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琦
摘要:隨著留學低齡化,越來越多學生放棄中國高考,選擇境內學習全球評估證書GAC(Global Assessment Certificate)課程,同步學習美國高中及大學預科課程,提前適應西式教學模式與思維,同時獲得境內參加美國高考ACT(American College Test)的資格。結合GAC課程設置的多元化、科學化特點,美國高考ACT科學推理部分的題目特點、考察內容,對比美國本科錄取要求,對我國基礎教育教學及人才培養方面有了戰略啟示:明確教育目的、重視學科背景;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與國際接軌,與高等教育接軌。避免唯分是從,打破分數與能力的簡單思辨。
關鍵詞:全球評估證書GAC 美國高考ACT 科學推理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5-0151-02
在出國留學大軍中,備受關注的重要考試之一即為美國高考。不同于中國高考的“一考定終身”,美國高考分為兩類具有同等效力的考試:ACT(American College Test)與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每年可進行多次考試,申請大學時提交最好的成績即可,SAT經過多次重大改革調整,其考綱考試形式不斷貼合ACT。ACT考試創立于1959年,側重于對學生已學課程的考查,更適用于中國學生學習特點;隨著經濟發達與科技創新的社會環境發展及普遍對教育水平的提升,ACT考試幾經完善,1989年將科學推理部分正式列入重點考查內容。[1]2018年4月美國ACT副總裁在上海進行亞洲地區峰會中報告:“ACT的參考人數從2012年至今,連年超越SAT報名人數,成為更炙手可熱的留學考試,其成績也是作為美國大學獎學金發放的重要依據。2018年,美國本土三分之二的考生選擇ACT,三分一考生選擇SAT考試。”2018年9月起,ACT總部針對國際考生進行重大改革,美國境外均實行機考,降低成本,高效出分,成績報告將更為豐富。下面結合GAC課程,以ACT科學推理部分為例,對比美國大學錄取要求進行分析,以期對我國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一、GAC課程
隨著美國ACT總部對GAC課程的研發與廣泛推廣,越來越多國際考生有機會在中國大陸學習全球證書評估GAC課程,該課程涵蓋美國高中課程及美國大學預科18門課程,在英語聽說讀寫,代數幾何應用、函數、金融投資分析、統計學原理、微積分與導數、商科財務報表、市場營銷,交際技能,科學實踐等方面培養學生中西式思維過渡、文化銜接。以GAC課程的數學與科學學科為例,通過學術用語與基本知識的掌握,廣泛拓展學生知識背景了解,深入剖析規律定理演變過程,以技術推動學生學習,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及實驗工具。評價體系以過程性評價為主,階段性結果測試作為學業考核評價。《美國國家教育技術標準》強調,教師要通過設計、開發、評價等多維度,對學生的綜合技能進行完整客觀評價。[2]
二、ACT科學推理部分研究及大學錄取標準
(一)ACT科學推理部分特點分析
ACT科學推理部分時間為35分鐘,6~7篇文章,40道客觀題,旨在測試學生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天文、氣象、環境等學科內容,如表1,通過圖表考量、數據處理、研究方案制定、觀點沖突,矛盾對立假說分析等題型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審視、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給定材料進行閱讀、分析觀點、表達立場是中國學生的重大挑戰。[1][3]考試不涉及復雜運算和公式記憶,要求考生短時間內閱讀消化大量的科學資料,信息量大,知識點覆蓋全面,各學科考查均建立在一定的背景研究之下,貼近生活又貼近科技前沿。在知識點考核方面,重視知識面的廣泛性,要求學生對一個知識點的了解應建立在大量相關學術背景與科普讀物的基礎之上,意在啟迪學生科學探知精神。
(二)大學錄取方式,綜合評價學生成績
美國大學的網絡申請系統主要有:common application、applyyourself、地區性(加州、德州、紐約州等)網申系統以及大學獨立的網申系統,前百名學校大部分均使用common application系統,學生需提供詳細的個人高中平時學習成績、高考成績、語言成績、志愿者活動情況、獲獎情況、社會活躍度、領導力、合作力、創造力等各項能力證明、突出反映個人特質的文案寫作材料以及家族成員教育工作經歷。普林斯頓的招生專員曾明確表態:絕對不會簡單地將申請者的高考分數和平均成績從高到低排序來選擇學生,在篩選學生的申請材料過程中,將每一個申請者作為個案來審視,衡量成績、特長、所獲獎項等綜合能力和志愿服務經歷擇優而錄。[4]如此,可以根據學校的特點和學生意向學科來映射式地完成錄取工作。
三、對我國教育教學的啟示
(一)明確教育目的、重視學科背景
