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兆年
[摘要]英語是大部分中職學生的弱項,尤其是對于有定語從句的句子,在理解和翻譯時僅流于字面形式。因此,有必要讓學生進行一定的定語從句英漢語言邏輯轉換訓練。語言的結構是固定的,而不同的語言的語句的固定結構是不完全相同,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加強對學生英漢思維的訓練,即定語從句形成邏輯、定語從句英漢邏輯轉換公式和定語從句并列不變序的長句拆分。
[關鍵詞]中職英語;定語從句;英漢邏輯;翻譯
在英語定語從句的學習中,學生的思維轉換不過來,在理解和翻譯上就出現較大的困難。英語的定語從句是中職英語教學的難點和重點,也是學生最不容易掌握的語法知識。學習英語的過程是改變思維習慣和語言習慣的過程,尤其是在定語從句的學習中,更需要對學生的英漢轉換邏輯思維進行有意識的訓練。
一、訓練中職學生定語從句英漢邏輯轉換的必要性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又通過語言得以體現。英語定語從句是最能代表英語思維特點的從句語法項目,它像是一棵樹,主句是樹干,由關系詞引導從句,是從主句延伸開來的樹枝,樹枝修飾主干、服務于主干,主從句之間嚴密、層次感強,著重強調句子結構的完整性和語義的嚴謹性。
漢語并沒有與英語定語從句相對應的句子概念,英語的定語從句轉換到漢語時,漢語并沒有像原句使用那么多的連詞表達主從句關系,而是通過語序的調整和時間順序來表達原句的信息內容。因此,在教學定語從句時,教師首先要從定義了解定語從句、先行詞、關系詞,在進行英漢互譯時通常就句子成分來分析,然后進行英漢轉換。
例如:The student who went to see the film were very disappointed.
這句話中,The student 是主語,The student were very disappointed是主句。student是先行詞,who是關系代詞,定語從句是who went to see the film。此句中,關系代詞在句中作主語,主句或是主句中主語較短,含義較容易辨識,學生在了解了定語從句的概念后,通過英語句子成分分析可以很容易的完成漢語轉換。但是如果出現如下句子:The purpose of the trip was to record the wildlife and plants we could find in the forest.我們發現這個句子主句主語較長、關系詞在從句中作賓語,因此省略。如果單從字面翻譯和句子成份分析,大部分的中職學生在看到這個句子時,英漢思維轉換短暫停滯,在較短的時間內不會理解和翻譯這個句子。又如句子:Many researchers who are working on the ways of reducing the number of animal experiments needed in bio-study and of making those happening to be conducted in a more effective way are humanized.這個句子中主句主語很容易分辨,主句很短,整個句子沒有太難的生詞,但是其定語從句卻很長,幾乎占滿整個復合句,并且包含主要的信息。看似不難的句子,學生單從字面分析和成分分析來理解和翻譯這個句子,并不容易,其原因為定語從句中的修飾限定層次過多過長,如are working on the ways of修飾上一級reducing the number of,reducing又修飾限定animal experiments needed in bio-study.過長的修飾語限定了學生們的單詞翻譯、組合、編排的效率,使得英漢轉換邏輯陷于混亂,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學生缺乏對這個句子整體的英漢邏輯思維轉化。因此,加強學生的英漢思維邏輯轉換訓練,是提升中職生英語學習效率必不可少的環節。
二、定語從句英漢語言邏輯轉換訓練的方法
英漢兩種語言的語句是沒有完全的固定公式的,但是在長時間的歷史演變中分別形成一套約定俗成的語言語句邏輯結構。中職英語生在定語從句學習中,可以運用一些邏輯思維轉換方法加以訓練,提高定語從句的學習效果。
1.英語定語從句的形成邏輯
漢語中并沒有相對應的英語定語從句的語法概念,中職學生學習英語定語從句時,可以從簡單定語從句的形成入手,讓學生了解定語從句的邏輯性。如:I know that girl.( 我認識那個女孩。)That girl is crying in the car.(那個女孩在車里哭。)我們把英語句子合并為一句:I know that girl that girl is crying in the car. 顯然英語句中that girl 出現了兩次,是一個病句,我們需要找一個關系詞who來代替它:I know that girl who is crying in the car. “我認識那個在車里哭的女孩。”學生需要了解定語從句關系的替代性邏輯,以及定語從句里的漢語前置。
2.英漢語言邏輯思維轉換公式法
漢語在幾千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約定俗成的語言邏輯順序,其主要結構是主語、謂語、賓語;英語陳述句式主要結構是主語、謂語、賓語。英漢語言邏輯中,漢語句式的主要結構與英語陳述句式主要結構是相同的,再讓學生了解英語定語從句和漢語語句中主要語句成分如狀語、定語的位置:
英語定語從句的大體邏輯結構為:(狀語1)主語(定語1)謂語(狀語2)賓語(定語2/狀語1)。
漢語語句的大體邏輯結構為:(狀語1/定語1)主語(狀語2)謂語(定語2)賓語(狀語1)。
通過以上的語言結構,學生會發現英語定語從句在漢語里是在主語之前的位置,修飾謂語的主從句的狀語在漢語往往在謂語之前,如:people who are emotionally weak in daily business are often losers who are not able to fulfill any fruitful achievements in their lifetime that they endure .這個句子看似很復雜,如果按照公式的語句結構轉換成漢語,就容易很多。此句中第一個who——business按照漢語的語序邏輯要放到people前,in daily business 是狀語,漢語放在句子最前面。第二個who的先行詞是loser,在漢語里整句放到loser前面,而in their lifetime that they endure整句是狀語需要放到漢句前面,that they 漢句中放到lifetime前面。運用語言邏輯轉換之后,學生很快會翻譯出漢語意思:“在日常事物當中情感上很脆弱的人們通常是他們所經歷的一生時光中不能夠去取的有任何有偉大成就的失敗者。”雖然翻譯過來的漢語句子很長,但是有了正確的語序轉換之后,對這個句子的斷句和理解已經不是難事。
3.以漢語邏輯適當的分割較長的定語從句
有時定語從句的句子很長,學生利用公式法得出的句子也很長,這就需要把比較復雜的句子轉換成漢語邏輯,變為較為容易理解的漢語語句。如:We are struggling for the ideal that is close to the heart of every Chinese and for which,in the past,many Chinese have dedicated their lives. 這個句子是由一個限制性定語從句和一個非限制性定語從句構成,其中兩個定語從句先行詞都是ideal,這句話可以按照英漢邏輯轉換公式法進行翻譯,“我們正在為實現一個每一個中國人都珍愛的,而且在過去,很多中國人都為之奉獻了自己生命的理想而努力。”但“理想”前面的修飾語過多,在處理這種比較復雜的句子結構時,用公式法會顯得很生硬,那么該怎么辦?再以這個句子為例,從該句的主句可以知道可以遵循一個并列不變序的邏輯原則:“他們正在為了一個理想而努力”,這個理想是怎樣的呢?第一個定語從句which is close to the heart of every Chinese “這是個為每一個中國人所珍愛的理想”,第二個定語顯然與第一個是并列的,所以把這個句子變為與之前并列的句子,“ for which, in the past, many Chinese have dedicated their lives.”(在過去,很多中國人都為了這個理想而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綜上所述,中職學生在學習定語從句時,僅僅從字面和課本中介紹的語法知識積累知識是不夠的,如果能在學習的同時讓學生有一定的英漢語言邏輯知識,進行一定的英漢語言思維轉換訓練,將會對英語定語從句的理解和翻譯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夏中華.現代語言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鐘平.英文觀止[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 付淑霞)