改造的原則,合理運用舊物改造的方法。讓舊物改造在裝飾藝術上通過再設計,充分利用和發揮廢置資源的余熱,在迎合裝飾藝術潮流理念下,減少了資源浪費,推動了低碳環保科學發展觀的進程。
參考文獻:
[1]曾毅.舊物改造 變廢為寶[N].光明日報,2017-08-30(007).
[2]馮慶麗.改造利用:舊物獲新生[N].中國石化報,2015-07-09(006).
[3]張鴻博.舊物改造在全民環保及審美素質教育中的意義[J].家具,2015,36(01):59-63.
[4]蘇會杰.論舊物改造創新性設計的研究[J].美術大觀,2012(03):130.
基金項目:2017年吉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衣舊美麗再設計工作室”研究成果(項目編號:吉教高字【2017】54號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