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愛保
摘要: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前進,我國小學數學在這樣背景下對老師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也具有越來越高的要求,要求老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要采用科學的授課模式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效率和質量,老師把對數學的教學生活化可以大大的改進學生們的學習體驗,筆者通過的自己多年的授課經驗,對小學數學教學貼近生活化,可以很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有效性提高。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背景;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引言:
為了順應國家大力提倡的新課改的理念和標準,老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要對傳統的授課模式進行革新,讓數學的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結合,以此來改變數學抽象概括的特點,讓學生們對數學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學習的更加輕松和高效。
一、小學數學開展生活情境教學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句老話說的好: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學生們只有對某種事物感興趣,才能把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其中,學習也不例外,學生們對學習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課堂之中,小學生基于其自身的特點,對各種外界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老師要對這一特點進行精確的把握,運用各種辦法讓學生積極主動的自主學習,以此來使授課的有效性進一步的提升[1]。在這樣的情況下,把數學的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可以大大的縮短數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降低學生們的學習難度,比如,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左右”概念的講解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意樓梯口的警示牌“請大家靠右行”。學生先了解基本規則,然后劃分為兩組,一組舉起右手上樓,另一組學生下樓,兩組學生都靠右行走,既沒有相互碰撞在一起,而且保持井然有序的狀態,老師在使用這個手段的過程中,就把學習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很好的結合在了一起,讓學生們對左和右這兩個方向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
(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在新課改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的情況下,人們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養成也越來越關注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們不僅要有過硬的文化知識,還要有豐富的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難題的能力,對學生們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要求也是日趨高漲,對學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老師應該深刻的思索如何才能讓學生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密切結合,以此來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2]。比如,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數學作業,引導學生通過記數學日記以及制作手抄報等形式認真記錄生活中的各種數學問題,以此方式,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們理解到數學與其他科目一樣,也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開展生活化情境教學的措施
(一)構建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學習方式。
老師可以在小學數學的授課過程中,創造出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來讓數學與現實之間的聯系進一步的加強,通過這樣的辦法,來把學生吸引到數學的學習中來,讓學生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學習數學知識,基于此,老師在課前的備課的環節,就要對課堂授課進行精心的設置,根據學生們各自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制定出最好的教學方案,將書本中抽象枯燥的文字轉化為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3],來讓學生們對知識的記憶能力進一步的加深,比如,跳遠、跑步等活動,向學生講解活動中涉及的時間、速度等數學問題。另外,老師還能夠通過家訪的辦法與學生的家長進行親切的交流和溝通,讓學生的家長在生活中對學生進行引導,抓住生活化的數學知識,來調動學生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比如,老師在進行加減乘數這類數學運算問題的講授時,可以舉一些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實例,以此來加大與學生之間的共鳴,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更好的吸收和理解,老師可以創設一個生活中的購物情境,在各種的商品上標注它的價格,如薯條3塊,可樂4塊,餅干5塊,然后讓學生們自由的進行挑選,假設每一名同學都有100元錢,在買東西的過程中來對生活中的常見的一些數學問題進行感受,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提高課堂學習的知識轉化率。
(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新課改的標準下,老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想法,積極主動的吸收最先進的授課模式,改變傳統教學的過程中老師的自身定位,要把學生作為授課環節之中的主體,對他們進行良好的引導,以此來讓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老師要對學生們進行互動,讓他們充分的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以此來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訓練他們活學活用知識的能力[4],另外,學生還應該在老師的幫助下自覺的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這種方式,來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鞏固和反饋。
(三)展開生活實踐,提升應用能力。
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以此來讓學生們找到實際生活中滲透的數學思想,并且更進一步,學會用數學思維去看待和分析問題,進而充分的感受到數學這門學科所散發出的獨特魅力,例如,學到“三角形的穩定性”這一課時,老師可以對學生提問:“班上有些桌椅開始松動了,請問誰能夠根據學到的知識解決這一問題? ”學生開始討論,并聯系教材知識思考解決辦法。 這時老師可以拿出工具,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通過吸收、思考、運用、實踐的學習過程, 學生能夠加深對教材知識的印象,并且學會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進而達到設計生活情境的教學目的。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趨勢下,讓數學課堂的授課更加的具有生活氣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之以往有顯著的增強和提高,對學生們的綜合素質的培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利于學生們對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和掌握,解放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被禁錮的思想,培養自己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老師也應該改變自身的一些落后的教學觀念,對陳舊的教學模式進行大膽的更新和改變,以此來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加的全情投入,促進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事業不斷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滿倉.淺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02):126-127.
[2]張志家.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4,(03):55-56.
[3]潘富園.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求知導刊,2015,(02):63-64.
[4]裴海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亞太教育 ,2016,(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