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旭 周姝
摘 要: 當前,學生軍訓是大學新生入學后的第一課,如何上好這個第一課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內容。結合新生的特點,把思想政治教育與軍訓有機融合,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幫助新生度過入學適應期,確保軍訓工作順利進行,達到“軍訓育人”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 大學生軍訓 思想政治教育 現狀分析 作用
軍訓是一種群體活動,具有有效的參與性與互動性,能夠提升人的認知和心智,是全面推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整個軍訓包括訓練科目、紀律要求、文娛活動、歌詞呼號這類大量具有鮮明導向性的內容,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做好軍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幫助新生度過入學適應期,最終達到“軍訓育人”的目的。
一、軍訓期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容易被忽略。
軍訓是新生入學后的必修課,是各高校加強素質教育和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但是,部分高校在制定軍訓方案這個“頂層設計”時,注重軍訓的時間、內容、場地等方面,更強調管理和紀律,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被忽視,涉及內容較少。
(二)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不強。
教育引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針對不同對象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當前一些軍訓教官和輔導員關注的是能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訓練科目,而沒有重視新生在軍訓過程中在不同時期表現出的不同行為,缺乏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思想政治教育成果難鞏固。
大學新生入校后,學校一般會在前半個月統一組織軍訓。這種組訓方式,時間短、內容多,屬于一種強化訓練,短期內效果顯著。但軍訓結束后,由于缺乏相應的制度鞏固,對新生的管理與教育有所放松,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境的變化,軍訓成果弱化。
二、大學生軍訓期間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這個有效載體,能夠推動軍訓工作取得實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愛國主義教育是軍訓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軍訓是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熱情最可行、最可靠、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通過軍訓,能夠多層次、多角度、多元素地培養學生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激發學生的愛國之心、報國之情和強國之志,激勵學生自覺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偉大征程。
(二)增強集體主義觀念。
當前,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一些人集體主義觀念不強,生活和自理能力較弱。在軍訓這個集體生活中,培養學生思想上的自立和獨立,形成團結互助的作風,增強集體凝聚力與戰斗力,促進每名參訓學生不斷塑造團結協作精神和互助友愛風尚,并將這些寶貴精神財富帶入今后的學習生活中。
(三)培育艱苦奮斗精神。
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民族精神之一,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傳統美德,是我黨的傳家寶。軍訓是磨煉學生鋼鐵般意志品質的和艱苦奮斗精神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頑強戰斗作風的最好體現。正是這些精神,激勵每名學生在酷熱的天氣下,站軍姿、踢正步,即使汗流浹背也毫無怨言。
三、改進大學生軍訓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議
(一)重心前移,做好軍訓前宣傳發動工作。
1.發揮媒體宣傳作用,濃厚校園軍訓氛圍。
濃厚的校園軍訓氛圍,能對學生的思想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一方面用好傳統媒體渠道。廣泛開展“軍訓宣傳月”活動,發放宣傳手冊,制作展板、櫥窗、條幅,播放廣播、LED顯示屏,將宣傳發動工作全方位覆蓋到校園每個角落。另一方面用活新媒體渠道。針對當前青年人主要從網絡獲取信息的實際,利用QQ微信群、電子宣傳冊、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方式,推送各類信息,拓展宣傳工作的廣度和深度。
2.認真抓好訓前動員,宣傳軍訓的意義。
抓好訓前的思想動員工作,提前解說軍訓過程,集中進行宣講,講清講透加強國防建設的意義,為什么要在高校開展軍訓。開展法律法規政策宣傳,通過加強《國防法》、《國防教育法》、《兵役法》等內容的學習,提高學生依法參訓的思想認識和吃苦耐勞的思想準備。邀請退伍復學學生“現身說法”,優秀軍訓學員專題訪談,直觀立體地將軍訓呈現在學生面前。
