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秀冬
[摘要]生活就是舞臺,是一切藝術創作的源泉,任何美術創作都離不開生活。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是展現生活之美的一種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以教育家的美術教育理論指導自身的教學實踐,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注重生活實踐,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美;啟發表現生活,引導學生在創作中美化生活。
[關鍵詞]小學美術;特色教學;生活化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充分發揮生活化教學的優勢,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激發學生參與美術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實現美術教學的發展目標。在教學活動中,積極探索美術特色教學生活化,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自身的創造力、想象力和觀察能力。
一、以教育家的美術教育理論指導實踐
羅恩菲爾德是美國美術教育家,他的《創造性與心理成長》美術教育思想被稱為工具論。羅恩菲爾德認為:“藝術教育對我們的教育系統和社會的主要貢獻,在于強調個人和自我創造的潛能,尤其在于藝術能和諧地統整成長過程中的一切,造就出身心健康的人?!彼浅娬{美術教育的價值,重視美術創作的過程,主張通過美術創作促進兒童健康發展。
羅恩菲爾德主張教師不應干涉兒童的美術學習,不要試圖教兒童如何畫畫,而應按照其發展的階段及年齡特點,為他們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選擇適當的表現主題與材料,引起并維持兒童創作的動機,讓他們自由自在地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進行自我表現,發展美術能力。
以我自己的兒子為例,雖然我這個媽媽是美術教師,但兒子卻不曾“近水樓臺先得月”,從來沒有接受過媽媽美術方面的指導。兒子是一個非常喜歡畫畫的小孩,不會寫字的時候就會用畫畫來表達自己想到的和看到的。記得有一次我們坐火車經過南京長江大橋的時候,他喊著要一張紙和筆,隨后他用稚幼的線條畫出長江大橋,橋上有我們乘坐的火車,橋下有運載貨物的輪船……那時他才5歲。兒子的畫中透露著一個人的思想和表達,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繪畫過程,因此,我從不干涉他畫什么、怎么畫、線條如何等問題,任由他揮灑畫意。他畫得很快樂,也很棒!
美術教什么?不是捧著教材講技法,不是教學生如何畫準某些形狀,完成好某些任務,乃是引導學生自主、創新、奇思妙想等。這些大道理一呼百應,每位老師都會舉雙手贊成。那么,我們該如何實施、如何巧妙的引導、如何將美術中的法則輕松地傳授給學生呢?美術不等同于畫畫,美術不僅僅需要掌握專業技能,更需要靈氣、需要個性、需要勇敢地表達。這些從哪里來,就從我們美術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手段中來,教師要了解學生內心的審美,積極踐行“生活教育”。
二、國內兒童美術教育的現狀
目前,國內的兒童美術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比較偏重美術技能的訓練,忽略幼兒情感的激發和滿足;二是在評價作品時,注重作品的構圖和色彩,忽略幼兒作品所蘊含的情感或經驗;三是在開展美術活動時,大多以教師為主體,忽視兒童實際的生活經驗和發展需求;四是課程教材以書本為主,忽視從兒童周邊生活和環境中挖掘和開發與兒童生活經驗相適應的教材內容。
我對曾經教過的一個一年級孩子印象深刻。他是一個讓老師們都頭痛的淘氣小男孩,但我的課他卻非常喜歡,他對美術感興趣,我的教學方法他也很接受。他的媽媽很感激地對我說,以前孩子并沒有在美術方面有多大的興趣,自從上了一年級后孩子經常會樂此不疲地畫身邊的事物,還利用家里的廢舊物品做手工。當我聽了這位媽媽的講述后,高興之余不覺陷入思考,這樣一個我并沒有刻意關注的淘小孩兒,在我的引導下喜歡上了美術,多么讓人欣喜。如何讓所有的孩子都喜歡上美術,是擺在我面前的更大挑戰。
美來源于生活,我們需要的是更貼地氣的教學手段,在美術教育中要遵循兒童生理和心理的發展規律,發展兒童的創造本能和創造熱情,積極創設教學氛圍,給兒童一個安全、充滿愛心的心理環境。
三、美術教學生活化的策略與方法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重視探索教學生活化的策略與方法。美術教學過程需要實踐,需要走進生活。比如,人美版一年級美術課《花點心》一課,我們可以帶領孩子們參觀蛋糕烘焙過程,期間可設計訪問蛋糕師、請教專家等。其實,這一過程就是在學美術。回到課堂進行彩泥制作時,相信孩子們的作品會非常豐富多彩,因為在第一次課的實踐中,學生們已經完全了解做點心需要什么、怎樣更好看甚至更好吃。這就論證了陶行知先生的“實踐第一”的觀點,也驗證了我們平時常說的一句話:“聽見了,忘記了;看見了,記住了;做過了,理解了?!?/p>
1.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如人教版一年級美術《長啊長》一課,我通過引導使學生對平常不屑一顧的植物產生了興趣,課前準備好的各種植物的種子都成了孩子們的“寶貝”,課后他們一窩蜂地找我尋求,哪怕是得到一顆都是極大的滿足。我知道這節美術課我成功了,并不僅是畫了什么樣的畫,更重要的是我激起了小朋友們觀察的欲望。美術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美的存在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美術與生活之間存在的密切聯系,并積極地進行美術創作,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2.注重生活實踐,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美。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注重生活實踐,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美。如走進大自然拾一片秋葉,圖一抹色彩,美麗的痕跡跟隨腳步移至家中,多么簡單熟悉的過程,重要的是觸摸的感覺、實踐的體驗。所以,鼓勵學生通過美術創作的方式表達自身的內心感受,更有利于學生發現和體驗生活的美好,更好地學習美術課程。
3.啟發表現生活,引導學生在創作中美化生活。在實踐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細微的美好,并在美術學習中加以表達和實踐,不斷提升學生的繪畫能力與創作能力。寫生是最平常的美術活動,可以選擇一個難得的艷陽天,帶領學生在校園里席地而坐,來一次寫實的美術課,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獲。設計形式不同的教學活動,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美術創作的熱情,使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4.美術教學還需要放手?!懊佬g是無限的,美術是無拘束的”,因為孩子們的內心審美是我們教不了的,他們有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對生活的理解。作為老師,我們要學會放手,像牧人一樣看好自己的羊群,讓羊兒盡情地享受陽光、草地,茁狀成長。很多時候我低估了學生們的能力,結果當看到他們的表現時,我的內心開始驚呼——他們真是天才!美術教學一定要回歸生活,使課堂成為美化生活的平臺,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更親近生活,勇敢地創造美。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應是動態的、接受熏陶的;人才不是教出來的,應是釀造出來的,在潛移默化中日新其德、日勤其業。教育就是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響品格,情感點燃情感,讓人隨著自己生命的生長規律,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的變化,變得豐富和充實,從而不斷進取、前進、生長。
綜上所述,在實施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美術教師應解放思想,結合實際教學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及學習能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用美術創作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想象能力、創新能力。換言之,孩子愛上美術很容易,而我們美術教育者就是他們興趣的發動機,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的愛好添動力,讓學生心中的美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吳章新.生活化視界下的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探微[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01).
[2][美]Cathy A.Malchiodi.《兒童繪畫與心理治療》——解讀兒童畫[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1.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