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毅 馬抒
摘要:文化產業在當今社會發展中表現出了較強的作用,其具備文化內涵和產業化生產兩個屬性,進而也就需要在發展中進行特殊關注,確保其能夠表現出更為理想的發展速度,綜合提升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在文化產業發展中,密切關注相應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是比較重要的前提條件,本文就首先介紹了當前國外常見的一些典型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然后又結合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實際狀況探討了相關發展模式的應用要點,希望具備啟示作用。
關鍵詞: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國外;國內
引言
文化產業這一概念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就被踢出,并且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在當前幾乎已經滲入大眾,成為消費熱點,同樣也是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重要內容。基于此,重點加強對于文化產業的關注,確保其發展能夠較為順暢高效,有效實現對于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的調整,為文化產業發展創造必要條件。為了更好實現我國文化產業的有序發展,必然需要重點加大對于各個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的詳細研究,了解各個不同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的差異,進而選擇最為適合于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運行管理模式,這也是未來發展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
一、國外經典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文化產業作為未來發展的朝陽產業,其受到了國際很多國家的高度關注,尤其是隨著傳統制造業的衰退,文化產業的興起越來越引起重視。文化產業最初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得到發展,并且也出現了多種發展模式,其中較為經典的發展模式有以下幾種:
(一)市場主導模式。
對于文化產業在國外的發展運營,市場主導模式在很多國家都得到了有效運用,其中以美國的應用最為成功,這也促使美國成為了世界文化產業強國。美國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確實表現出了較為明顯的優勢,國家文化產業得到了較多的資金支持,科學技術相對也較為發達,進而也就必然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多方面輔助。市場主導模式的文化產業發展主要就是依托市場自身進行發展運營,政府機構并沒有針對文化產業進行過度的監管控制,甚至也沒有設置專門的文化產業主管部門,對于市場的自我調節功能過于依賴,及時存在一些監管機構,也往往是非政府人員運作。這種市場主導模式必然也就能夠為文化產業發展營造較為理想的基礎發展環境,有效實現對于各項限制條件的規避,最終提升文化產業的高速發展。該模式下的文化產業發展在投資方面同樣也表現出了多元化發展趨勢,可以得到多個不同類型主體的投資,進而也就必然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多方面資金支持。[1]當然,這種市場主導模式下的文化產業發展,并非是指政府完全不負責該方面的管控,其同樣也對于相關法律法規形成了高度重視,已經制定了較為完善的文化產業相關法律,比如第一部版權法就是美國在1790年頒布,并且也正在不斷完善。
(二)政府強力扶持模式。
在文化產業發展中,市場主導雖然確實表現出了較強的作用價值,對于調動市場的靈活度和積極性發揮出了重要作用,但是政府強力扶持同樣也能夠表現出較強的發展效果,能夠更好實現對于文化產業發展的多方面支持,政策、資金企業發展等,都可以從政府獲取支持。英國就是典型的政府強力支持模式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政府對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比較大,比如在1997年,布萊爾就重點加大了對于創意產業的扶持力度,專門構建了“創意產業特別工作小組”,如此也就必然有效推動了英國創意產業的發展,對于文化產業提供了較強的扶持效果。[2]此外,從具體政府相關組織機構上來看,同樣也涉及到了多個政府部門參與到相關文化產業發展管理中去,比如文化媒體體育部、地方藝術理事會以及地方藝術委員會等,都是比較重要的政府參與文化產業發展的部門,也確實在文化產業發展中體現出了較強的監管效果。這種政府強力扶持模式的應用還能夠較好發揮出政府的宣傳引導作用,對于一些優勢內容和企業可以進行推廣,促使其發揮出更強的輻射以及帶動效益。
(三)官產學結合模式。
對于文化產業進行有效發展引導借助于官產學結合模式同樣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代表類型,其中較為主要的應用國家就是日本,日本通過國家戰略引導、政府扶持以及宏觀決策,對于文化產業發展進行了有效管理,也確實表現出了較強的發展效益。針對這種官產學結合模式的應用,其最為基本的要求就是將政府、企業和學術界進行有效結合,促使其能夠表現出更強的發展效益,實現整體統籌兼顧。[3]官產學結合模式發展文化產業確實具備多方面的優勢,比如日本首先確定了文化立國的基本戰略,進而也就能夠對于國內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有效支持,也能夠對于產業形成較強的引導效果,促使其成為國家發展的新引擎,并且同時必然也就能夠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較強的政策支持,各種激勵性政策必然對于文化企業提供了較高吸引力;在具體文化產業運行中,則依賴市場化經營方式,促使企業能夠具備較高的自主權,有效發揮企業自身的能動性,借助于市場的活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為了更好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還需要重點加強對于行業協會的充分關注,促使行業協會不僅僅能夠對于文化產業發展形成較強的約束和管理功能,同樣也能夠在技術支持方面給予輔助。[4]
二、我國未來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優化要點
對于未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的優化完善,必然需要借助于多個方面的優勢進行合理布置,確保其能夠表現出更強的實際效益,有效提升發展速度,主要策略如下:
(一)充分依托市場推動力。
以市場為主導進行文化產業發展能夠具備更強的活力,有助于充分提升文化產業的發展速度,這也是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寶貴經驗。依托市場進行文化產業發展推動能夠較好激活資本的應用效率,促使更多的資本能夠更好投入到文化產業中來,更好實現對于文化產業內部良性競爭的激活,鼓勵各個企業創新優化,最終推動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
(二)注重發揮政府作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必然要求在發展文化產業的同時,更好注重政府監管協調作用的發揮,必然完全依賴市場化的運作,如此也就必然能夠較好實現對于文化產業發展方向和有序性的監管,避免了可能形成的較大偏差威脅。此外,政府在文化產業方面的發展作用還表現在引導和推動方面,通過較為有利的政策引導或者是激勵性政策,推動文化產業中某一項具備優勢地位的產業發展,最終提升文化產業發展水平。[5]
(三)注重特色文化。
在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還需要重點關注特色文化資源的應用,這些特色文化資源也確實能夠較好實現對于自身文化產業發展的優化提升,能夠作為重要的發展點。我國歷史悠久,并不缺乏特色文化資源,但是卻缺乏有效的宣傳引導和打造,這也是未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需要努力的重要方向,需要盡量調動政府、企業以及相關群眾,促使我國大量的特色文化能夠得到合理運用,綜合提升文化產業發展水平。[6]
(四)注重創意文化產業發展。
創意文化產業在文化產業中具備較為突出的作用,為了更好實現對于創意文化的有效推進,同樣也需要我國在未來發展中進行全方位調動,首先做好國家政策方面的有效制定,做好該方面的有效引導,如此也就必然能夠更好實現對于市場的激活,鼓勵更多的企業和人才投入創意文化產業。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文化產業發展而言,其已經成為了當前很多國家發展的重要亮點,也需要在各個方面進行不斷優化,促使文化產業發展能夠得到多個方面的支持,這也就需要切實加強對于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的優化,能夠積極調動多個方面的資源和人力,實現我國文化產業的多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汪敏,張銀俠.引領文化產業發展的“文化+”模式思考[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04):420-423.
[2]向勇.轉型期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研究[J].東岳論叢,2016,37(02):66-70.
[3]張愛民,易醇,張蜀艷.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研究[J].經濟師,2013(02):55-56+58.
[4]陳少峰.關于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的思考[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51(04):77-81.
[5]白雪艷.我國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探究[J].對外經貿,2012(07):76-77.
[6]雷興長.文化產業發展模式與欠發達地區的選擇[J].科學經濟社會,2011,29(01):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