3.發揮思想引領作用,調動新生參訓熱情。
邀請軍事專家講解軍史,樹立學生“見紅旗就扛,見第一就爭”的創先爭優意識。開展國防教育知識講座、知識競賽、主題演講和征文等活動,豐富軍訓內容。開展軍營拓展活動,拓寬教育渠道。大張旗鼓地宣揚訓練中的好人好事,充分發揮訓練標兵、優秀典型的榜樣引領作用。通過一系列的形式,進一步激發廣大新生的參訓熱情。
(二)深入一線,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軍訓全過程。
1.周密制訂軍訓方案,注重可行性。
制訂方案前,深入研究《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科學安排與大綱相符合的訓練內容。豐富軍訓內容,告別隊列訓練這種傳統模式,充分發揮軍訓“第一課堂”的育人作用。開展知識講座、觀看紀錄片、軍事競技等活動,增強軍訓的趣味性和挑戰性。積極與后勤處、宣傳處、教務處等部門協調,加強伙食、醫療等服務保障工作,上下聯動,形成合力,確保整個軍訓有序進行。
2.落實軍訓規章制度,保證有效性。
完善的制度,是保障軍訓有序進行的前提。制定《大學生軍訓管理辦法》,《軍訓教官管理規定》等文件,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每一名參訓人員和管理人員都要自覺遵守相關制度,落實內務、請銷假、獎懲等制度,使思想政治教育與軍訓規章制度有機融合,讓學生自覺養成遵章守紀的良好習慣。
3.關注各類動態,注重針對性。
面對新的陌生環境,人會產生孤獨感,大學生剛進入校園不久,加之艱苦的軍訓,更容易產生情緒波動和迷茫心理。隨著時間推移,訓練強度進一步加大,身體上的疲憊感更容易致其產生焦慮和抵觸。因此,要從訓練前、訓練中、訓練后全方位地關注新生的思想動態和參訓狀況,重點關注身體有疾病和家庭困難的學生,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通過心理輔導消除其退縮心理,幫助新生度過入學適應期。
(三)加強三支隊伍建設,全方位教育引導學生投身軍訓。
1.注重學生教官隊伍。
嚴格選拔培訓學生教官,優先從政治過硬、素質較好的學生黨員、干部和退伍復學的學生中選取,保證隊伍的先進性。學生教官是新生的第一任老師,新生往往對軍訓教官產生一定的依賴性,通過教官的言傳身教,對新生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學生教官作為老生,更方便與新生溝通交流,這都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
2.建強輔導員隊伍。
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鋪底,關系到軍訓工作能否取得實效。剛入學的大學新生更容易把輔導員當成傾訴對象,輔導員應抓住新生內心的特點,系統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訓。通過召開班務會、座談會,教育學生正確理解軍訓的意義。全程跟訓,關注學生訓練中的表現,深入學生宿舍,了解新生軍訓后的思想動態,幫助學生緩解壓力,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關愛。對于新生因訓練強度產生的身體不適,可以將信息反饋后適當調整訓練內容和訓練強度。
3.狠抓學生骨干隊伍。
學生骨干是軍訓工作中的得力助手,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堅力量。提前選拔,優先將從高中就擔任過班干部,有一定管理協調能力的學生充實到骨干隊伍。注重訓練中的培養。可以給他們壓擔子,軍訓過程中擔任思想骨干和副班長,充當輔導員抓思想教育的抓手,當好軍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協調員和宣傳員,成為師生關系的紐帶和橋梁。
(四)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切實提高軍訓工作實效。
1.將軍訓效果納入學生日常管理。
軍訓時間15天左右,訓練時間和內容相對集中,成效較為明顯。但軍訓結束后,后續因為缺乏系統的訓練活動,教育效果難以持續,很有必要建立軍訓長效機制。讓軍訓學生教官擔任新生的班級管理員,發揮其影響力,促進新生將軍訓期間養成的良好品行延續下來。開展宿舍內務衛生評比,堅持早操制度,制定可行的班級規定、宿舍管理辦法等制度,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發揮學校武裝部和軍事教研室的作用。
武裝部和軍事教研室在學校國防教育和軍訓中,發揮主力軍作用。指導學生開展好有益的第二課堂活動,對于學生渴望了解的前沿動態、國際形勢、軍事高科技等內容,搞好授課輔導,將學生的興趣與教學活動緊密結合,調動其將軍訓效果融入學習中的積極性。
3.廣泛開展軍事類活動。
通過團日活動、演講比賽、軍事征文等活動,到紅色基地參觀見學,組建定向越野、軍事愛好者協會、軍事發燒友等社團組織,激發軍訓期間的熱情,將良好的作風貫穿學習和生活,從而延續軍訓中形成的可貴精神品質。
參考文獻:
[1]張昊冉.軍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3).
[2]吳桂儀.新時期高校軍訓思想政治工作探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8).
[3]姚念龍,張博,何永淼.“90后”大學生軍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5).
[4]劉寶貴.如何利用軍訓期間開展大學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管理學家,2012(9).
[5]張瓊.淺談高校新生軍訓期間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J].課程教育研究,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