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應紅
【關鍵詞】 數學教學;問題導學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5—0117—01
問題導學法是以問題為媒介,學生在教師指導的情況下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完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過程。在此教學方式實施之時,學生在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將得到培養,這對于初中數學教學而言是一次很好的飛躍。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問題導入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問題設置應具備合理性
問題導學法的關鍵便是問題,因此合理設置問題有助于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以問題的設置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有效、循序漸進的方式開展。
例如,教學“全等三角形”一課時,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對應元素是什么?2.全等三角形的性質是什么?用什么符號表示兩個三角形全等?3.怎么找到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對應邊?學生因為已經學過,所以可以很好地回答上述問題。此時教師可以根據答案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全等三角形的證明方法,并在學生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時,提出第四個問題:你能發現這兩個三角形有什么關系嗎?學生會根據初步掌握的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進行回答。此時,教師可以針對概念進行詳細講解,并通過多媒體教學使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到兩個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以上的教學過程是根據學生的基礎和掌握的知識情況而設置的,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較好地掌握了知識,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將情境教學與問題導學法相融合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教育領域中的深入,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更新,其中情境教學便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教學方法之一。它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因此,將情境教學融入到問題導學法中,有助于教學效率的穩步提升。
例如,教學“二次函數及其圖象”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創設生活情境。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如下問題:花園的噴水池噴出的水、河上架起的拱橋、投籃或擲鉛球(教師現場拋粉筆)時球在空中經過的路線都會形成一條曲線,這些曲線是否能用函數關系式來表示?它們的形狀是怎樣畫出來的?學生由于對生活的熟悉使他們對這個問題有著濃厚的興趣,進而使學生在學習二次函數及其圖象時能夠認真地投入到學習之中,使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得到很好培養,學習效率和教學效率也得以提升。在這一過程之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及綜合素質均有了明顯提高。因此,將情境教學與問題導學法相融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成果。
三、以問題導學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數學思維的發展、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知識應用的正確性均難以掌控。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導學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學生的思路得以清晰,進而更好地開展問題探究。
例如,在“隨機事件與概率”一課的教學后,學生對隨機事件以及概率的求法已經有了初步了解,這便使他們很自然地想要在習題中強化概率的求法。所以,教師在教學之時可以采取以下教學方式:首先,可以給具有代表性的習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如,袋子中裝有大小相同、標號不同的白球4個,黑球5個,從中任取3個球。問題:1.共有多少種不同結果?2.取出的3球中有2個白球,1個黑球的結果有幾個?3.取出的3球中至少有2個白球的結果有幾個?4.計算第二、三小題表示的事件的概率。其次,讓學生小組討論或者自主學習。實踐證明,這樣教學,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明顯提升,一定意義上促進學生自身數學水平的提升。
綜上所述,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還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這對于學生今后數學的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