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利民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中醫治療情況,給臨床使用中醫治療提供依據。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64例進行研究分析,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使用基礎治療,研究組使用基礎治療和中醫治療,對兩組治療情況進行對比。 結果 兩組的正中神經和腓總神經的MNCV、SNCV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有17例顯效,13例有效,2例無效,臨床治療有效率是93.75%,對照組有14例顯效,11例有效,7例無效,臨床治療有效率是78.12%。兩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5,P<0.05)。結論 中醫對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突出,患者的神經功能有了顯著的改善,臨床可以進行推廣使用。
[關鍵詞] 中醫;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5(a)-0178-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CM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uropathy thu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6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uropathy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basic therapy,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used the basic therapy and TCM therapy, and the treatment situation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MNCV and SNCV of median nerve and peroneal nerv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in the research group, 17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13 cases were effective, 2 cases were ineffective,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93.75%, in the control group, 14 cases were merely effective, 11 cases were effective, 7 cases were ineffective,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78.12%,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35,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CM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uropathy is outstanding, and the nerve function of patients is obviously improved, and it can be promoted and applied in clinic.
[Key words] TCM; Treatment; Diabetic neuropathy;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e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比較多見的一類并發癥,患者四肢遠端麻木,存在運動障礙,痙攣疼痛癥狀。約有60%~90%的患者接受神經功能檢查時顯示有神經病變癥狀存在,大約30%~40%的這類患者屬于無癥狀患者[1]。神經病變會對患者的運動神經、感覺神經造成影響,患者有疼痛和麻木感,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了影響。中醫里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納入“瘺證”“痹癥”范疇疾病,治療采取補氣活血和通痹等治療方式。在中醫藥方中,使用的雞血藤、川芎均是疏經通絡的補血藥物,當歸可以行血止痛,地龍利尿,紅花活血。并且除了使用中藥治療之外,還使用了針灸來對微血管進行擴張,疏通脈絡,促進血流,讓患者的神經功能得到恢復。目前臨床研究對于該疾病的機制并不明確,和血管病變、代謝紊亂、遺傳有關。中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逐漸增加,獲得了較好的效果,此次研究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該院收治的6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就中醫治療該疾病的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64例開展分析研究,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均為32例患者,對照組有17例男性,15例女性,年齡34~67歲,平均(46±4.38)歲;研究組有18例男性,14例女性,年齡35~69歲,平均(47±3.8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以開展分析比較。
1.2 診斷標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診斷依據來對患者進行篩選[2],患者對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參與其中,患者的心肝腎功能均正常,沒有感染癥狀出現,沒有其他糖尿病并發癥存在。
1.3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規基礎治療,如降壓、降脂、抗血小板的聚集以及營養神經等,研究組則同時聯合中醫治療,中藥內服。
1.4 效果評定
為患者提供肌電圖進行檢查,對患者的正中神經及腓總神經神經傳導速度(MNCV)和感覺神經傳導的速度(SNCV)進行統計比較,結合患者的癥狀和體征變化情況來分析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表現均消失;有效:患者的癥狀和體征有顯著的改善;無效:患者的癥狀沒有變化或者變得更加嚴重。總有效為顯效與好轉之和。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該次研究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治療,研究組的正中神經MNCV平均(49.39±4.17)m/s,SNCV為(44.32±4.25)m/s;腓總神經MNCV為(36.69±3.19)m/s,SNCV為(40.93±3.21)m/s;對照組患者正中神經MNCV為(42.19±3.28)m/s,SNCV為(46.32±3.85)m/s;腓總神經MNCV為(39.23±3.95)m/s,SNCV為(13.47±4.37)m/s;兩組的正中神經和腓總神經的MNCV、SNCV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有17例顯效,13例有效,2例無效,臨床治療有效率是93.75%,對照組有14例顯效,11例有效,7例無效,臨床治療有效率是78.12%。兩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5,P<0.05)。
3 討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時慢性糖尿病的合并癥,患者發病后,其血流動力學變化,血管變化,導致了患者的病情惡化,神經供氧不足,附近出現了神經病變癥狀[3-5]。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時候,我們主要是使用血糖控制和飲食調節的治療方式,對患者的神經功能進行恢復[6]。中醫里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納入“瘺證”“痹癥”范疇疾病,治療采取補氣活血和通痹等治療方式[7]。在中醫藥方中,使用的雞血藤、川芎均是疏經通絡的補血藥物,當歸可以行血止痛,地龍利尿,紅花活血[8]。并且我們除了使用中藥治療之外,還使用了針灸來對微血管進行擴張,疏通脈絡,促進血流,讓患者的神經功能得到恢復[9]。此次研究中,經過治療,兩組的正中神經和腓總神經的MNCV、SNCV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有17例顯效,13例有效,2例無效,臨床治療有效率是93.75%,對照組有14例顯效,11例有效,7例無效,臨床治療有效率是78.12%。兩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5,P<0.05)。研究組的整體治療效果比對照組優秀,因此,在為患者提供常規治療結合中醫治療后,患者的癥狀改善明顯,患者的周圍神經癥狀得到緩解,神經的傳導速度有了明顯的提高,神經組織能夠恢復,患者的神經功能有所改善,其臨床治療價值比較高。 總而言之,為周圍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者提供中醫治療具有可行性,安全可靠,臨床中應該積極的推廣使用,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趙維納,李思甌,曲世巍,等.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91例[J].中醫研究,2013,26(3):32-34.
[2] 陳茜,馬麗,李凱利.甲鈷胺穴位注射合補氣活血通痹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4):309-312.
[3] 孫梅艷,易敏春,李慶蘭,等.中醫滋陰養血、強筋健骨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4(1):41.
[4] 趙紅霞,王少杰.補肝腎通絡湯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北京中醫藥,2014,33(11):850-851.
[5] 白清.黃芪桂枝五物湯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及神經傳導速度的影響[J].中成藥,2015,37(5):962-964.
[6] 丁來標,高懷林,李會玉,等.通絡川烏方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及對氧化應激狀態的影響[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5,31(1):328-329.
[7] 邵桂軍,王小佳.中藥熏洗配合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J].遼寧中醫雜志,2015,42(2):291-292.
[8] 白洋.探究中藥熏洗與針灸聯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效果[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7,24(10):97-98.
[9] 于志剛.探討中藥熏洗配合針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5):170-171.
(收稿日期:201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