我國家長、社會、學校均十分重視基礎教育,在各類國際比賽中我國中小學生均能取得較好成績,但在高等教育及科研領域,我國取得的突破鳳毛麟角。為基礎教育的精英,經過高等教育培養后均如巨星隕落?人才培養中,要跳出知識導向或能力導向的單方面思辨,知識和能力本就是相互轉化的過程。
基礎教育,顧名思義,打牢學生各學科基礎,高等教育則根據學生自身興趣特點進行某學科的深入學習,步入研究生階段,針對精細的具點理論進行探索研究發現。各階段教育目標明確,掌握具體定理、規律前,務必使學生清楚了解產生的背景,學生只有掌握了規律的產生條件和全部背景理論結構,才能更靈活地理解運用。以孟德爾遺傳定律的學習為例,應以達爾文《進化論》,甚至《遺傳學》等知識為必讀拓展,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學生沒有雄厚背景知識做支撐時,無法建立系統嚴密的科學邏輯思維,更無法針對具體現象進行深入剖析。通過刷題取得高分,是對學生發散創新思維的固化。
(二)更新教學理念,與國際接軌,與高等教育接軌
考試成績是必需,但不是唯一。注重學生的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相結合。自然科學類課程,注重教學引導,觀察現象,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分析數據,得出結論,討論展望。以教學啟發能力,以考試引導教學。拓寬考點廣度,目前我國考試局限了知識點的理論性,學生針對高頻考點、重點題型刷題,對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甚微。加強情境教學,以實證調查為基礎,形式靈活,題目復雜多變,加大開放實驗類、圖表類、過程分析類、觀點沖突類題目的設置,根據已掌握的知識與建立的邏輯思維,辯證思維,發散創新。注重國際科學前沿知識的引入,引導學生關注《science》《nature》等國際權威學術期刊成果的閱讀與思考,避免學生死讀教科書,只讀教科書。
(三)成績報告內容豐富
學生成績涉及文理各項學科,成績報告單不局限于分數,分數信息只是一小部分,考核的目的是通過分數來分析學生在具體學科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力、創造力、該學科的學習潛力,從而綜合分析學生的職業定向領域,這是一份成績報告應該呈現的內容。
(四)建立生涯規劃意識,堅定信念
美國大學本科正式入學前通常安排學生進行兩周新生入學教育,旨在熟悉校園,了解大學生活,選課等。目前我國高考后學生普遍走向對立極端,存在“一切學習為了高考分數,結束高考等于再也不需要學習”的謬誤。因此教師在學生日常思想中應樹立學生的理想信念,使其堅定信念,清晰分辨是非,迷途知返;目光投放長遠,建立學生個人生涯規劃,從而更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有效利用高等資源,避免人云亦云,被動安排。
四、結語
我國出國留學群體曾以研究生為主力軍,以全獎或助教為目標,以改善生存狀態為使命,目前留學主要集中在高中及大學本科階段,留學國家始終以美國為主體。教育興則國家興,近四十年來,我國教育工作者一直為縮小中外教育差距,培養高精尖人才而不斷努力。在高考模式上可以嘗試打破一考定終身制。形式是內容的體現,考試形式的改變必將引起教育內容的側重變化,進而在教育理念上糾正家長普遍極端唯分是從的觀點,扎實培養學生能力,避免刷分走捷徑的做法。提高學生格局,目光放長遠,百年樹人,一代人的教育觀與教育引導影響著當代人成為社會中堅力量后的社會價值取向、社會發展方向。學校、社會、家庭樹立正確健康的育人觀,做到學生人格完整、能力均衡、專項突出,從而在高等教育中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在高校中充分發揮平臺優勢,開發利用橫向資源,使學生在有牢固基本功及強大專業背景做支撐的前提下,學習專項理論,掌握客觀規律,了解已形成規律的推導歷程,從而延續成果,創造創新。而人才的培養涉及學科、教學、教材、管理體系,在瞄準前沿的改革中,力爭盡早實現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5月4日在北大講話所指“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
參考文獻:
[1]趙慧.美國ACT考試探析——以科學部分為例[J].中國考試,2017(12):44-46.
[2]王偉隆.美國GAC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解析[J].教學管理,2015,7(8):110-113.
[3]陸一,黃傲寒,黃溫馨.考后雙向自主選擇的招生體系成本研究:以美國大學為參照[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36(1):111-118.
[4]郭志明.從美國“高考”看高中與大學的銜接[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5(8):11-16.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