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杰
【摘要】當前新媒體具有傳播速度快、員工參與方便等特點,積極運用互聯網思維,依托互聯網手段,利用互聯網平臺,是煤企基層黨支部工作發展需求。建立集黨建工作、宣傳教育、思想政治三維一體的“互聯網+”新陣地、新模式是應煤企內涵發展的必然途徑;是提升宣教教育的影響力、號召力、感染力,從而為企業在新常態下改革創新、轉型發展,提供穩固的思想保障。
【關鍵詞】黨支部;互聯網+;黨建工作;宣傳教育;思想政治
一、實施背景
隨著現代科技在不斷發展、進步,“互聯網+”時代撲面而來,人們開始崇尚“指尖上生活”、青睞“虛擬化表達”、喜歡“平等式交流”。手機、網絡等作為新媒體的代表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它們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獲取、溝通、表達信息的平臺方式之一。而作為以人為對象的企業宣傳教育工作,在網絡應用日益廣泛的今天,以往黨支部傳統的工作格局、模式,已然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必然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將“互聯網+”思維運用到黨組織宣教工作領域,以此增強其時效性和針對性,促進人與人的交流,營造良好的和諧的企業生存與發展環境。
二、主要做法和創新點
為增強新形勢下煤炭行業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將“黨建工作、企業宣傳、思想政治”三大工作植入黨支部“自媒體”平臺,并通過對接“移動通訊、DMB廣播、網絡電視、LAN網絡”等媒體終端,定期推送、發布包括會議精神、宣傳提綱專欄內容,基層支部經驗、五星黨員事跡,最美員工風采、電視臺的采播視頻、公司3D案例等各類企業宣傳信息,實現了宣傳教育的“及時、準確和創新”,拓寬黨支部宣傳教育的時間和空間,提高了更新速度,提升了即時性。
(一)推進“互聯網+黨建”,建設指尖上的“智慧黨建新陣地”
將互聯網的影響力與及時有效的互動性有機地融入黨建工作的各個環節,推動黨建工作信息化,以互聯網的無限可能性,為加固黨支部的基層戰斗堡壘提供了新路徑。以黨建工作規范化為基礎,以黨建創新為動力,利用微信、局域網等互聯網平臺開辦“黨員e家”、網絡黨校等板塊,以最新載體宣傳政策、加強黨建、凝心聚力;開辦“兩學一做”學習論壇,網發學習素材,開展網上答題,知識競賽,讓黨支部黨員帶著問題學,時時刻刻學;建立微信黨建云平臺,開展黨員網絡活動日、干部理論學習日等集中教育活動,推進探索建立黨員先鋒指數管理辦法,切實加強支部隊伍建設。
(二)推進“互聯網+宣教”,實現宣傳引導“潤物細無聲”
運用“互聯網+”宣傳優勢,開通宣傳教育的直通車,提升宣教工作的超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召力。在黨支部內開通“基層宣教”公眾微信號,加大“員工創新創意”微平臺的推廣和更新力度,通過員工喜聞樂見的新媒體,占領員工思想陣地、及時導向、發聲、唱響主旋律,用身邊的好經驗、先進事跡感染員工、潛移默化地影響員工,達到統一思想、傳播正能量、凝聚正能量的作用,為基層支部穩定和諧、安全發展“鳴鑼開道”、“保駕護航”。
(三)推進“互聯網+思政”,運用網絡媒體開拓思政工作新途徑
習總書記強調指出“政治工作過不了網絡關就過不了時代關,必須研究把握信息網絡時代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推動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面對新形勢,基層黨支部高度重視多元化信息渠道對員工思想的沖擊,一方面深入開展了員工思想狀況的調研,另一方面,依托互聯網平臺,積極傳播正能量的新聞報道、評論、企業信息等,正面宣傳對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做出重大貢獻的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的事跡,使廣大職工對“先進”有真實的認識和感受。同時,為消除、排解員工的負面情緒,建立“我有話說”微信群、利用互聯網的“與陌生人說話”的“松綁效應”,最大限度地減少溝通者雙方的社會地位和身份帶來的影響,實現企業政治工作者與員工的平等交流,使得員工在屏幕前,無須保持戒備的心態,可以比較放松地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傾吐出來,從而及時的把握員工思想動態和心理訴求,大幅增強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教育效果。
三、實施效果
隨著煤炭行業發展嚴峻走勢,客觀造成了“各類矛盾多發期”和“思想波動加大期”并存,給基層黨支部思想政治和隊伍穩定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戰。面對新形勢,運用三維一體“互聯網+”新陣地、新模式,把形勢任務宣傳教育工作提到新的高度,全方位的構建了“立體化形勢任務宣教”大格局,實現了宣傳教育的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一)宣傳教育空間大幅擴展
各類移動媒體平臺如同一個個線上“流動的家園”,將“天涯之遠”的黨員囊括于“咫尺之近”,眾多宣教網絡板塊恰似一個個虛擬世界的“交流場所”,將黨建工作與服務黨員、服務群眾緊緊地結合起來,讓黨支部的關愛抵達每名員工。同時,員工可以足不出戶了解外面的世界,而且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行全面、自由的討論。
(二)宣傳教育模式突破桎梏
“互聯網”下的宣傳教育,改變了過去“你講我聽,你灌我受”,“一人生病,大家吃藥”的單向強制性方式,變被動式教育為互動式教育,增強了員工與管理人員之間的平等性,促進了企業與員工雙方情感交流,管理者充分尊重并認識員工的思維活動,在更加平等的網絡環境中共同面對問題。員工可以在網絡上平等地發表自己的思想看法與管理者互相溝通探討,員工的主體意識被極大地調動起來。
(三)宣教方式方法更加人性化
黨支部的管理者不再是“教育者”,不再進行“說服”,而提供“引導”服務,更具有人情味和親和力。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即相信每位員工都有能力發現自己的或區科的問題,并通過探索,獲得對自己最有價值的建議,從而解決這些問題。員工與企業管理層有了更多交流、溝通與探討的機會,架起基層黨支部與員工的交流橋梁,增強了區科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