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欣琦
【摘 要】:目的:分析系統化護理在小兒肺炎中的應用。方法:選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兒科住院治療的小兒肺炎患者共9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予以系統化護理措施,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措施,觀察兩組患兒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以及體溫恢復正常所需的時間。結果:觀察組患兒的啰音消失時間以及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均小于對照組患兒,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系統化的護理措施可對患者相關的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小兒肺炎的患兒使用系統化護理措施可促進患兒的恢復,縮短患兒住院時間,改善患兒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系統化護理;小兒肺炎;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9-03--01
小兒身體機能發育尚不成熟,對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較弱,容易出現感染的情況,小兒肺炎是臨床兒科常見的一類感染性疾病,發病率高,若發展為重癥肺炎,將危及患兒的生命[1]。早期的診治以及優質的護理對患兒的治療與康復可以縮短住院時間。系統化的護理在小兒肺炎的治療與康復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對我院就診的96例小兒肺炎患者進行系統化的護理,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將具體內容匯報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兒科住院治療的小兒肺炎患者共96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訂)》中小兒肺炎的診斷標準[2];(2)年齡<3歲;(3)患兒家屬同意并支持本研究相關措施。排除標準:(1)肺炎已發展為重癥肺炎,生命體征不穩定;(2)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或其他復雜病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8例。觀察組患兒年齡在6-32月,平均年齡(16.34±6.32)月,其中男27例,女21例;對照組患兒年齡在7-30月,平均年齡(17.04±4.35)月,男26例,女22例。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兒的2名以上直系親屬均已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核。
1.2 研究方法
兩組患兒均接受抗感染、吸氧、補液等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參考《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訂)》[2]。在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予以傳統的護理措施,如用藥護理以及家屬的心理護理等。觀察組予以系統化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總體評估:相關護理人員應依據患兒的病史、用藥史、病情、禁忌癥等情況,對患兒進行總體評估,對患兒的體溫、出入量等指標進行嚴密觀察,當患兒發生異常時第一時間告知醫生,及時進行處理。
對家屬的心理干預:為患者家屬詳細解釋小兒肺炎的發病、病情的演變、治療方案以及預后,使家屬對患兒的病情有更多的了解,減少患兒家屬的焦慮情緒,提高患兒家屬對醫療措施配合程度。
呼吸道護理:根據患兒的病情適當調節氧流量以及吸氧的方式;在保證患兒舒適度的情況下調整患兒的體位,可適當抬高患兒的頭肩部;當患兒痰多時可指導家屬進行拍背排痰;做好保暖措施后對病房進行通風或者空氣消毒。
進食護理:指導患兒家屬喂食,囑家屬喂食富含維生素以及蛋白質的流質飲食,均衡患兒的膳食營養,為減少患兒胃腸道的壓力,進食可使用多次少量的方法進行喂食,促進營養的吸收。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以及體溫恢復正常所需的時間,評價方法:每日對患兒肺部進行聽診三次,早中晚各一次,觀察肺部啰音消失并穩定所需時間;每日使用腋溫表監測患兒體溫情況,觀察患兒體溫恢復所需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使用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當P<0.05時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患兒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平均4.26±1.13天,明顯高于觀察組患兒3.48±1.24天,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為2.87±0.87天,明顯小于對照組患兒3.45±0.97天,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小兒肺炎是臨床兒科常見的一類感染性疾病,發病率高,臨床主要表現為高熱、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難,當小兒肺炎并發膿毒血癥或者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癥時,將危及患兒的生命[3]。據統計[4],小兒肺炎是兒科住院患兒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院內死亡的患兒中,小兒肺炎患兒排第一位。促進康復的主要措施是早診斷,早治療以及優質的護理措施。
常規的護理措施主要包括普通的家屬心理護理以及患兒的用藥護理,僅在為患兒發藥以及換藥時進行護理,對保證患兒的用藥安全等方面具有較好的作用,但缺乏針對性,不能對相關的護理細節做到詳盡,仍有較大的改進空間[5]。
系統化護理是指對基礎護理措施的一種強化,密切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以及生命體征,同時對患者的身體各大系統相關的問題進行觀察分析以及護理,當發生情況時立即告知醫師采取相關措施,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6]。小兒肺炎的系統化護理在心理干預、呼吸道護理以及進食護理等方面得到很好的體現,能夠在多個方面對患兒進行護理,心理干預可消除患兒家屬的焦慮情緒,讓家屬對醫護人員更加信任,積極配合治療;呼吸道護理能夠減少患兒院內感染的情況,改善呼吸道癥狀;進食護理可針對患兒的消化系統進行護理,小兒的消化道尚未完全成熟,吸收較緩慢,使用富含維生素以及蛋白質的流食多次少量進食可促進患兒的營養吸收,促進疾病恢復。針對患兒可能出現的相關情況進行細節護理,提高患兒的療效,加速患兒的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啰音消失時間以及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均小于對照組患兒,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小兒肺炎的護理中,系統化的護理措施比常規護理對患兒的愈后更為有利,可以縮短病程。
綜上所述,系統化的護理措施可對患者相關的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小兒肺炎的患兒使用系統化護理措施可促進患兒的恢復,縮短患兒住院時間,改善患兒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邵麗娟.小兒肺炎護理中臨床路徑的臨床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3):333-334.
唐世芳.130例小兒肺炎護理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20):128-130.
呂志芳.人性化護理應用于小兒肺炎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27):83-84.
王琳.小兒肺炎護理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12,9(09):59-60.
王嶸娟.對小兒肺炎護理措施的探索與體會[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0,23(11):4058-4059.
張素珍,邱秀蓉.小兒肺炎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0,8(2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