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飛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全面護理模式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特定時間段(2014年2月至 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52例膽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按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6例患者,給予對照組常規的臨床護理辦法,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患者的心理、飲食、認知功能等方面實施全面護理干預。結果:在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全面護理干預之后,患者手術相關指標、焦慮抑郁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結論:在對膽結石患者的護理中實施全面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相關手術指標,降低焦慮抑郁評分和并發癥發生率,還能很大程度上提升護理滿意度,值得醫護人員在臨床中推廣并使用。
【關鍵詞】:全面護理;膽結石;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9-03--01
膽結石在臨床上又被稱之為膽石癥,具體是指膽道系統(膽囊、膽管內)發生結石的疾病;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膽道感染。現階段臨床醫學中按照發病部位將其分之為膽囊炎和膽管炎。膽囊內形成結石之后便會刺激膽囊黏膜,不僅會引發慢性膽囊炎癥,而且會在結石嵌頓在膽囊頸部或膽囊管后引起繼發感染,導致引發急性膽囊炎癥[1]。基于此,本文選取特定研究時段2014年2月至 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52例膽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分別實施不同的護理模式,現將護理內容和結果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至 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52例膽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每組26例,觀察組:男女比例16:10,年齡在30-56歲,平均年齡為(43.12±12.96)歲;對照組男女比例15:11,年齡在32-51歲,平均年齡為(41.52±9.25)歲;患者以及家屬在研究前均與我院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本組研究中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可比性良好[2]。
1.2 護理措施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措施:積極為患者營造溫馨的住院環境,為患者提供軟硬適度的枕頭保證充足的睡眠、嚴密觀察并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對其進行常規檢查,比如心電圖、血常規、尿常規、超聲檢查[2]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實施全面護理干預,抽調優秀住院醫師2人,護士長1人,專科護士4人成立護理干預小組,以上小組成員平均學歷均為大專以上,且工作時間必須≥3年;具體實施內容如下:(1)強化基礎護理:熱情接待前來就診的患者以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對患者的家庭情況、文化程度、工作單位、家族疾病史等整體情況作一詳細的了解之后為患者建立個人健康檔案;根據患者的受教育情況,利用PPT、音視頻等軟件來向其詳細介紹膽結石的相關知識,并且教導患者如何更好的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答;與此同時患者要忍受不同程度的痛苦,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會表現出焦慮、煩躁,有時還會出現抑郁與淡漠等情緒。作為護理人員,在提供護理服務的時候,要與患者多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注意觀察情緒變化,給予不同程度的心理疏導,排除不良情緒[3]。(2)術中護理:醫護人員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提及與疾病無關的話題,并且要嚴密觀察患者的輸液情況;在整個手術過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提及與手術無關的話題,盡量保持手術室的安靜;(3)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應該第一時間詢問患者是否感到不適,確保患者無任何不良情況時再送回病房,在將患者送回病房后要立即對患者的呼吸、血壓、脈搏進行準確測量并記錄;在進食之前醫護人員應該與患者家屬提前溝通,充分對患者的喜好和忌口進行掌握,在一日三餐的進食中嚴格控制患者的蛋白質攝入量,多吃瘦肉、雞蛋、牛奶、大豆及豆制品,少吃蝦、蟹、咸魚、牛奶等食物,避免攝入膽固醇和較高和脂肪酸較飽和的食物,以免加重動脈硬化;多吃富含維c的水果和蔬菜;切忌攝入辣椒、咖喱粉、咖啡、濃茶等食物;在對患者用藥期間一定要謹遵醫囑,耐心細心的對患者講解用藥相關注意事項;詳細向病人家屬交代相關藥物的正確步驟和方式,把各類藥的用法及用量可以用筆備注在標簽上以免家屬混亂使用[4];(4)康復護理:根據患者自身實際恢復情況為其制定相關康復鍛煉計劃;并叮囑患者一定要按時來醫院復查,一般復查時間為術后一星期、一周、一個月,術后一個月之內禁煙禁酒,飲食以清淡為主,多餐少食確保排便通暢,切忌暴飲暴食;術后3-5個月之內避免體力勞動并且保保障充足的睡眠和穩定的情緒,根據自身的身體恢復狀況可以適當的進行相關體育鍛煉[5];
1.3 療效評價標準
1.3.1 采用科室自制的評分表對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進行對比,其中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平均花費四個部分;
1.3.2 對比兩組患者實施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情況;
1.3.3 將兩組患者實施護理后的并發癥發生率進行對比,其中包括膽道感染、反流性胃炎、膽汁性肝硬變[6]三個方面;
1.3.4 將兩種護理模式下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滿意度越高,表示護理效果越明顯;
1.4 統計學方法
此次對比護理中產生的所有數據,應用SPSS 22.0 軟件進行計算,t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用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
觀察組患者不論是手術時間還是術中出血量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實施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情況
兩組患者經過護理之后,焦慮抑郁評分均有所改善,觀察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詳情請見表2:
2.3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為7.6%,對照組為30.7%。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詳情請見表3:
2.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
對照組滿意度為76.9%,觀察組為96.1%,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詳情見表4:
3 討論
形成膽結石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不吃早餐(膽汁濃度增加、細菌繁殖促進膽結石的形成)、餐后零食、喜靜少動(勞動減少、囊肌收縮力下降、膽汁排空延遲、膽汁淤積)、肥胖體質(吃高脂肪、高糖類、高膽固醇食物)、肝硬化者(雌激素較高、膽囊收縮功能低下、膽囊排空不暢)遺傳因素等均會引起膽結石;其臨床表現又從膽囊結石和肝膽管結石來說,膽囊結石的臨床癥狀主要取決于結石的發生部位大小,很多膽囊結石患者整個發病過程始終無明顯癥狀,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隱性結石;主要是指肝內膽管系統所產生的結石,與肝外膽管結石是合并存在的,該病與患者年齡也有關系,患者癥狀表現為反復發作且肝功能會出現異常,較為常見的表現就是肝膿腫、化膿性肝內膽管炎、膽道出血[7];經久不愈便會導致肝葉萎縮和肝纖維化。本文通過選取特定時段內的5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分別實施不同的護理措施,最后發現實施全面護理干預效果顯著,由此證明在對膽結石患者的護理中實施全面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相關手術指標,降低焦慮抑郁評分和并發癥發生率,還能很大程度上提升護理滿意度,值得醫護人員在臨床中推廣并使用。
參考文獻
駱子祥.全面護理模式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4):293-294.
馬依努爾·阿尼開.全面護理模式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 16(40):270-271.
陸艷興,李凱凌,陳燕芳,等.全面護理模式在膽結石患者中的應用[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 26(7):173-174.
陳紅,閔春花,雷志華.全面護理模式應用在膽結石手術患者中的臨床分析[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 29(18):3260-3261.
李哲.全面護理模式應用于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7, 2(28):150-151.
宋彩紅,郭艷鋒.全面護理模式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 26(13):120-121.
練鳳娟,郭曉梅,林春燕,等.全面護理模式在膽石癥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6,33(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