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躍龍
【摘要】近些年來,互聯網金融得到了快速發展,傳統金融模式得到了有效的豐富,整個金融市場也更加活躍。然而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諸多新的隱患,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面臨著更多的風險。針對此,筆者對互聯網金融展開分析,先就互聯網金融的作用及危害進行了研究,總結了其存在侵害公眾資金安全、干擾金融秩序與破壞社會穩定等問題:隨后進一步闡述了互聯網金融面對的風險,即法律風險、信用風險與經營風險等:最后為了進一步促進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提出建議:做好市場準入方面的監管工作、健全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完善個人征信系統等。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風險 風險防控
金融主要是借助資金的融通而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也就是在儲蓄者與融資者間轉移資金。隨著金融行業的發展,金融中介出現,其借助專業技術與規模化的資金來減少資金融通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儲蓄者與融資者間出現的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問題。當前主要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有P2P網貸、手機銀行支付、大數據金融等。這些金融模式對政府、各個行業及學術界等都帶來一定影響,具體體現在信息處理、支付與結算、資源配置等方面。
一、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及產生的危害
(一)互聯網金融的優勢
1.執行效率非常高,投資成本低
傳統金融模式下,金融業務需要經歷一系列的審批程序,極為冗長。在收集貸款申請人信息的過程中,金融機構需組織評估機構至貸款申請人所在地進行實地考察,最后再基于考察結果做出貸款決策。這一過程,金融機構往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借貸雙方能夠實現在線交流與網上交易,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大數據與云計算系統獲得申請人的信息,信息不對稱性得到有效降低,從而更高效而準確地做出貸款決策。
2.服務對象的范圍更廣闊
依據巴萊多定律可知,在所有借款者中,大客戶所占的比重僅有20%,個人與小微企業成為金融機構所面對的主要客戶。當出現股市動蕩與銀行緊縮銀根等情況時,資金持有者會尋求更為穩妥的投資方式。互聯網金融恰恰能夠彌補這一點,贏得個人與小微企業的青睞。
(二)互聯網金融產生的危害
1.危害了公眾的資金安全
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很多互聯網金融企業大肆宣傳,甚至以銀行的名義進行虛假宣傳,以此擴大影響力,令很多投資者上當。因為互聯網金融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投資者所掌握的有效信息非常少,其對平臺上的各種金融產品缺乏足夠的了解,僅依據平臺的宣傳材料而進行決策,導致投資行為面臨極高的風險。平臺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將高風險的金融產品推銷給缺乏風險意識與金融知識的投資者。平臺的這種行為嚴重侵害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給整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2.破壞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e租寶”一度號稱全球規模最大的互聯網融資租賃平臺,在P2P領域中擁有極大的影響力。2015年,其因設置虛假標的與非法集資被查處。相關資料表明,該公司涉案金額高達500億,涉及到約80萬的投資人。這是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出現的影響范圍極大的詐騙案件,危害了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之所以會出現這類案例,主要是因為我國監管力度不足,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違規行為非常普遍。這些企業對募集資金的監管存在漏洞,隨意挪用資金等情況時有發生。其不顧法律規定,破壞了金融秩序,對整個金融市場產生巨大危害。
二、互聯網金融所面對的主要風險
互聯網金融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對各個方面產生影響,如果不能夠有效地防控風險,其將對社會產生巨大危害。互聯網金融所面對的主要風險有:
(一)法律風險
從法律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通常新興產業誕生后,法制建設會相對滯后。互聯網金融也是如此,國內互聯網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規非常少,這使得實務操作缺乏有效的依據。在立法過程中,一般只有風險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才會提上議程,這些都表明互聯網金融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雖然我國近期頒布了《網上銀行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但是互聯網金融方面的法制建設仍非常落后。
(二)技術風險
正是因為互聯網的存在,互聯網金融才得以發展,這也決定了互聯網面臨一定的技術風險,比方說計算機病毒、網絡黑客等。這些均通過互聯網而對互聯網金融產生影響。
(三)信用風險
和傳統金融機構一樣,互聯網金融企業也需要面對一定的信用風險。互聯網金融主要采取線上交流的方式,依賴信用審查評估結果而做出決策,未進行真實性檢驗,缺乏一定的抵押擔保,信息不對稱現象非常嚴重。這導致很多不良人士有機可乘,令互聯網金融面I臨嚴重的信用風險。
(四)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是因企業內部管理、組織結構、系統等方面的不足或因外部事件而產生的。互聯網金融涉及到P2P、第三方支付與眾籌等,其之所以能夠迅速決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成本低,能夠突破時間與空間等限制因素。互聯網金融的確是對傳統金融進行了革新,促使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性加強。然而必須正視,互聯網金融在促進金融行業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操作風險,能否有效地應對操作風險,直接影響互聯網金融的整體發展。
(五)經營風險
當前,有關部門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監管力度不足,這導致很多互聯網金融企業內部管理混亂,未能夠有效地識別客戶身份及監管好資金的使用。這些令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嚴重危害了投資者的資金安全。
三、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防控與監管的有效策略
(一)強化市場準入的監管
相關部門應強化互聯網金融市場的準入監管,對金融機構的成立進行更加規范與嚴格地審批。正如上文所言,互聯網金融企業存在嚴重的資金挪用問題,這是市場準入缺乏有效監管所導致的。很多民間借貸企業借助包裝等策略而入駐互聯網金融行業,非法吸納資金。我們都知道,互聯網金融是基于傳 統金融創新與發展的結果,從本質上講,其為金融的一種業態。因此,互聯網金融也應被納入到傳統金融業的監管范圍中,互聯網金融機構的設立應得到嚴格與規范的審批,確保不規范企業不能夠進入到互聯網金融行業中,促使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能夠健康發展。
(二)健全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
法律風險是互聯網金融發展中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健全的法律制度。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互聯網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規,創建起優越的法律環境,以此來遏制與打擊互聯網金融違法行為。隨著互聯網金融方面各項法規的完善,在解決互聯網金融行業中出現的各種經濟糾紛時,相關部門能夠有章可循。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的完善能夠令互聯網金融發展更加規范化,可以有效地減少分非法行為,促使互聯網金融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加強創新,促使互聯網與金融交叉監管
因為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相互交融的產物,其具備了互聯網與金融兩個領域的特點,以往的分業監管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現階段,我國應積極創新,嘗試跨界監管,借助交叉監管等策略來提高監管成效。除此之外,我國還應積極借鑒傳統行業的發展經驗,組建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強化行業的自律性,創建良好的互聯網金融市場環境。
(四)建立健全的個人征信系統
互聯網金融以線上交流為主要的審核手段,怎樣提高審核效率與審核質量極為關鍵。構建起健全的個人征信系統能夠有效地改善審核結果,這是應對信用風險的有效措施。比方說,基于人行征信系統可以進一步構建起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創建覆蓋多方面的信用體系,實現信用信息的真正共享。與此同時,我國還應該提高信息披露的法制化程度,令征信數據實現標準化,以此改善在線審核的質量,有效地應對各種詐騙行為。
四、結束語
在信息科技水平不斷提升的過程中,互聯網金融模式也持續發展,資源配置效率不斷提高,金融交易成本得以降低,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在互聯網金融帶來諸多益處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其帶來的各種風險。針對互聯網金融發展中面對的法律風險、技術風險與信用風險等,我國應加強互聯網金融方面的法制建設,構建起完善的法律體系,加強創新,實現互聯網與金融的交叉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