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琴
【摘 要】目的: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在膝關節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按照隨機平行方式分組,將我院在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所擷取的104例膝關節鏡手術患者,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對比兩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數據對比為:90.38%、73.08%,P<0.05。護理后,兩組膝關節活動度、并發癥情況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膝關節鏡手術中,護理效果較佳,同時能改善患者的膝關節活動情況,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綜合護理;膝關節鏡手術;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9-03--01
采用關節鏡手術,不會對患者的機體構成較大創傷,并且操作準確、安全,能夠減輕患者的痛苦。但是,手術后易于發生關節僵硬情況[1]。為此,本次研究分別在膝關節鏡手術中,實施了綜合護理、常規護理,分析兩種不同護理模式下的臨床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結合隨機平行方式,將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擷取的104例膝關節鏡手術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2例。所有膝關節鏡手術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愿意配合醫護人員開展各項臨床工作。觀察組男性、女性各29例、23例;年齡收集范圍25~74歲,平均年齡為(49.5±4.4)歲。對照組男性、女性各31例、21例;年齡收集范圍27~71歲,平均年齡為(49.2±4.3)歲。兩組臨床相關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差異性不顯著,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為患者講解進行手術治療的必要性、操作方法、操作流程等,從而確保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
1.2.2 觀察組實行綜合護理,綜合健康教育,借助解剖圖譜、幻燈片的作用,為患者展示并講解膝關節解剖結構相關知識。然后,結合患者的病癥類型,告知患者骨性關節炎、前交叉韌帶損傷,以及半月板損傷等的發病機制、臨床癥狀、手術相關內容等,促使患者對膝關節鏡手術有基本的認知。然后,對患者床上排便、排尿進行個體化指導。
手術前綜合護理,將手術室內溫度、濕度分別設置為25°C、50%,做好手術室的消毒、清潔工作。然后,將相關手術設備、物品、一次性關節鏡專用U型單等準備好。為患者介紹手術室環境,消除患者的緊張心理情緒,使其樹立手術治療的自信。此外,還應叮囑患者術前8h禁食、術前6h禁水。
手術中綜合護理,進到手術室后,對患者的相關信息進行核對。再實行麻醉操作,將其健側下肢固定好,保持上肢外伸狀態。將關節鏡放在健側位置,加強對患者心率、體溫、脈搏等觀察和記錄工作。
手術后綜合護理,手術后密切觀察、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結合具體狀況,制定針對性康復方案。嚴格觀察患者傷口敷料情況,是否存在滲血現象,如果發生滲血情況應及時上報,并更換敷料。手術后首日,可進行股四頭肌長收縮練習,持續5s后,放松5s,每日練習300次,可分5次完成,從而加速血液回流,避免發生腫脹現象。手術后第2d,可取患者平臥位,使其兩腿保持伸直狀態,將下腿伸直并抬起、放下,協助患者直腿抬高10°,然后緩慢放下,循序漸進進行練習,每次停留5s,緩慢放下后繼續練習,每次練習時間為5min,每3h練習一次即可,以此控制術后并發癥情況的發生幾率。出院后,實行功能鍛煉指導,鼓勵患者加強膝關節屈伸活動訓練,保證活動強度、時間適宜,以患者耐受為主。此外,還需告知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保證心情舒暢,定期入院復查。
綜合心理疏導,根據患者的性別、年齡、學歷等,構建針對性心理護理方案。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以便消除患者的心理顧慮。定期可組織患者參與到病友會中,旨在幫助患者樹立康復的信心,通過活動和其他患者間構建良好的關系,相互傾訴內心的想法,進而逐漸消除患者的負性心理,及早恢復身體健康。
1.3 觀察指標
1.3.1 觀察兩組護理效果、膝關節活動度、并發癥發生率。
1.3.2 護理效果的評判:護理后,膝關節功能完全恢復,臨床癥狀全部消除,即為治愈。護理后,膝關節功能得以顯著緩解,臨床癥狀基本消除,即為好轉。護理后,膝關節功能、臨床癥狀,均無明顯變化/更加嚴重,即為無效。前兩者的總和×100,即為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全部臨床數據,均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20.0實行處理。計數資料、均數差、率,分別采取n、±、%方式顯示,采用t、X?進行統計學檢驗。兩組患者間的數據對比顯示為:P<0.05,說明差異性突出。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效果的對比
兩組總有效率進行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
2.2 兩組膝關節活動度的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和對照組膝關節活動度分別為:(131.18±5.96)°、(126.75±5.57)°,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t=3.9160。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的對比
觀察組中,關節腫脹者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85%(2/52);對照組中,關節感染者、腫脹者、活動受限者各5例、3例、3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1.15%(11/52);組間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X?=7.1209。
3 討論
關節鏡手術,即為骨關節外科治療的主要方法。因為手術過程中需要灌注較多的生理鹽水,因此易于對滑膜血管構成一定損傷,直接危及到患者的循環系統,出現機體方面的炎性反應[2]。這時,靜脈的通透性發生一定變化,并且出現關節軟組織腫脹的可能性較大[3]。所以,可盡量滿足膝關節鏡手術患者的臨床需求,促使患者能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開展各項工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總有效率、膝關節活動度比較,觀察組均具有明顯的優勢,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可見,膝關節鏡手術中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還能及早恢復患者的膝關節功能,切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總而言之,綜合護理干預在膝關節鏡手術患者中應用,臨床療效確切,應用安全、可靠,具有臨床應用和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王其花,郁靜,尹繼蘭.綜合護理干預在膝關節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踐與研究,2017,14(6):50-52.
宋春曉.綜合護理干預對膝關節韌帶損傷關節鏡手術患者的影響效果分析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19):2402-2405.
張蘇霞.關節鏡下手術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病患者的護理方法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13):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