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露梅
【摘要】本文從財務報告信息披露過載問題出發,首先對產生披露信息過載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存在過載問題會產生哪些不好的影響,最后對改善過載問題提出了建議。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在保證披露信息量的同時也要注重質的飛躍,進而降低決策者的風險。
【關鍵詞】表外信息 披露過載 解決對策
伴隨著越來越完善的資本市場,各個國家的會計準則也是越來越完善,對企業進行信息披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我們卻放錯了注意力,致使一味地注意公司披露的信息確實是越來越多了,可卻忽視了披露的質量。
一、信息披露過載的原因分析
(一)需求多樣的信息使用者
越來越成熟的市場致使信息使用者對信息披露有了更多的要求,這就使得公司必須披露越來越多的信息來滿足他們的需要。比如在披露的過程中既要披露相關的財務信息,還要披露相關的非財務信息,像這樣要求被披露的還有很多,就不在這兒一一舉例了。其實披露越來越多的信息是好的,但是要把握披露的那個度,不然只會適得其反。
(二)無區別對待信息使用者
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具有不同的風險偏好,有的是風險喜好者,有的則是風險厭惡者,這就使得他們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但是財務報告的對象是所有人,它不會因人而異提供不同的報告,這就使得有的人覺得披露的信息不夠,而有的人覺得披露的信息遠遠大于自己的需求,從而產生了信息過載的問題。這兒所說的過載僅針對一部分人,而不是全部的信息使用者。
(三)不受統一會計準則約束
因為在進行信息披露時沒有嚴格的界定,公司會盡可能多的選擇披露對自己有利的信息,而盡量避免披露對自己有不利影響的信息;將重要信息與不重要的信息混在一起進行披露,這樣人們就很難區分開它們,使得不重要的信息被過多的披露,從而產生過載的問題。而使用者需要的信息披露較少。
(四)重復披露
在準則的制定過程中,準則制定機構之間沒有進行協商,而是一味的考慮自己得目的,制定出對自己有利的準則,這就導致了準則會在某一方面有重復的情況出現,當公司進行信息披露時,根據準則的要求來披露自己公司的信息,這樣就出現了信息的過載問題。
二、信息披露過載的不良影響
(一)不利于投資者決策
信息使用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要從披露的信息中選出對自己有用的信息,但是過載的信息給使用者在選擇信息時帶來了很多本不該有的麻煩,同時也加大了投資的時間成本,這無形中加大了投資者的投資困難。本來披露的信息越多越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披露的信息確實是越來越多了,可是信息的質量卻下降了,這就使得有用的信息越來越少,并且導致了嚴重的后果,那就是公司只注重信息的量的披露,而忽視了質的重要性,產生了極其不好的影響。
(二)披露成本加大
隨著這幾年披露信息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將關注的重點轉移到披露的量是否合格,而忽視了披露的標準,這就導致編報表的人編制的方向發生重大的變化,他們會選擇編更多的不是很重要的、但是對公司有利的信息來披露,只要將這些信息整合起來達到一定的量就可以,但這就加大了使用者的篩選成本,從而對投資者產生不利的影響。
(三)進行不實性披露
在進行表外信息披露時,不像財務報表的要求那樣嚴格,對外披露的信息沒有嚴格的規定和審查程序,這樣就有利于企業在選擇披露何種信息時有徇私的現象出現,他們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信息使用者感興趣的信息進行表外的披露,從而使得企業存在的一些重大問題隱藏起來,從而使得從表面看起來該公司沒有任何問題,進而吸引投資者進行投資,可實際上公司存在的問題是投資者無法獲取的,當他們真正投資了以后才發現公司的實際情況,這時已為時過晚。所以說過分的披露信息對投資者來說并不是很好的,應適時披露信息。
(四)引發保密性問題
對信息進行過多的披露可能導致自己公司的商業秘密泄露。關注信息披露的除了投資者,還有行業的競爭者,要是企業過多的披露信息的話,就會讓競爭者對本企業有充分的了解,從而削弱本企業的競爭優勢,甚至給企業帶來災難。
三、信息披露過載的解決對策
(一)制定規范的披露規定
信息過載歸其原因主要是監管的不利,沒有確定的準則來規范披露信息的范圍及內容,沒有嚴格的審查程序來約束它,現在披露的信息只是企業以自己的意愿進行的披露。相對于企業來說,披露的肯定是對自己有利的信息,這就使得披露的信息缺乏可信度,對投資者來說其披露信息的可參考性就很值得商榷了。為了提高企業披露信息的可信度,有關部門應該著手建立有關的審查機構,專門針對企業披露信息的質量和可靠性進行審查;還應該制定有關的準則、制度等來規范披露信息的范圍和內容,從而減少企業通過披露信息來粉飾報表的可能性,這也是對投資者的負責。
(二)加強監督力度,追究法律責任
針對存在的信息披露問題,有關部門首先應該從審查的角度出發,注重注冊會計師隊伍的管理,嚴格要求注冊會計師的專業技能和道德素養,杜絕注冊會計師聯合企業進行舞弊的行為,嚴查有違反規定的從業者并對其進行相應的懲罰。接著重點嚴查存在舞弊行為的企業,將其存在的問題一一反應出來,再進行深層次的剖析,從根本上發現產生問題的原因,然后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懲罰,使其承擔應有的責任。最后,有關部門可以建立賠償監管機制,要是有投資者因為參考了披露有誤的信息而產生虧損的話,該企業應該賠償該投資者的所有損失,情節嚴重的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合理控制強制披露與自愿披露
表外披露的信息分為強制披露和自愿披露,對于強制披露的信息應該保證信息的可靠性,可以讓決策者有參考的價值;對于自愿披露的信息,有關部門應該對其進行引導,讓企業盡可能的披露有用的信息,最終使投資者的風險降低。
(四)加強基本理論建設
有關部門應該加強會計理論的建設,對會計理論的有些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前適用的一些理論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經濟形勢,我們應該時刻注意時代的腳步,保持理論與時代一起進步,這樣就可以使得會計理論的進步時刻保持著適用經濟的發展,時刻適用于當前的資本市場。
參考文獻
[1]葛家澍,劉峰.2008.會計理論—關于財務會計概念結構的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王雪.2014.上市公司應制定適當的信息披露政策.財務與會計:理財版.
[3]劉紅霞.2013.表外披露與財務披露過剩問題.財會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